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不久前的上海音响展上,飞傲展台的两台机器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 年初发布的 K17 与全新亮相的 K15 并排而立,相似的复古外观下藏着 2000 元的价差。现场交替试听后,K15 那份并不逊色的温润听感与功能完整性,让我对这台 “入门” 机型产生了强烈的探
在不久前的上海音响展上,飞傲展台的两台机器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 年初发布的 K17 与全新亮相的 K15 并排而立,相似的复古外观下藏着 2000 元的价差。现场交替试听后,K15 那份并不逊色的温润听感与功能完整性,让我对这台 “入门” 机型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
如今在办公室将两台机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对比试听,更深刻地理解了飞傲的产品哲学:K17 如同精心调配的满汉全席,而 K15 则是剔除冗余、保留精髓的私房菜。在 3499 元价位上,它用精准的功能取舍与成熟的声音调校,重新定义了三千元价位段解码耳放的价值标杆。
飞傲作为音频设备领域的资深玩家,在台式解码耳放的研发设计道路上已稳步前行数年。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对音频市场的敏锐洞察,成功推出了涵盖入门级到旗舰级的数十款机型,每一款产品都凝聚着品牌对音质的执着追求与创新突破。
在其最新发布的产品序列中,K19 作为旗舰机型,以顶级配置和极致音质满足核心发烧友的苛刻要求;K17 则凭借高端全能的特性,成为众多进阶用户的心头好。而定位 3499 元中端市场的 K15,恰似一座连接音频世界初阶与高阶的桥梁。它的出现,不仅是产品矩阵的一次精准完善,更是飞傲针对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的深度考量。通过构建 “梯度互补” 的产品体系,飞傲不仅稳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更为音频爱好者提供了从入门到发烧的完整成长路径,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在其中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音频解决方案。
K15 延续了飞傲标志性的 “方圆融合” 设计语言,金属机身的凌厉线条与旋钮的圆润轮廓形成巧妙呼应。240.1×213.0×66.8mm 的尺寸在台式设备中属于 “紧凑型”,黑色与银色两种配色能轻松融入不同家居风格。值得一提的是,K15 与 K17 在正面外观上几乎如出一辙,若不仔细观察,甚至难以区分,二者仅在顶部的机型标识和背面接口布局上存在差异。机身顶部和侧面的栅格结构并非装饰,而是经过声学团队优化的散热设计,确保高负载工作时的稳定性。
K15(上)、K17(下)
K15(上)、K17(下)
操作区域的设计堪称点睛之笔:3.93 英寸 LCD 触摸屏默认采用黄底黑字的复古 UI,像极了老式台的仪表面板,滑动时的过渡动画带有微妙阻尼感,仿佛在操作一台精密仪器。屏幕下方的三颗实体旋钮更具巧思 —— 从左到右分别对应电源开关、输入选择、与增益控制,每颗旋钮都有均匀的阻尼反馈,旋转时发出 “咔嗒” 的机械声,这种物理交互带来的操控精度与满足感,是纯触控设备无法替代的。
右侧布局颇具巧思:两枚旋钮各司其职,分别为多功能菜单旋钮和音量调节,兼具按压切换功能。机身右下角配备丰富输出接口,涵盖 6.35mm 单端、4.4mm 平衡及 XLR4 平衡接口,可适配不同规格耳机。此外,厂家贴心附赠 6.35mm 转 3.5mm 转接头,让采用 3.5mm 接口的耳机也能无缝接驳,充分彰显人性化设计理念。
近距离桌面使用时,金属旋钮调节音量、切换输入快捷精准,搭配可自定义的多彩背光灯,既实用又具个性化;而 3.93 英寸全贴合触摸屏,以 240*1020 分辨率呈现清晰的 UI 界面,支持多种主题切换,操作逻辑简洁明了,日常功能触控响应灵敏,不易误触。值得一提的是,PEQ 调节需通过飞傲官网网页端的设置页面,或 FiiO Control APP 实现,借助 APP 还能解锁更多高阶玩法。此外,机器标配红外遥控器,与 FiiO Control App 形成互联,让用户躺在沙发上也能轻松调整参数、切换曲目。这种 “旋钮 + 触屏 + 遥控 + App” 的四重操控体系,在同价位机型中堪称独一档的存在。
