32.18万起售的理想i8,治好了李想的「纯电恐惧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21:17 1

摘要:从发布会时长到讲述的方式,他都认真征集网友建议,还留下一道思考题做预热:“我们要为家庭用户创造的幸福,到底是围绕Family,还是Home,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头图来源 | 理想官方

作者 | 孙雅楠

作者 | 苏鹏

“我们该怎么开一场发布会?”

在理想i8正式亮相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抛出这个问题。

从发布会时长到讲述的方式,他都认真征集网友建议,还留下一道思考题做预热:“我们要为家庭用户创造的幸福,到底是围绕Family,还是Home,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最终的共识是:发布会不要太长、要学着讲故事、要给情绪价值、拿手好戏“VLA”要单独说…不难看出,李想多么重视这场发布会,也不难看出,理想对i8的成绩表现出紧张。

i8是一辆中大型纯电SUV,是理想第一次进入这个市场。此前理想在增程车领域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式的家庭叙事建立起舒适区,但之后,MEGA的失利打乱了理想在纯电路径的节奏。

i8是另一种尝试,必须重新定义“舒适”、“智能”,乃至“家庭”。

这让这场发布会变得格外重要。

理想不只是介绍一辆新车,它要重新解释自己。

理想需要确认:在进入纯电SUV时代后,“理想式家庭”到底能不能走得通?而i8,就是他们重新向用户发起对话的起点。

对于上述问题,理想先抛出了一个定价来寻找准确答案:i8 Pro版起售价32.18万元,Max版起售价34.98万元,Ultra起售价36.98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

理想i8=越野车+轿车+MPV

这辆车的基本定位很清晰,具有“MPV的空间舒适性,还有SUV的通过性和轿车的驾驶感”。

i8长5085mm、宽1960mm、高1740mm,轴距达到3050mm,车身姿态低趴、风阻更小。据介绍,i8的设计灵感来自游艇。内饰则有白色、灰棕色、橙黄色三种可选。

图片来源:网络

官方称其为“能越野的小MEGA”,它可以跑烂路、满员状态爬60%抖坡。但它的核心价值不是性能,而是空间表现。这台车要装下三代人、六口人,并保持长时间乘坐舒适。

为了保证三排可用,理想在结构上做了大幅调整,比如它的电池包采用倒置技术,热源远离乘员舱,并通过排放空间与底盘板的集成释放垂直空间。电机布局也被重新安排,为第三排让出了24毫米纵向空间。

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是,第三排坐高333mm,坐垫长度503mm,坐垫宽度544mm。李想介绍,i8作为SUV,空间可以比肩MPV,更是超过市面80%SUV。

现场,一位身高一米九的设计师坐到第三排仍显轻松。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让车内空间更实用,李想也笑称“算不算自己再次被打脸”:曾经讨厌小桌板的他让主驾位后有了小桌板,第二排左右侧也都有小桌板。

空间之外,是家庭用户最在意的续航与补能。理想i8提供90.1kWh与97.8kWh两种电池版本,分别对应CLTC续航670公里和720公里。

相比之下,它的整车能耗表现是这台车的隐藏优势。通过碳化硅电机、整车热管理系统优化,以及更流线的车体结构,i8实测百公里能耗控制在14.6到14.8kWh之间。这意味着i8不仅由大电池硬拼续航,还在通过整车设计升级获得更可持续的使用效率。

更重要的是它的充电能力——搭载5C三元锂电池,支持800V高压平台,可实现10分钟补能500公里。这个速度可以说是目前主流家庭车最能打的充电效率之一,实际解决了家庭用户长途用车的核心焦虑。

而支撑这些电池系统的,是理想为i8专门定制的电池结构。电池包本体采用随形设计,并且倒置电池结构。倒置结构还带来了关键一环:热害隔离。这项设计能让热量和烟气更难上窜至乘员舱,是电池安全性提升的重要机制。

理想对电池包的测试也堪称“残暴”,10天动态泡水测试、电池包温度达到50°C后浸入0℃℃的冰水60次循环、10000A电流雷击...电池包均顺利通过测试。再比如电池包在经历冰冻雷击枪击串行测试后,装车依然能保障理想i8仍可行驶。这些测试都让家庭用户更放心。

此外,理想在被动安全之外,也开始引入主动冗余策略。i8全车标配9个安全气囊,3米超长侧气帘贯穿A柱至D柱。

作为一辆SUV,理想没有把这款车的驾驶体验定义为“运动”,而是用了一个相对模糊但直观的说法——“轿车的驾驶感”。对一台自重约2.6吨的大六座SUV来说,这意味着它不追求极限操控,而强调低速线性、转向灵活和重心稳定。

