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的夏天 “靖”享清凉好生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11:27 1

摘要:近日,“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发文《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的三封回信》,分析了云南怎样“守护好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云南在旅游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前行,拓开一条文旅融合、惠民增收的新路径。

近日,“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发文《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的三封回信》,分析了云南怎样“守护好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云南在旅游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前行,拓开一条文旅融合、惠民增收的新路径。

从2023年至2025年,王宁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三次回信关心喜爱云南的网友,邀请大家共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曲靖土瓜冲村,触摸乡愁记忆。”2025年3月4日,王宁书记给人民网网友回信,愿做“旅居云南”的首席推荐人,邀请大家旅居云南,感受一种“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其中就提到了曲靖土瓜冲村。

近年来,在曲靖,清凉的气候加贴心暖心的服务为旅居体验加分,从“凉快”到“暖心”,避暑经济悄然升级。全域旅居的蜕变,更让曲靖成为“诗意栖居”的代名词。在这里,慢生活不再抽象——清凉气候催生避暑新业态,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触手可及。这个夏天,一起来感受19.7℃的温柔,“靖”享清凉好生活。

清凉之处蕴藏“热机遇”,避暑需求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

土瓜冲,这个曾经被时光遗忘的小村庄,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旅居村示范样板。在党建引领下,政府、集体、企业、村民四方参与,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旅居村。曾经闲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咖啡馆、书店以及社区医院和中医馆,千亩花海环绕村庄,整洁的街道古意盎然。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开办小餐馆、小超市,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房变成‘黄金屋’,老村升起‘新炊烟’。”这是土瓜冲村的真实写照。来自重庆的游客陈先生在这里住了半年,他说:“这里太舒服了,有菜园、有果园、有画室、有音乐,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让我找到了儿时的记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旅居客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美丽风光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炎炎夏日的炙烤下,寻找一片清凉之地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向往。近年来,凭借夏天得天独厚的19.7℃的清凉气候优势,曲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众所周知,曲靖有许多响亮的名头: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多次入选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入选“节气赋能避暑旅游产业发展典型案例”;曲靖中心城区麒麟区荣获云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作为“美食之乡”,曲靖年种植蔬菜360万亩、水果70万亩、中药材800余种,认证绿色有机产品675个,拥有非遗美食53个。游客来了可吃得生态、吃得健康、吃得丰富。

作为“文墨爨乡”,曲靖拥有41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旅活动、多彩的演艺赛事,可让游客尽享自然与人文共生之美。

这样一个好在、好吃、好玩的城市,旅居客来来往往,享受着当下惬意舒心的时光,乐此不疲。

客流量带来的不仅只是“高人气”,也成为了“旅游+”“+旅游”的经济催化剂。曲靖正通过打造乡村旅居、避暑旅居、康养旅居、银发旅居四大业态,以及发展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全力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为曲靖样板。

近年来,曲靖紧扣“珠江源头·旅居曲靖”品牌定位,坚持统筹谋划、市场主导和典型引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城市、乡村闲置资源,一盘棋推进旅居康养、避暑经济、乡村旅游、银发经济发展。

从罗平油菜花海到会泽古城,从珠江源探秘到爨文化研学,全域化的旅居场景让游客从“观光打卡者”变为“沉浸旅居者”。盛夏的曲靖,不仅有山地户外的畅快、高原赛训的活力,更有乡村烟火的温暖,万千旅居者在此真切体验“在云南样样好”。

清凉之外更有“暖心服务”,打造避暑经济升级版

眼下,麒麟区文华街道凤来社区凤来村一派热闹景象,村里的宾馆和酒店基本满房,村口四川、重庆车牌的车辆排成长龙。“点开小程序,去寥廓山坐几路公交车、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一目了然。到食堂一坐,菜肴的香味直钻鼻子。在曲靖避暑,比在家里还巴适!”来自重庆的张大爷一边滑动手机屏幕一边说,屏幕上的“候鸟避暑”小程序清晰显示着公交换乘路线,不远处的食堂里,麻婆豆腐刚出锅,一阵阵香味飘了过来。

“18年前来曲靖读书,就喜欢上了这儿!”宜宾姑娘刘霜是这一切的“暖心推手”。看着越来越多的川渝老乡来避暑,她于2023年开起了避暑食堂:5荤5素的川菜套餐,每天仅需46.9元,1400元就能吃一个月。“比家里的饭菜还对味儿!”来自四川的李阿姨连连称赞。

今年避暑客更多了,刘霜又琢磨出了一个“新帮手”——“候鸟避暑”小程序。小程序用处可不小:可以查询哪里有川味餐馆、周边景点有啥故事,还能浏览旅游资讯等。来自浙江的王大伯学了两天就能熟练操作了,如今每天自己坐公交车去寥廓山晨练。“以前出门得问半天路,现在跟着导航走,找吃的、寻景点都很方便。”王大伯说。

