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暴涨10倍!被吐槽“像啃绿化带”:又贵又难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5:45 1

摘要:湖州德清,羽之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滨在看基地里的羽衣甘蓝幼苗。一个月后,这批幼苗将移植到地里,12月就能开始采收。这种名为“多魁”的羽衣甘蓝主打鲜食,相较市场上一般品类价格高一些,“品质最好的,一斤能超过40块钱。”

钱江晚报

湖州德清,羽之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滨在看基地里的羽衣甘蓝幼苗。一个月后,这批幼苗将移植到地里,12月就能开始采收。这种名为“多魁”的羽衣甘蓝主打鲜食,相较市场上一般品类价格高一些,“品质最好的,一斤能超过40块钱。”

记者 陶韬 摄

羽衣甘蓝,这种一度被吐槽“难吃得像啃绿化带”的“苦菜叶”,如今成了蔬果圈的“顶流明星”。凭借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健康属性,部分商家宣称羽衣甘蓝具有“纤体”效果,使得相关饮品短期内风靡各大茶饮店,市场上也出现了羽衣甘蓝粉、羽衣甘蓝饮品等主打“瘦身减肥”功效的产品,带动相关原材料价格翻上数番。

羽衣甘蓝“魔法”,正在横扫中国茶饮界。这种小众蔬果,如何频频制造“流量神话”?这场消费狂欢,带火了什么?火了之后呢?潮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以“纤体”为卖点的饮品

被“打假”质疑

不得不说,羽衣甘蓝,名字听起来就很“仙气十足”。

“最近羽衣甘蓝简直是‘洗脑式传播’,让很少喝果茶的人都很难不点一杯尝尝。”资深奶茶爱好者卢奕感叹,冷门果蔬变“大众”,只需要被一家茶饮品牌发现、发布爆款商品,就能引起其他品牌跟风,很快形成“集群效应”。

在外卖平台搜索“羽衣甘蓝”,或许是为了弥补它口感上的不足,可以说万物皆可搭配。羽衣甘蓝柠檬茶、羽衣甘蓝复合果汁、羽衣甘蓝香蕉牛奶冰、羽衣甘蓝酸奶都验证着它的混搭,商品名称中还不乏包含“纤体”“轻体”“去火”等功效词汇。

就连咖啡店,要是没有一款羽衣甘蓝咖,就跟不上潮流。

一家火锅店在售卖“羽衣甘蓝吊龙”。

记者在线下走访时发现,不仅茶饮店,商超乃至火锅店,都已经开始售卖鲜食羽衣甘蓝。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羽衣甘蓝已经开始小有名气。根据喜茶发布的2024年报告,羽衣纤体瓶上线首月便售出超350万杯,截至12月底,以“羽衣纤体瓶”“去火纤体瓶”“红菜头美颜瓶”等为代表的超级植物茶系列累计售出3700万杯。

关于这些主打“健康”“轻盈”概念的饮品,或许实际热量并不低的科普,也一直没停过。

据披露,市售饮品为改善口感,普遍添加大量水果和糖,导致膳食纤维损失90%,维生素C流失超50%。一杯饮品实际纤维含量不足0.5克,远低于新鲜食用效果。营养专家更是指出,榨汁过程几乎丢弃了羽衣甘蓝的膳食纤维,且部分产品额外加大是的糖,可能变成高热量饮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杜鹏提醒,关于食品并非添加了就有“功效”,应警惕虚假或误导性宣传,“例如,需要多留意,以‘纤体’为产品宣传语的科学依据何在,查看是否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避免商家利用某些营养物质来偷换概念。”

身价暴涨十倍

种植户看到商机

随着羽衣甘蓝的知名度上涨,也身价倍增,成为“超级蔬菜”,为各地种植户带来了发展机遇。曾有山东菜农接受采访表示,羽衣甘蓝已经由几年前几毛钱一斤尚且滞销,涨到超过3.5元一斤,甚至达到9元一斤。

