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秋,是天地写给人间的半阙词——夏的余温尚未褪尽,秋的清冽已悄然潜入窗隙。当第一片梧桐叶在风里翻卷出金纹,当第一缕西风掠过鬓角携来凉意,千年前的词人便已提笔,将这节气流转中的敏感与怅惘、豁达与沉郁,写进了长短句的平仄里。12首立秋宋词,恰是12种与时光对话的方
立秋至,暑气消,西风动,秋意生
立秋,是天地写给人间的半阙词——夏的余温尚未褪尽,秋的清冽已悄然潜入窗隙。当第一片梧桐叶在风里翻卷出金纹,当第一缕西风掠过鬓角携来凉意,千年前的词人便已提笔,将这节气流转中的敏感与怅惘、豁达与沉郁,写进了长短句的平仄里。12首立秋宋词,恰是12种与时光对话的方式,让我们在墨香中触摸季节的脉搏,读懂藏在西风里的岁月深情。
愁多著甚销磨得,莫怪安仁鬓早秋
12.赵长卿《鹧鸪天・立秋》:愁绪如霜,鬓先秋
绿水澄江得胜游。浪平风软称轻舟。
樽前我易伤前事,柳外人谁独倚楼。
空感慨,惜风流。
风流赢得谩多愁。
愁多著甚销磨得,莫怪安仁鬓早秋。
立秋的江景本该是疏朗的:绿水澄明,风软舟轻,恰如人生难得的片刻舒展。但词人对坐樽前,目光却越过眼前的清景,落在“柳外独倚楼”的怅惘里——那倚楼人,何尝不是镜中的自己?
下阕直剖心迹:昔日的“风流”早已成空,只余下剪不断的愁绪。这愁,如立秋后的凉意,无声无息却浸骨入髓,难怪潘岳(安仁)会鬓发先秋。赵长卿以“闲愁”牵出时光的残酷,让立秋的 “新凉”,成了愁绪显形的镜子。
凝伫,望长桥、断虹犹怒
11.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西风催别,潮寄相思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
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雨霁。
愁赋。送潮归、暮帆零乱江渚。
人去雁回处。渐霜肥蟹螯,露清菱苎。
孤梦绕吴峰,翠苹怨、啼蛄夜语。
回潮似寄我相思,潮去潮来无据。
凝伫。望长桥、断虹犹怒。
立秋的西风,从不是温柔的信使。它先催熟了秋林的枣子,再硬生生“催人去”——自然时序与人生聚散,在吴文英笔下被西风捆成了一束。
下阕的“霜肥蟹螯”是立秋独有的风物,却反衬出“孤梦绕吴峰”的漂泊。词人望着潮来潮去,竟觉得每一次回潮都是故乡的信使,可潮声终是无凭。结句“断虹犹怒”最是奇绝:残虹如未熄的执念,在立秋的暮色里倔强地亮着,恰如不愿被离别磨平的深情。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0.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秋光萧疏,立尽斜阳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立秋的“雨收云断”总带着一丝清寂后的怅惘。柳永凭栏所见,是“蘋花渐老”“梧叶飘黄”的物候更迭,更是“宋玉悲凉”的千古共鸣——当夏的繁盛褪去,秋的萧疏最易勾连故人之思。
“屡变星霜”四字,道尽立秋作为“岁华过半”节点的重量。双燕不传信,归航认不得,唯有断鸿哀鸣中,词人在斜阳里站成剪影。市井的离愁,借立秋的苍茫意境,化作了穿透时空的孤独。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透,人比黄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题为重阳,“半夜凉初透”却藏着立秋的影子——那是暑气未消时,偷偷钻进纱厨的第一缕秋意。李清照对温度的敏感,恰是女儿家的心事:瑞脑香在金兽炉里静静燃尽,漫长的白昼因思念而焦灼,连玉枕的凉,都像是从心底渗出来的。
西风是立秋的信使,当它卷起帘幕,吹瘦了篱边黄花,也吹瘦了凭栏人。这里的“瘦”,是秋气的清减,更是相思的刻痕——立秋的凉,从来都不止于体感。
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8.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荷风送凉,梦入乡关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立秋前的“溽暑”尚未散尽,周邦彦却以“燎沉香”的仪式感,预告着清凉的将至。鸟雀在晨光中呼晴,荷叶上的宿雨被初阳晒干,“一一风荷举”的鲜活,让秋意少了萧瑟,多了疏朗。
这份清景,却勾出了词人的乡愁:当长安的风荷摇曳,吴门的芙蓉浦正藏在记忆里。立秋的“消溽暑”,消不去对故乡的执念——连梦里的小楫轻舟,都载着夏末秋初的荷香。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7.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西风消息,谁问诗客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
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立秋的“邀凉”是慵懒的,姜夔枕着竹席,看琴书消磨时日,连冰泉破瓜的清甜,都解不开“岑寂”。直到高柳上的晚蝉,断断续续说着“西风消息”——秋来了,孤独也更显分明。