K15 的硬件配置体现了飞傲成熟的成本控制能力 —— 不追求参数堆砌,而是确保核心部件的素质与系统协调性:
解码核心:首发搭载两颗旭化成 AK4497SVQ 芯片(车规级),作为曾经绝版的 AK4497EQ 的升级版,其基于 “VELVET SOUND” 音响技术,实现低失真、宽动态范围、宽信号频带和低功耗的特性,信噪比(S/N)在 2Vrms 时为 129dB,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在 2Vrms 时为 - 117dB,这意味着该 DAC 在音频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失真和噪声非常小,能确保音质的高度纯净。高端用料:主板采用8 颗红宝石薄膜电容 + 32 颗晶圆电阻确保低温漂、低噪声;高品质绿宝石固态电容具备超低 ESR,抗干扰能力强;2 颗 nichicon 3300uF 音频专用电容 + 4 颗 ELNA MILIC II 电容 + 8 颗 ELNA RA3 音频专用电容,提升声场表现;4 组无氧铜镀银连接线,确保信号高保真传输,低损耗。
双芯控制:高性能多核处理器 X2000(XBurst@2 逻辑双核 + XBurst@小核构架)保证音频信号精细处理;低功耗 MCU 芯片 ESP32-S3(Xtensa 32 位 LX7 双核处理器)实现系统精细控制,带来稳定流畅的使用体验。
USB 解码:搭载 XMOS XU316 16 核芯,凭借强大的运算能力,支持最高 768kHz/32bit和DSD512 高规格音频格式,更实现 MQA 全解,能满足高端数字音源用户对解码性能的严苛要求。
光纤 / 同轴解码:光纤输入最高支持 96kHz/24bit,同轴输入最高支持 192kHz/24bit以及DSD64,这两种接口模式为专业音频设备搭建了稳定的数字信号传输桥梁。
线路 / 平衡输入:该模式专为传统 Hi-Fi 设备设计,能够接收来自 CD 机、内置唱放的黑胶唱片机(例如飞傲的TT13)等设备的模拟信号。通过优化的电路设计,有效减少底噪干扰,让老设备的音质得以充分释放,重现经典 Hi-Fi 设备的魅力。
流媒体接收:内置 Roon Ready 和 AirPlay 功能,用户可轻松连接网络,即可畅享 TIDAL、Qobuz、QQ音乐等平台上的海量高品质音源,实现便捷、高品质的音乐聆听体验。
蓝牙解码:采用高通 QCC5125 芯片,支持 aptX HD、LDAC 等多种高清蓝牙编码协议,即使在蓝牙连接状态下,也能保持出色的音质表现。
本地播放:具备强大的本地播放功能,可直接读取 U 盘、移动硬盘等外接存储设备中的音乐文件,支持常见的 FLAC、WAV、APE 等多种音频格式。用户只需将存有私藏音乐的存储设备连接到 K15,即可轻松播放,无需依赖网络。
1. 飞傲 S15数播、飞傲FT5开放式平板振膜耳机
飞傲 S15 是我们今年测评中性价比最为突出的一款台式数播,与 K15 同属中端定位,二者在外观设计上存在诸多相似元素,摆放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得益于两款设备均内置解码功能,我们得以尝试两种不同的搭配方案:一是由 S15 输出数字信号至 K15;二是将 S15 解码后的模拟信号传输给 K15,此时 K15 仅作为耳机放大器使用。测试选用的耳机是飞傲首款平板振膜大耳 FT5,这款耳机不仅热销,同样性价比极高。
我们首先尝试让飞傲 S15 输出数字信号至 K15,利用 K15 搭载的两颗 AK4497SVQ DAC 芯片进行解码,PEQ 保持默认设置。在此次正式测评前,我曾在展会中通过 iPad 的 AirPlay 功能播放在线苹果音乐,体验过 K15 的音质表现。时隔一段时间后,当通过 S15 播放本地 NAS 中的高规格音频文件时,K15 的声音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在演绎流行人声时,其出色的中低频饱满度展露无遗,对质感和音色的平衡较为均匀,与高频衔接良好。可以明显感受到,K15 依旧延续了三频均衡的声音基底,并巧妙融入温暖的音色,声音扎实沉稳。
接着,我们将 S15 解码后的模拟信号传输给 K15 驱动 FT5 耳机。在此模式下,音乐细节更加丰富,高频延伸更为出色,中低频不仅密度十足、饱满醇厚,而且听感柔顺自然。综合来看,飞傲 K15 这款解码耳放,在流行人声、爵士乐、室内乐等音乐类型的演绎上,展现出了该价位段越级的表现力。
