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宝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更难得的是,他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在曹先生的那个年代,能考上北京大学十分不易。
曹宝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更难得的是,他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在曹先生的那个年代,能考上北京大学十分不易。
曹宝麟先生还是引领当代的大书法家,以米芾为宗,兼学别家,风格上还是以米芾一脉为主。曹宝麟先生在书法圈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究竟其书法水平到达了怎样的高度,我想也是值得讨论一二的。
首先,书法界有个共识,书法以入古为妙,学习魏晋无疑是大部分书法家最终追求的路子,当然,魏晋笔法不难学,难学的是其中的韵味。
米芾是做到了的,他的字是“集古字”,集的是魏晋一代,很多二王、谢安等等魏晋书家的笔法在他这里被激活,而且强化了表现力,在不失格调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为当时人和后世人所敬仰,其法书千年以来也一直被奉为圭臬,学习的人很多,比较有成就的是其子米有仁,与其父并称“二米”,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父子书画家。
再往后有一个吴琚,也学得颇有面目,吴琚以后应该就数王铎,不过王铎创新能力太强,米芾原有的痕迹被弱化了。
而曹宝麟先生也是被当今书法家赞为“当代学米第一人”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从一组曹宝麟先生的临米作品,来探究一二。
01/米芾《戏成呈司谏台坐帖》
这是米芾著名的一张手札,飘飘洒洒,章法多变,浓淡相兼,可以看出书写的节奏,由于是一张随笔,所以有加字的现象,很自然,行气贯通,十分生动。
可以看出笔法的多样,而众多笔法熔于一炉,却产生了意外的和谐之感。
曹宝麟先生临作
曹宝麟先生的临作,在字的结构和用笔上,十分精准,实临的功夫十分到位,而由于是临作,难免在章法难以达到原帖的灵动自然。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墨色统一,没有变化的现象,每一列字从第一个字下来,断断续续,不成一气,一定程度上是临死了,有了字形,失了字意。
02/米芾《清和帖》
这幅米芾书法比上一幅更加精彩,米芾狂放的一面得以展示,对比更加强烈,字势有了飞动之感,墨色的对比,大小的对比,以及正侧的对比,都汇集一起形成统一,不得不让人击节称叹。
曹宝麟先生临作
其实米芾的这幅作品有一处书眼,曹宝麟先生在临帖的时候却没能将之表现出来,那就是“珍爱米一斛将微”这一行字,这一行字实际上是一气贯通,顺势而下的。
“珍”字右倾,贯通到“爱”字来扶正,“米”字独立左斜,“一斛”二字顺势向右下方伸展,“将微”二字承接固定,整体成微弧形,却十分稳当,确是精彩。
曹宝麟先生自己在临摹后记的跋文中也承认自己“落笔迟重”、“年高手硬”,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老人,这是自然的变化。
03/米芾题跋二则
这两幅题跋风格比较一致,章法上也比较接近,字不多,所以写得很舒朗,给人以清新之感。
由于是题跋,写的相对工稳,性情表达上比较平和,笔法变化也不那么丰富,胜在韵味。
曹宝麟先生把这两幅手札放在了一张纸上去临写,我们因此得以参照比较二帖,他临写的这两幅题跋,章法上保持了原有的味道。
但还是一个重要问题,笔法太一致,墨法无变化,这样临出来只有形似,尽失意趣。
由以上几幅对比,应该说是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不过这只是临作,存在问题也难免,下面再从创作上来分析:
曹宝麟老师喜欢写小尺幅的手札作品,以上几幅算是比较典型的小精品了。由这几幅作品,一眼就看出来,“气”的问题解决了,连贯了起来。
相比较临作,生动了很多,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字的模式又固化了,变化少了,很平,笔法一致,墨法也只是干枯与否的简单对比而已,水墨气是没有的,当然这也跟纸张的材质有关系。
另外,也可以发现,曹宝麟老师未能入古,我们能从这几幅作品中感受到的是什么?是“明清调”,也就是明清以来的刻板风格,过分追求统一,少了变化。
曹宝麟老师的这几幅作品,多多少少有明清手札的味道,这是不得不遗憾的。
那么大字呢?我们来看看:
这是一幅大字行书对联,不得不说还是很有功力的,线条苍劲有力,也不乏篆籀之气,很有立体感,章法上也很大气,这是单单从线条与章法而言。
而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单薄,这个单薄不是线条的单薄,而且单字,字缺乏内劲,少了张力,有虚张声势之憾。
这是两幅大字行书横披,我觉得这一形式,是曹宝麟先生最能心手相应的。曾经看过曹宝麟先生作书,就是这一类形式的,是悬肘,整体布局很清楚。
所以下笔毫无犹豫,挥洒之下,笔畅入神,浓淡得宜,章法有致,字的形态随心而动,富有变化,都是难得的佳作。
综上而言,矛盾产生了,形式不同,作品的水平发挥也有所不同,曹宝麟先生的功力是绝对有的,所以产生很高水平的佳作,不是难事。
可形式对书法的影响有多大,不好判断,就单比较米芾和其他古代学米的名家而言,曹宝麟先生最多入明清一带,再不能上溯了。
究竟曹宝麟老师学米学到几成,也是难以有定论的吧。(本文来自网络)
黄毫金(愙斋)
80后,出生广东雷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
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书法雷州》编委会成员
来源:愙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