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装合成旅是中国陆军在2017年军事改革后组建的核心作战单位,代表了陆军现代化、信息化和合成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它通过整合装甲、炮兵、防空、侦察等多兵种力量,形成高度协同的“模块化作战体系”,具备全域机动、独立作战和高效打击能力。其核心特点:
重装合成旅是中国陆军在2017年军事改革后组建的核心作战单位,代表了陆军现代化、信息化和合成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它通过整合装甲、炮兵、防空、侦察等多兵种力量,形成高度协同的“模块化作战体系”,具备全域机动、独立作战和高效打击能力。其核心特点:
一、定义与背景
军事改革产物:2017年军改中,解放军将传统“师-团”编制精简为“旅-营”结构,重装合成旅由此诞生,成为陆军13个新型集团军的主战力量。
二、编制结构与兵力
扁平化指挥架构:
取消团级建制,旅部直管多个合成营及支援单位,提升指挥效率。
典型编制:
4个合成营:核心作战单元,每营含坦克连、机械化步兵连、火力支援连等。
支援营:炮兵营(远程火力)、防空营(防空导弹/高炮)、侦察营(无人机/雷达)、作战支援营(工兵/电子对抗)、后勤保障营。
总兵力:约5000–7000人,以高比例技术兵种为主。
三、武器装备
99A主战坦克:112辆,配备125毫米滑膛炮、主动防御系统和数字化火控,综合性能对标美军M1A2。
04A步兵战车:100余辆,搭载30毫米机炮+反坦克导弹,实现步坦协同。
炮兵:18门05A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射程70公里)+24门120毫米自行迫榴炮+9门122毫米火箭炮。
反坦克:红箭-10光纤制导导弹(射程10公里),专克重型装甲。
防空:红旗-17A导弹+09式双35毫米自行高炮,构建弹炮合一防空网。
信息网络:北斗导航、无人机侦察(如BZK-005/CH-4)、电子对抗系统,实现战场单向透明。
四、作战能力与特点
1. 多兵种协同:合成营内坦克、步兵、炮兵实时数据共享,支持“发现即摧毁”的3分钟快速打击链。
2. 独立作战能力:后勤保障营携带7–10天作战物资,可在无后方支援下持续作战。
3. 全域机动性:依托铁路/运-20运输,72小时内投送至全国任一战场,适应高原、沙漠等复杂地形。
4. 信息化优势:电子对抗营可瘫痪敌方通信,无人机侦察覆盖上百公里,形成“侦-控-打-评”闭环。
五、战略定位与实战表现
对标中小国家陆军:单旅坦克数量超英/法陆军总和(112辆 vs 英国约110辆),火力密度压制多数国家。
演习验证:2018年中俄“东方”军演中,解放军800人合成营40分钟“全歼”俄军4400人摩步团,俄方评价其效能“相当于8个BTG战术群”。
造价与规模:单旅装备成本约200亿–700亿人民币,全国共29个旅,总投入近6000亿,承担关键方向(如台海、高原)的战略威慑。
重装合成旅是中国陆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体系化”转型的标志,其“重装甲+智能协同”模式重新定义了现代陆战规则。它不仅是军事技术的集大成者,更通过合成化编制和实战检验,成为中国应对高强度冲突的“战略铁拳”。随着无人机、AI指挥系统等新技术的融合,其作战效能将持续进化。
来源:当今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