荷塘的“红衣半狼藉”,是立秋最直白的宣告。词人望着天北的故国,憾恨不能与故人共赏此景。他在清冷中追问“甚时同赋”,让立秋的萧瑟,成了对重逢最执着的期盼。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天凉好个秋,欲说还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立秋的“天凉”,在辛弃疾笔下成了人生的隐喻。少年时为赋新词强说的“愁”,是未经世事的矫情;而今识尽的“愁”,却重到无法言说,只能借一句“天凉好个秋”轻轻带过。
这“欲说还休”里,藏着立秋最深的哲思:当暑热的浮躁退去,人生的沉疴才愈发清晰。而承认“天凉”,或许正是与生活和解的开始。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5.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雁字云长,旧狂难理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露成霜”是立秋至重阳的印记,晏几道借汉武帝金掌承露的典故,既写秋凉,又暗怀对往昔的追念。雁阵在云中拉长影子,它们能南归,人却困在异乡——立秋的候鸟,从来都是乡愁的触发器。
“理旧狂”是小晏的痴:明知沉醉换不来悲凉的消解,仍要在兰佩菊簪的热闹里,对抗秋意的清寂。立秋的凉,凉不过“人情似故乡”的片刻温暖,又热不过“清歌断肠”的锥心。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4.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寒鸦流水,高城望断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立秋的“山抹微云”总带着疏离感,秦观笔下的秋景,是“天连衰草”的苍茫,是“寒鸦万点”的孤寂。当画角声断,征棹暂歇,离别的酒盏里,盛的何止是酒,更是被秋意浸凉的心事。
“香囊暗解”的缠绵,与“高城望断”的决绝,在立秋的暮色里拉扯。流水绕着孤村,正如离愁缠着旅人——秋意收敛万物,却收不住欲裂的心痛。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秋凉,把盏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的立秋,是哲学的顿悟。“人生几度秋凉”的叩问,将节气的更迭升华为对生命有限性的沉思——每一阵廊下的风叶鸣,都是时光在耳边的低语;每一缕眉鬓的霜色,都是秋凉刻下的年轮。纵然“酒贱客少”“月明云妨”,他仍要在凄然北望中举起酒盏。立秋的凉,于他不是消沉的理由,而是清醒的契机:接受世事如大梦,方能在秋光中活出韧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乍暖还寒,怎一个愁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乍暖还寒”是立秋最磨人的脾性,李清照以十四个叠字,将这份体感的无常,化作心境的惶惑。她寻寻觅觅的,或许是逝去的暖,或许是离散的人,而立秋的风,总在不经意间吹破所有念想。
雁是旧识,却带不来归信;黄花堆积,却无人共摘。梧桐细雨在黄昏里滴落,每一声都敲在心上。立秋的凉,在此刻成了国破家亡的寒意——个人的愁,早已与时代的秋意融为一体。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风雨催春,斜阳烟柳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虽写春尽,辛弃疾的词却藏着对“秋”的终极忧思。“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诘问,既是叹春光易逝,更是悲人生时序不可逆——正如立秋无法阻挡,生命中的风雨亦避无可避。
下阕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将个人失意与历史无常交织。“斜阳烟柳”的暮色,既是眼前景,更是人生“秋意”的隐喻:当盛年不再,理想的坚守更显孤绝。这首词以春喻人生,却道尽了立秋“收敛中藏执着”的深意,堪称节气与生命的千古共鸣。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从赵长卿的“鬓早秋”到辛弃疾的“斜阳烟柳”,12首宋词让立秋超越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物候标记,成为中国人情感的容器。这里有对时光的叹惋,对离别的怅惘,对故乡的眷恋,更有在秋意中淬炼出的豁达与坚韧。当西风再次吹过窗棂,或许我们也能读懂:立秋不仅是季节的转角,更是岁月写给每个人的诗——提醒我们,在收敛中沉淀,在清寂中深情。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