在浙江,一个从事农业信息化20余年的团队,也为羽衣甘蓝“转身”,来到德清开办公司,首次跨界种植业。

德清羽之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滨介绍:“现在这批幼苗大概一个月后陆续移栽到地里,采收期从今年12月持续到次年3月。以前一直为农业服务,我们也注意到了羽衣甘蓝这个热门的蔬菜品类,所以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多魁羽衣甘蓝,算是这个品种的‘中国首种’。”

采收时节的多魁羽衣甘蓝。受访者供图

据吴滨介绍,多魁羽衣甘蓝有多种产品形态,区别于国内市场上的普通品种,涩味、苦味较低,嫩叶、腋芽、侧芽都可食用,视市场需求而供应。

“我们这里出品的多魁羽衣甘蓝回归了食用本质,比普通羽衣甘蓝售价高出不少。目前主推的是售卖侧芽,可以用作生食添加进沙拉和西餐,也可以清炒。精品侧芽的市场价格一度超过每斤40元。”吴滨说,目前正在探索羽衣甘蓝粉等产品,“根茎都可以用来研磨成粉,产量和成本也就更低。”

记者了解到,2024年,德清产多魁羽衣甘蓝首次种植,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从今年开始,杭州的消费者也有机会吃到。

吴滨想为羽衣甘蓝“正名”,他认为虽然羽衣甘蓝最近“菜红是非多”,但这的确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K、维生素C、钙等多种营养素,“如果说榨汁的营养成分大家不清楚,那推荐大家都尝尝看我们的口感改良版羽衣甘蓝,多魁羽衣甘蓝。”

视觉中国 供图

小众果蔬

为什么频频能火?

“纤体”饮品是否能助力“纤体”先按下不表,通过小众原料强化记忆点,早已是新茶饮的固定玩法。前些年,油柑、黄皮、刺梨也都曾成为“饮料之神”,引领一时流量。

几年前,在鲜果界“坐冷板凳”的油柑成为茶饮新宠原料,化身茶饮行业“最出圈”的水果。奈雪的茶“霸气玉油柑”、乐乐茶“油柑津津柠檬茶”、喜茶接连推出三款油柑饮品,都推高了油柑的热度。此外,油柑因为食用容易导致腹泻,被不少消费者奉为“瘦身新方法”,不少自媒体博主自制油柑茶测评顺势成为风潮。

当时,也曾有关于油柑价格飙涨10倍的报道,专业人士也出来提醒,腹泻不等于瘦身,也不是排毒,消费者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建议,谨慎饮用。

当然,故事好像都差不多。新式茶饮更新极快的产品策略,让油柑的热度很快又转移到了刺梨、黄皮等身上。如今,又换上了羽衣甘蓝“接棒”。

记者 陶韬摄

杜鹏认为,小众果蔬“走红”,一方面源于名称新颖洋气、小众,迎合了“轻奢生活”的定位。另一方面,是搭上了“健康养生”的“便车”,羽衣甘蓝等能火,根本原因不是它有多营养,而是精准踩中了当代年轻人的两大焦虑:身材焦虑(“喝它就能瘦”)和健康焦虑(“不喝就落后了”)。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75.8%的消费者每周至少吃一次轻食,39.5%消费者每周吃2~4次。2024年国内轻食市场规模已突破3200亿元,年增速高达41.7%,预计2026年突破5000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轻食相关企业总数已超过1.4万家,其中近五年(2020-2025年)成立的企业占比高达59.33%。

“或许贩卖的不是果蔬,而是‘焦虑解药’,‘难吃’也可以变成‘高级感’。”杜鹏注意到,不少年轻人熬最晚的夜,喝最绿的汁,一边火锅烧烤一边主动吃草。认知和行为的高度差让羽衣甘蓝、奇亚籽、藜麦、巴西莓等食品在商家的营销之下,成为弥补愧疚和缓解健康焦虑的明星单品。

潮新闻记者 陶韬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