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纸在指尖翻飞,剪刀似有灵性般游走,转瞬之间,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民俗故事跃然纸上。在磁县这片浸润着千年文化的土地上,非遗剪纸传承人殷玲玲用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不仅剪出了生活的繁花似锦,更剪出了非遗传承的崭新天地。十余载坚守,她以匠心致初心,用热爱赴山海,在剪纸
磁县非遗剪纸传承人殷玲玲的匠心之路
红纸在指尖翻飞,剪刀似有灵性般游走,转瞬之间,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民俗故事跃然纸上。在磁县这片浸润着千年文化的土地上,非遗剪纸传承人殷玲玲用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不仅剪出了生活的繁花似锦,更剪出了非遗传承的崭新天地。十余载坚守,她以匠心致初心,用热爱赴山海,在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了一段属于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动人篇章。
以剪为笔,裁出艺术新高度
殷玲玲与剪纸的缘分,是一场跨越时光的对话。自幼耳濡目染,红纸与剪刀在她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成年后,这份热爱化为执着,她潜心钻研磁县剪纸的传统技法,日复一日地练习让她的技艺日渐精湛。她的作品既保留了磁县剪纸质朴浑厚、线条流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时代元素,无论是展现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还是描绘家国情怀的大主题,都透着一股鲜活的生命力。
这份执着与创新,让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从2017年剪纸工作室被授予“邯郸市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到2021年荣获“邯郸市巾帼建功标兵”,再到2023年被评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一张张奖状、一个个称号,是对她技艺的肯定,更是对她坚守的见证。尤其2020年,她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工匠精神美代表,这份国家级荣誉,让磁县剪纸的光芒照亮了更广阔的舞台。
以传为任,播撒非遗种子香
“剪纸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要让它走进生活、融入时代,才能活起来、传下去。”这是殷玲玲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非遗传承人,她深知肩上的责任,十余年来始终深耕传承与公益事业,让剪纸艺术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纽带。
她的工作室先后被授予“民间艺术传承基地”“邯郸学院剪纸教学基地”“妇女微家”等称号,成了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她免费开设剪纸培训班,从孩童到老人,从贫困户到残疾人,只要有人愿意学,她都倾囊相授。她走进校园、深入社区、扎根乡村,用生动的讲解和耐心的指导,让更多人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她累计培训学员数千人次,不少人通过剪纸掌握了一技之长,甚至开启了创业之路。2020年,她的磁县艺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北邯郸赛区‘邯郸创翼之星’称号”,正是对她以艺助创、以技赋能的最好注解。
这份无私奉献,让她收获了“京津冀最美农民工”“邯郸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善女星”等诸多荣誉。而“工会轻骑兵服务团优秀团员”的身份,更让她带着剪纸艺术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艺术的力量温暖人心、凝聚力量。
以爱为壤,沐浴关怀向未来
在传承剪纸艺术的道路上,殷玲玲并非孤军奋战。作为邯郸市首批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磁县县委组织部发挥人才服务桥梁纽带作用,第一时间帮她办理了邯郸英才服务BI卡,让她享受到在教育、医疗、出行等方面的专属服务。同时,多次到访公司,询问、协调解决公司遇到的困难、难题,帮助公司的发展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了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时刻谨记自己青年拔尖人才的身份,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扎根磁县非遗剪纸文化沃土,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持之以恒地传承非遗剪纸文化,为家乡磁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人才支撑!”殷玲玲动容地说。正是这份沉甸甸的关怀,让她更加坚定了传承非遗的信念,也让她更有信心带领更多人通过剪纸艺术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如今,殷玲玲的剪刀仍在红纸上飞舞,每一次落剪都凝聚着对传统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从磁县的小村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她用一把剪刀剪出了非遗传承的新天地,也剪出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与担当。
来源:邯郸V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