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湘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妇幼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以湘潭市为例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课题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7 18:05 1

摘要: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精神内涵、传统习俗及健康智慧,为妇幼健康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根基与实践资源。探索将湖湘文化融入妇幼健康教育,构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深挖-科技赋能-社区扎根”三维驱动健康教育模式,将推动湖湘文化与健康教育跨学科融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精神内涵、传统习俗及健康智慧,为妇幼健康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根基与实践资源。探索将湖湘文化融入妇幼健康教育,构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深挖-科技赋能-社区扎根”三维驱动健康教育模式,将推动湖湘文化与健康教育跨学科融合,丰富妇幼健康教育理论体系,提升群众、家庭、社会对湖湘文化的认同和妇幼健康素养,为湖湘文化赋能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路径。

一、研究方法和现状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文献梳理明确湖湘文化核心元素、健康教育理论及政策要求,据此设计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人口学特征、文化与健康关联认知、教育现状、融合需求及建议。以湘潭市妇幼关注人群(医护人员、社区专干、孕产妇等)为对象,通过“问卷星”线上抽样调查,以了解当地人群对湖湘文化和妇幼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

(一)文化认知与健康关联

超58%受访者了解湖湘文化,核心精神(心忧天下等)认同率高(>80%)。中医保健、节庆健康寓意知晓率高(>80%),但育儿知识知晓率偏低(69.19%)。89.1%认为湖湘健康理念对现代妇幼健康有帮助。体现文化健康价值认可度高,但习俗知晓不均衡。

(二)妇幼健康教育问题

群众主要依赖短视频/.52%)和医疗机构讲座(74.88%)。突出问题是“内容空洞(标题党)”和“缺乏社区落地”,内容质量与普及方式需优化。

(三)文化融合需求

77.25%受访者认为文化融合模式有吸引力。偏好体验形式中歌谣改编(74.88%)、习俗体验(72.04%)、人物故事(66.35%)。优选传播平台中,医院平台(78.67%)、.41%)、社区中心(70.14%)、短视频(72.51%)。反映对互动性、地域特色内容需求强烈。

二、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妇幼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文化深挖”根基:萃取精华,赋予时代内涵

系统梳理、提炼湖湘文化中与妇幼健康相关的传统智慧、民俗载体和先贤精神,赋予其现代健康内涵。

1.深研传统智慧

深度挖掘湖湘地区中医食疗传统(如湘潭莲子的应用),集结跨领域专家(中医、营养、美食),开发《湘味药膳图谱》。如针对妇幼特定需求(产后失眠、体虚等),设计科学实用的特色药膳(如湘潭莲子安神羹)及配套调理方案,并明确结合现代医学指标的食用周期与注意事项,实现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与科学应用。

2.传承民俗载体

赋予传统民俗载体新的时代生命力和实用价值,实现湖湘优秀文化的活态传承。如深入挖掘湖湘经典童谣曲调(如“月亮粑粑”)的文化魅力,创作融入现代妇幼健康知识(如正确洗手步骤)的方言版童谣。确保歌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契合儿童认知特点,利用音乐与语言的天然吸引力促进健康习惯养成。

3.弘扬先贤精神

湖湘大地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深度挖掘这些人物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开创性实践与智慧,打造“湖湘健康先贤”IP。如红色人物向警予,其创办保育班、普及科学育儿与消毒接生的故事,通过艺术加工(绘本、短视频、情景剧)进行生动讲述,阐释其举措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文化价值,激发当代大众对妇幼健康的重视,同时增强对湖湘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激活“科技赋能”引擎:创新表达,拓宽传播效能

利用数字技术(平台、新媒体、AR/VR、大数据)创新内容形态、传播渠道和互动体验,提升教育的吸引力、精准度和覆盖面,特别是吸引年轻群体。

1.数字化内容生产与传播

一是权威平台建设。可充分利用医院专属平台的权威性与专业性,邀请医院内部资深专家,结合传统理念与现代医学,录制系列科普视频(如“湖湘传统养生智慧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同时,提供在线咨询,并运用大数据推送个性化健康知识,提高信息传播的精准性。