李想自信的把i8和宝马i7进行对比:理想i8全系标配双电机四驱,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660Nm,使用了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再加上双腔空悬和CDC,能通过130km/h紧急避让测试。

在辅助驾驶方面,i8全系标配禾赛ATL激光雷达,相比AT128体积、功耗均减少超一半,但性能提升一倍,用作高阶智驾系统的备份感知。

但李想特别强调,激光雷达最大的作用反而不是在辅助驾驶,而是在极端光线下保证安全。

当然,i8身上还有科技看点——VLA模型(司机大模型)和理想同学智能体。

在理想的概念中,V、L、A分别指代Spati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语言智能、Action Policy行为策略。与端到端“模仿”人类行为相比,VLA更像人类驾驶,因此也被称“司机大模型”。

尽管目前的VLA还停留在L2级辅助驾驶阶段,但它能让驾驶更丝滑,“你和司机怎么说,就可以和VLA怎么说”。

因此,VLA能做到端到端做不到的事,落到实际运用场景,它能带来连续任务、能在地库中识别出口等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

据悉,VLA司机大模型8月随理想i8交付,同步升级至所有ADMax车型(Thor-U平台与Orin-X平台)。另外,搭载J6M的AD Pro将在年底全量推送城市NOA。

而理想同学智能体最“智能”的是,它知道哪些需要和车主确认、哪些可以自己“做主”。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点外卖时,它会询问的问题是想吃什么、哪家门店、饮品具体配置,如同和人类对话一样;它也可以自主做主,比如你说“胸口有些热”,它会自动调低温度,并将风集中向你。在停车场时,它可以帮助你缴费。更关键的是,它还可以自己“写代码”,生成属于你的专属应用。

除此之外,理想同学智能体能够建立“专属记忆”,你去过的店、你之前提过的会议,它不仅记住,还会问你“好久不见,你上次提到的会议怎么样?”

让智能进入生活,让科技带来温暖,这也是一家“车企”做“AI公司”的意义之一。

纯电市场变局之中,理想必须加速跟进

i8需要帮理想拉起关于纯电形态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且紧迫感十足。

理想靠增程产品起家,相比于纯电形态,没有补能焦虑的增程技术让理想吃尽市场红利。但在近期,理想的这一基础盘正被问界、深蓝等品牌侵蚀,并且还受到智己、小鹏等后来者的威胁,疲态尽显。

面对高强度的竞争压强,理想不得已下调了全年销量目标以及增程车型的销量预期,全年总销售目标由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L系列由56万辆下调至52万辆。

不过理想的纯电目标却得到上调,之前纯电i的销售目标是年销5万辆,调整后纯电产品(i系列、MEGA)年销目标合计12万辆。

上调纯电目标的原因并不复杂, 因为纯电市场的渗透率正进一步扩大,并且理想也将在下半年迎来纯电产品爆发期:i6与i8即将接连登场,焕新版MEGA的市场表现也超出预期。

这是理想发起的第二波纯电攻势,一年前,理想MEGA曾因“使用场景存在使用局限性”而折戟。

补能一度成为理想的梦魇,就在MEGA失利后的一年里,理想化身“补能狂魔”在全球范围内跑马圈地。

理想汽车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20日,理想高速超充站总数达到968座,高速超充网络覆盖G1京哈高速、G2京沪高速、G20青银高速、G30连霍高速等中国最繁忙的18条高速,平均每152公里就有一座理想超充站。

在城市场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目前车桩比已达到1:1的“相对宽裕”水平,用户的充电可及性大幅提升。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高速还是城市场景,理想纯电的补能桎梏已被打破。

并且从技术形态来看,纯电架构拥有更大的车内空间,而没有补能焦虑的纯电产品,能让理想把家庭概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另一方面,纯电的优势也开始显现。最直观的是成本——充一度电只要几角钱,相比动辄七八块一升的汽油,长期使用下来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对用户而言,尤其是在城市通勤场景下,这种经济性更具冲击力。

即便是主打“城市用电,户外用油”的增程车车主,在习惯用电之后,即使在户外也会优先选择充电而不是加油。背后其实正是对成本的敏感度在起作用。

蔚来总裁李斌就曾提到,他在新疆考察发现,许多增程车车主实际上也在频繁使用充电功能。

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接受纯电产品。根据乘联分会数据,6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占比62.1%,同比增长5.1%,纯电动批发销量77.1万辆,同比增长39.2%。