2. USB连接电脑,飞傲FT1动圈头戴耳机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想必用电脑搭配飞傲 K15 更为普遍。随即我们使用笔记本电脑通过 USB 连接 K15,支持最高768kHz/32bit、DSD512 的高规格数字音乐文件播放。在软件选择上,我对比了 foorbar 和 Roon 播放局域网 NAS 文件的表现:免费的 foorbar 音质尚可,但界面与操控性远不及 Roon。若预算充足,强烈建议发烧友购入 Roon 终身会员。此外,K15 支持 Roon Ready 功能,即使未通过 USB 连接,只要与电脑 Roon Core 处于同一局域网,切换至流媒体接收模式即可播放音乐,不过音质表现略逊于 USB 直连。
搭配的耳机我们先选用飞傲 FT5。相较于 S15 台式数播,电脑作为音源搭配K15的声音风格基本保持一致,还是以中低频饱满厚实、柔顺耐听为主。但在细节还原、动态响应及声场构建方面,台式数播仍更胜一筹,由此可见专业音乐播放设备的重要性。随后换上飞傲入门级动圈大耳 FT1,因其更易驱动,搭配 K15 后宽松温暖的声底特质愈发明显,不过声音透明度与细节稍有弱化。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随身听直推,飞傲 K15 驱动下的 FT1 中低频表现堪称脱胎换骨。更加澎湃的弹性与凌厉的动态响应,让这款千元级耳机的潜力得到深度挖掘,音质表现达到全新高度。
3. 飞傲SA1桌面有源音箱
除了适配耳机,飞傲 K15 的模拟输出功能在搭配桌面有源音箱时同样表现不错。当下,不少用户热衷于在电脑桌面实现音箱与耳机的 “双修”,在这种场景下,K15 能够有效节省一台独立解码器的购置成本。即便是搭配飞傲入门级桌面有源音箱 SA1,接入 K15 后,相较于直接连接电脑声卡,音箱的音质也会实现质的提升。
经实际测试,K15 带来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声音细节层面,原本被电脑声卡压缩的微小环境音,如弦乐揉弦时的空气震颤、爵士鼓镲片轻擦的细碎声响,都能被完整捕捉并清晰还原,使整体音色更加丰富饱满;结像表现上,声场更加精准,歌手的位置居于正中央,乐器依编曲定位在左右声道展开,呈现出立体空间感;中低频部分,原本浑浊拖沓的贝斯线条变得干净利落,鼓点下潜更有力度,军鼓敲击的颗粒感显著增强,声音清晰度得到跨越式提升。这种变化尤为显著,仿佛为音箱赋予了全新的声音灵魂,音质表现脱胎换骨,能获得远超入门级设备的听觉享受。
4. PEQ带来的个性化声音调节
K15 的 10 段高精度 PEQ 调节功能为声音个性化提供了充足空间,虽相比 K17 的 31 段有所缩水,但对多数用户已足够实用。通过飞傲官网的网页端(路径:官网顶部状态栏 - 服务支持 - 网页端 PEQ 设置)或 App 操作,可针对不同耳机特性与音乐风格进行调校。
例如:驱动低频偏少的耳机时,在 60-100Hz 频段适当提升 2-3dB,可增加低频量感与下潜;听古典乐时,在 2-5kHz 频段微调 + 1dB,能增强乐器的细节表现力与穿透力;应对齿音较重的录音时,在 8-10kHz 频段衰减 1-2dB,可获得更顺滑的听感。
实测表明,PEQ 调节不会引入明显失真或噪声,参数调整响应迅速。这种 “可调节性” 极大提升了 K15 的适应能力,使其能根据用户偏好 “定制” 声音风格,带来更多的音乐聆听乐趣。
六、总结飞傲 K15 通过精准的功能取舍,在 3499 元价位实现了 “够用且好用” 的均衡表现。全能的功能覆盖(流媒体、本地播放、多接口输入)满足现代用户对便利性的需求;成熟的声音调校(温暖细腻的 AKM 声底)兼顾听感愉悦度与还原度;人性化的交互体验(四重操控体系)降低使用门槛;可升级的潜力(支持外接线性电源等)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从上海音响展的初听到办公室的深度测评,K15 始终给人一个强烈印象:它是一台 “懂用户” 的机器。在 3499 元价位上,它没有追求不切实际的参数,而是将资源集中在用户日常最常用的功能上。对于初入 Hi-Fi 的新手,它能提供 “一步到位” 的全能体验;对于进阶玩家,它是性价比突出的副系统选择;对于音响 / 耳机双修用户,它又能无缝融入不同场景。
飞傲用 K15 证明:真正的 “技术下放” 不是简单的功能复制,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在这个价位上,K15 或许不是参数最亮眼的,但绝对是最 “好用” 的 —— 而 “好用”,恰恰是衡量一款消费级音频产品的终极标准。
来源:家电论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