二是新媒体矩阵应用。通过本地媒体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结合时令(如端午节)或文化元素(花鼓戏),制作图文、短视频、动画MV,如方言健康童谣动画、花鼓戏风格的产检科普等。运用精准标签、网红合作扩大影响,吸引年轻群体。强调内容专业性与可信度,可采用医师署名、标文献来源、引用临床数据等措施,杜绝“标题党”。

三是沉浸式互动体验。开发创新具有吸引力的互动形式,如融合湖湘文化的AR解谜游戏,选择在具有特色的地点开展(岳麓书院、隐山碧泉书院等)。游戏中设置收集名医印章解锁健康知识环节,通过AR虚拟场景生动展示湖湘名医生平、医学成就与妇幼健康知识,鼓励玩家在社交媒体分享游戏体验与所学知识,提升青年对湖湘文化和妇幼健康知识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2.智慧化服务与体验

一是便捷学习工具。在医院文化长廊设置方言版育儿知识语音导览,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打造传播妇幼健康知识与湖湘文化的重要阵地。内容通俗易懂,融入湖湘育儿传统(如传统襁褓方法)。患者通过扫码或按键即可在候诊时便捷学习。

二是电子化资源开发。针对青年群体,鉴于他们对数字化产品的高度依赖与兴趣,可开发“湖湘文化元素”的电子健康手册,比如湘绣。以精美湘绣纹样链接相关知识(点击莲花纹样弹出孕期清热饮食建议),配套扫码获取生动动画解说,满足便捷、新颖学习需求。

(三)把握“社区扎根”落点:贴近需求,构建生活场景

将妇幼健康教育资源和活动深度嵌入社区文化中心、医院等基层场景,结合传统习俗和分层策略,使文化健康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可持续影响。

1.打造社区文化健康阵地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中心场地,定期举办融合湖湘文化的妇幼健康活动。如节气养生工作坊,结合湖湘养生理念提供妇幼健康指导,设置中医体质辨识等互动。利用场地优势,举办妇幼健康知识展览,展示传统育儿工具、老照片及文献,让传统文化与健康知识在居民身边触手可及。

2.融入基层医疗场景

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文化渗透,将医院打造成传播妇幼健康知识和传承优秀湖湘文化的重要前沿阵地与体验中心。例如,在产科等候诊区域系统性布置主题文化墙/展板,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精短的方言版健康知识动画,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小型妇幼健康文化互动角,定期举办小型文化健康工作坊/微课堂。让患者在候诊、就诊、康复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一次文化健康教育的契机。

3.分层精准触达

不同年龄群体对妇幼健康教育的接受方式与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需采取分层实施策略,精准触达不同年龄群体,提升教育全面性与针对性。对于老年人,结合其对戏曲和社区活动的偏好,组织社区戏曲巡演,如编排聚焦儿童积食、孕期水肿等问题的花鼓戏健康剧,设置互动环节,增强参与感。对于青年群体,主要通过数字化产品(AR游戏、电子手册、短视频)和社交媒体进行吸引和互动。对于亲子群体,在幼儿园、社区亲子活动中广泛传播方言健康童谣动画MV等资源,创造家庭共同学习的欢乐氛围。

(四)保障措施

1.建立跨学科审核机制

成立由文化学者(确保文化内涵准确)和医学专家(确保知识科学有效)共同组成的内容审核小组,制定严格审核流程与标准,对争议内容组织研讨,确保融合内容的文化底蕴与科学规范。

2.强化分层实施策略

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特点和接受习惯,设计差异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确保三维驱动模式能精准触达并有效影响目标人群,提升教育覆盖面和针对性。

三、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湖湘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妇幼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明确了当前的认知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探索构建的“三维驱动”模式,不仅能够传承和创新湖湘文化,还能提升妇幼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满足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健康知识的需求。未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模式,为文化传承和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系湘潭市社科联2025年度“领导出题·专家答题”社科规划立项课题(编号:2025037)

作者: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徐艳姣

来源:大众卫生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