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奔赴邯郸,开展 “语你同行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暑期实践,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奔赴邯郸,开展 “语你同行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暑期实践,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与罗城头村驻村干部合影留念)
实践以“乡村推普1+6多维振兴计划”为理念,面向学前儿童、青少年学生、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留守妇女和老人等群体,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主线,开展“推普+语言调查”实地调研、“推普+网络安全”培训教育、“推普+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能力提升、“推普+乡村语言文化”宣传推广、“推普+数字语博”数字素养普及等活动。构建起“语言筑基一文化铸魂 一文旅赋能一人才振兴”的闭环体系,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纽带、经济发展的引擎、社会治理的桥梁,在推普实践中书写语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答卷。
01推普寻根:博物馆里的语言课唤醒乡土文化“记忆点”
(团队成员在博物院研学)
实践团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纽带,创新开展“推普+博物馆研学”培训活动,通过“语言+文化”沉浸式学习,让普通话成为解锁历史密码的钥匙,为乡土文化传承播撒“种子”。
02方言寻根:语言调查夯实乡村推普“地基石”
(团队成员面对面向当地村民开展问卷调查)
实践团创新开展“推普+语言调查”行动,组织师生深入乡镇,通过“语言使用现状调研+普通话能力推广”双线并进,既摸清乡村语言家底,又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队员们发现,虽然部分年轻人能够较为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但中老年群体和儿童由于受方言环境和教育条件限制,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通过详细的调研,实践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推普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03语网安盾:网络安全培训筑牢乡村数字“防护墙”
(团队成员面对面向社区开展推普+网络安全意识合影留念)
实践团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切入点,创新开展“推普+网络安全”双轨培训,将语言能力提升与数字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为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04童语筑梦:青少年推普播种乡村文化“新火种”
基于调研结果,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通话推广课程。针对儿童群体,队员们设计了趣味十足的语言游戏和故事分享会。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普通话接龙”“词语拼图”等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纠正发音、积累词汇。故事分享会上,队员们用生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民族团结故事,如《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等,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团队成员面对面向青少年开展推普活动)
05推普漫游:普通话推广助力邯郸文旅绘就生态文化“双卷轴”
(团队成员在邯郸道开展文旅赋能推普活动)
实践团将普通话推广融入邯郸道的文旅资源中,创新实施“推普+文旅”模式。在邯郸道景区,团队通过新媒体直播、MV拍摄等形式,以标准普通话解说历史典故,展示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团队还针对景区工作人员、商户及游客开展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提出发音规范与语言习惯改进建议,助力文旅服务质量提升,实现了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播的双赢。
06云端织网:数字语博架设乡村推普“智慧桥梁”
(团队成员面对面向学生开展普通话测评)
“科技让历史‘活’过来,推普让文化‘传’下去。”队员们特别设计“方言保护模式”:学习者可录制家乡方言台词,AI自动生成普通话动画,生成“方言版档案”。孩子们通过普通话解说剧情,再以方言复述关键段落,形成“普通话理解-方言传承”的闭环。
推普不是消除乡音,而是赋予乡村拥抱世界的底气;乡村振兴不仅要修路架桥,更要修筑语言的通途!从博物馆研学,到邯郸道的直播镜头,从城头村的调研问卷,到学校的普通话学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以青春之力,在当地搭建起“语言沟通之桥”与“文化传承之脉”。这场以语言为纽带的实践,正让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来源:最江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