市场体量扩大、用户观念转变,自然吸引更多车企加速入局。今年,零跑B01、小米YU7、小鹏G7、问界M8纯电版纷纷上市,大定成绩斐然(蔚来品牌已不公布销量,但股价接连上涨),连一贯迭代缓慢的Model Y也即将在秋季发布改款。此外,不少车型也将纯电纳入可选动力形式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纯电赛道将愈发拥挤。各家车企正在快速抢占细分市场的用户心智,品牌力、定价力、产品力的博弈已提前打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想的“纯电转身”显得顺理成章。

理想自己的纯电局

理想曾被誉为“最会做家用车的新势力”。出身汽车论坛的李想凭借对用户的深入理解,开创了“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先河,打下家庭用户心智,也刷新了行业认知。

但到了2025年,这种策略正在被市场快速抄平,L系列的销量正在被瓜分。当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了标配,理想的护城河塌缩,增长失速。

利润随之剧烈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理想的净利润环比下跌81.7%;二季度,理想计划再次下调销量目标(还未确定),还被“半价理想”零跑夺走新势力销冠。

图片来源:李想微博

今年4月,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预言,3年内蔚小理将一家不剩。他评价理想汽车“没犯大错”,但作为新势力,“这么高的研发投入这么小的产量,你就等‘死’”。

显然理想也意识到危机,将资源集中才是当务之急。2023年至今,理想在智驾方向经历了至少三次技术路线切换:从高精地图+规则模型,到端到端方案与VLA(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并线进行,直到今年,理想才正式押注VLA。

据悉,由于放弃端到端方案,端到端负责人夏中谱已离职,而VLA团队则在快速扩张。

对外,这代表理想希望用AI重建护城河;对内,这也是高成本投入下不得不做的技术断舍离——毕竟,维持两套智驾系统的成本已接近一家新造车公司的全年预算。

销量与利润不及预期,但面对竞争局面仍需要大量资金。为了先活下去,纯电市场成为了理想的关键转折点。在这片市场,理想虽然失去了“先发优势”,但“二次入局”仍有机会。

一方面,焕新版MEGA市场反馈良好,根据公开报道,相关人士介绍“获得的订单比预期高”;另一方面,理想涉及的35-40万价格区间还鲜有车企涉及;更重要的是,理想已经在家用市场建立起“奶爸车”心智认知。这些都为i8留出了喘息和破局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i8可以从容不迫。用户心智的窗口期极短,市场竞争容错率极低。理想对纯电i系列定下期望更高的目标,而作为i系列首发车型,i8的开局表现将直接影响整个系列的走势。

而i系列的下一部车i6,计划9月上市,可操作的销售周期最多只有四个月。并且i6的压力远比i8更大,它面临的25-30万元价位是纯电市场的竞争“红海”,对手包括小米YU7、乐道L90等强势选手。

i6和i8各有各的使命,各自都不轻松。为了让i系列更具竞争力,理想在产品上下足功夫:高续航、大电池、大空间…都直击用户痛点。

而在产品之外,理想内部也展开一场风暴。

CEO李想转向AI和品牌,销售、研发、供应链三大块统筹交给马东辉,销售战区从26个整合为5个——资源集中、指令扁平,火力集中,应对i8这场硬仗。

组织的大幅重构,往往是为产品战役让出通道,这种动静,只有在“生死时刻”才会出现。

理想清楚地意识到,i8足够优秀,但未必能够复制L系列的“神话”。它更大的底气,来自理想试图构建的“新型车电一体生态”。

补能网络方面,截至目前理想已建成超3000座超充站,年底目标4000座,平均每天新增4座,密度已是行业领先。使用理想自研5C超充桩,i8可实现10分钟补能500公里,在国标体系下处于超前水平。理想也因此成为目前车企中自建高速超充站数量与超充桩数量双第一的公司。

“车企基建狂魔”背后,是理想试图用超强的补能体验弥合用户对纯电的心理落差。空间、舒适,是过去理想能被记住的关键,但在i8上,它还想构建纯电车里最好的出行体验。

当然,理想也意识到,自己的对手不仅是其他纯电明星,还有自己——增程与纯电之间如何协调而非互相蚕食,是一场细致而残酷的博弈。

比如,理想已经开始根据区域差异推送车型,北方更推增程,南方更多上纯电;此前MEGA就经历了在低渗透城市撤展、集中资源于一二线的“区域腾挪”。

理想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爆款,而是用i8证明,理想可以做好纯电。毕竟,i8一旦失败,就不仅是“i8不行”或是“纯电车不行”。市场只会得出一个更简单的结论:“理想的纯电不行。”

理想已经没有太多犯错的机会。对它来说,i8不是一款产品,而是一场表态——要向用户、资本市场、甚至整个行业证明,理想的纯电时代,不会在起点就倒下。

来源:未来汽车Dai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