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前拍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时,拍摄完成后所涉及的相关资产,包括胶卷以及服装、道具和拍摄电影涉及的相关场景等等,在拍摄结束后往往会进行封存保管,或者用其他方式处理。但传统处理方式,时间一长,可能就会造成资产遗失、废弃的情况。
1
在以前拍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时,拍摄完成后所涉及的相关资产,包括胶卷以及服装、道具和拍摄电影涉及的相关场景等等,在拍摄结束后往往会进行封存保管,或者用其他方式处理。但传统处理方式,时间一长,可能就会造成资产遗失、废弃的情况。
举个例子,知名导演徐克在拍电影时,在拍摄过程中会进行手绘创作。徐克其实还是个画家,他要手绘几百甚至几千个镜头的镜头稿,用来指导电影拍摄。但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几十年过去后,很多都确实找不到了。
这种情况对于影视行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再举个例子,以前的电影费尽心思打造了一个角色以及相应的场景,后来要拍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时,又得再次费尽心重现这个角色,制作相应的布景。这样一来,每一次拍摄都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资金和人力。
但是现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一切都变了。
2
爱奇艺上线国内首支4K影视级虚拟制作测试片《不良井之风云再起》和4K虚拟拍摄的虚拟偶像小茉莉MV《心念》。这两支短片均以《风起洛阳》的数字资产“不良井”为虚拟场景,跑通了“实景扫描—资产重建—虚拟拍摄—精修入库—多业务复用”的制作流程,往往一次拍摄或者制作,进行数字化保存和流通之后,后期可以在多个场景复用。
无独有偶,优酷优酷在《师兄太稳健》中实现19个场景的虚拟拍摄。通过10米高LED屏实时渲染山顶雪景、凌霄殿等奇幻场景,渲染出来的场景可以反复利用,减少传统置景所需的木材和人造雪消耗。视觉总监郎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官方流程一个内容差不多得校准两个小时,一般会用到15个镜头左右,“我们今天靠视觉算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用20分钟全解决了。”
更有刷新亚洲影史票房纪录的《哪吒2》,更是大量使用数字化制作模式,大大提高制作效率。甚至拓宽了中国影视产业的边界,构建了中国特有的电影工业体系。《哪吒2》全片2400多个镜头中,1900个为特效镜头,贵州超级计算中心承担渲染算力,多家企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远程协作,实现“百妖出动”“洪流集群”等史诗级场面。
从效率革命到形态创新,数字资产正改写行业规则。当虚拟场景可反复调用,当算力支撑起想象力的边界,当IP价值能在影视、游戏、VR 间自由流转,一个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正在生成。
3
这场变革中,标准化的资产流通体系何时能真正建立?中小制作团队如何跨越技术门槛共享红利?当数字洪流奔涌向前,我们又该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创作温度?
就此,日前我接受《综艺报》采访,谈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以下是部分呈现出来的报道内容,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认为,数字资产正在重塑影视行业的底层逻辑与运行规则,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创作效率的革命性提升。借助虚拟场景、3D模型等数字资产,传统影视创作模式被彻底改变。例如,拍摄千军万马的大场面,过去需要招募上千名演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今利用数字资产就能轻松呈现出壮观的场景,而且街景、建筑等元素也能以数字化形式呈现,极大地提高了创作效率。同时,数字资产推动影视行业商业模式的重构。以往,影视数字资产非标准化,交付过程难以实现标准化,商业化存在诸多争议与困难。但随着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确权与交易得以实现,各方能够更加安心地拓展盈利边界。此外,数字资产促进了产业形态的协同升级。“在数字资产的赋能下,影视创作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形态,可与多种媒介产品协同发展、放大价值。”
在丁道师看来,数字资产对影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它能满足多元化的内容需求,有效减轻制作工作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助力影视企业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市场版图,开展跨场景内容创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数字资产还可优化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模式,以数据驱动决策、强化版权保护,为企业长远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旺盛需求推动相关业态蓬勃发展。然而,数字资产交易目前仍存在对传统文化资产交易路径的依赖问题,基于文化数字资产交易新形态的创新不足,突破性创新更是稀缺。”
4
当然,数字资产赋能影视行业,一切才刚刚开始。
以《哪吒2》为例。可以确信的是,这套由数字化资产构建的工业体系,其应用场景绝非局限于某一部《哪吒》式的IP作品。从孙悟空、葫芦娃等经典动画形象,到三国、盘古女娲等历史文化符号,再到《吞噬星空》《斗罗大陆》等当代网文IP,均能纳入这一体系进行工业化开发。
我们可以畅想一番:以三国IP为例,过往同类影视作品在呈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经典战役时,受制于群演规模、场景搭建与特效技术,始终难以还原历史记载中的壮阔气象。而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成熟,使得海量角色与复杂场景的高效调度成为可能;虚拟拍摄技术可精准复现军营帐幔、江面战船等细节;动作捕捉与特效合成技术,则能让千军厮杀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清晰可辨;用AI复刻三五个士兵,就可以迅速复制出来几万士兵,参与大战……技术可以让历史叙事获得更具震撼力的表达载体。
这种工业化能力的普及,将吸引更多创作者投身动画电影领域,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完成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的跨越,我们每个人都将在不久的将来见证这个时刻。
5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二十年前的案例。
曾经风靡一时的《武林外传》,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拍摄完成后,涉及到大量场景、道具和服装等资产,当时采用了一种在今天看来可称为“去中心化分布式保存”的方式进行处理——剧组与当时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淘宝网合作,通过淘宝平台对相关道具进行了拍卖。如此一来,便相当于有无数网友共同参与了这些影视资产的保管。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透着几分无奈。因为如果当时要拍摄续集,就不得不进行重复投入。不过现在不同了,如果借助如今的数字资源,用数字资产和数字技术为创作赋能,那么前期完成投入的部分资料或者素材(甚至大部分场景也可以数字化),后续拍摄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甚至第五部时,成本就能大幅降低,很多场景都可以反复复用。
甚至,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参与,即便当年的演员已经老去,也能通过更新的技术继续以他们的风格拍摄全新的剧集,我觉得这确实是一项可以期待的伟大创新。
来源:丁道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