文华街道的“三访三送”更是把温暖送到避暑客心坎上——“访需求送服务”,建设“候鸟驿站”“避暑服务点”,阵地免费开放;“访民情送关爱”,“银龄课堂”教书法、声乐,“亲子营地”让小朋友玩转暑假;“访心声送欢乐”,“文华杯”篮球赛、火把节等活动,让本地人和避暑客玩成一片。

就连曲靖农业学校也来添力,今年暑期推出“暑期资源共享计划”,80间客房改成“避暑房”,教师食堂变适老化“避暑食堂”,闲置礼堂成了“候鸟舞台”。

同时,“法律诊所”每周有司法干警、律师“坐诊”,帮游客解决纠纷;“文华好房东”承诺“住房问题20分钟到”,不少出租房加装了电梯、扶手;避暑服务中心里,志愿者12小时值守,提供暖心服务。

正如麒麟区所打造的“候鸟之家”“候鸟食堂”“候鸟公园”“候鸟驿站”,曲靖正以19.7℃的清凉为底色,用温度与服务描绘出一幅“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旅居画卷,诚邀八方游客前来体验“珠江源头·旅居曲靖”的独特魅力。

“景点旅游”蜕变为“全域旅居” 尽享“曲靖清凉好生活”

清晨,寥廓公园的森林步道上热闹非凡。作为麒麟区的生态名片,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5% ,空气中充盈着充沛的负氧离子,是市民和旅居避暑客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

“这是我来曲靖的第三年,曲靖空气好、环境好、卫生好,市民素质高,马路上车让人已成常态。公园广场管理得好,花草树木养护得精心,看着就让人舒心。曲靖样样都好。”北京游客王杏的赞叹,道出了许多旅居避暑客的心声。

8月1日,麒麟区寥廓街道糖行街热闹非凡,音乐、美食与艺术氛围交织弥漫,曲靖老街·新青年艺术集市在此火热开集。集市现场人头攒动,市民游客穿梭其间,既能触摸老街沉淀的历史韵味,又能沉浸于新潮涌动的艺术气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此生动上演。

“这条老街太有感觉了,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年轻的活力。”游客张女士边逛边感叹,“今天来逛集市、听音乐、喝杯咖啡,感觉特别惬意。听说这次老街的主题是‘有意思’,我觉得名副其实。”

60余位摊主带来美食、咖啡、佳酿、文创等丰富内容,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融合历史与新潮、充满艺术气息的夏日盛宴,让大家在清凉曲靖共享欢乐时光。

近日,麒麟区益宁街道牛街社区组织社区内68名川渝避暑旅居客开展“爨文化+美食+非遗”一日游活动。这场活动不仅让旅居客们沉浸式体验了曲靖的非遗文化与烟火气,更成为一次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让“旅居曲靖”的理念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活动中,避暑客先品尝了非遗曲靖蒸饵丝、小粑粑及本地土特产,还亲手制作鲜花饼,在面粉与花香的交织中,感受非遗美食背后代代相传的匠心。随后,他们在爨碑亭深入了解爨文化,逛老街、参观民俗馆,体验陶文化。一位恰逢生日的旅居客激动地表示:“我已经把明年旅居的费用都交了,明年再来!”这份对再来的期盼,不仅是对清凉气候的眷恋,更是对这片土地文化魅力的认可。

“旅居曲靖”,不仅是舒适的气候与美味的食物,更是文化的浸润、情感的共鸣与生活的诗意。旅居生活是一次文化的播种,让曲靖的故事随旅居客的脚步远播,也为地域间的文化互鉴与生活理念的交流搭建了桥梁,让每一份体验都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美好生活传播的力量。

为丰富旅居体验,曲靖当地文旅企业计划布局100个旅居村,实现“住遍云南、游遍云南、吃遍云南”。从捡菌子、插秧等日常活动,到火把节、杀猪饭等民俗体验,再到斑铜文化、土陶体验等特色路线,让游客深度融入本地生活。

目前,全市在建旅居项目55个,其中,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三百户营村、沾益区大坡乡威格村委会李家村等14个村(社区)正在推进旅居民宿改造提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等41个村(社区)正开展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业态打造等工程。

据统计,2025年6月1日至7月24日,曲靖市累计接待避暑游客114.1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9%,实现旅游总花费29.7亿元,同比增长14.1%。

19.7℃的气温,是曲靖避暑经济的“天然王牌”,但真正让其出圈的,是“气候+”的创新组合。从一场演唱会带动消费链,到一场马拉松串联城市风光,再到一处闲置资源激活新业态,曲靖的清凉早已不止于“凉快”。从“靠天吃饭”到“文体赋能、业态创新”,曲靖把清凉从“自然资源”变成了“体验经济”,用文化、运动、创意编织出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正是19.7℃的曲靖最动人的回响。

19.7℃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