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暴雨天气频发的季节,积水、内涝问题时有发生。此时,健康隐患往往藏在看不见的角落,稍不注意就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
在暴雨天气频发的季节,积水、内涝问题时有发生。此时,健康隐患往往藏在看不见的角落,稍不注意就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
01雨大一点而已?这些危害勿轻视
暴雨作为一种极端天气事件,常常会引发一些列的危害及健康影响。
除了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在城市里也会造成洪涝积水、交通瘫痪、漏电伤人等事故。近期全国各地的暴雨就造成了许多居民家中、地下场所进水。在2021年的郑州7.20特大暴雨更是达到最大小时降雨量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造成了地铁淹水等重大险情,导致近400人死亡失踪。
暴雨还可能导致河流、湖泊等水源受到污染,这些水源不仅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还可能夹杂着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有害化学物质,很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甚至是肠道传染病等。
简而言之,在暴雨面前,我们不可随意轻视它的威力,必须做好防范。
02在室内要注意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加时刻关注应急、水利、气象、交通等部门发布的暴雨、台风红色预警以及实时路况等信息,及时应对暴雨情况。
在暴雨来临前,我们应尽量减少外出,待在室内。
居家期间,建议按照以下防护要点进行准备:
✅ 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
✅ 转移不安全物品,将窗台、阳台等处的花盆、杂物等易被风吹落的物品及时转移到室内,避免坠落伤人。
✅ 关闭家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拔掉插头,避免雷击或积水导致短路漏电。
✅ 对于玻璃门,可张贴 “米” 字形胶带进行加固;如遇大风,可用坚固的木板或家具抵住门,防止玻璃门被震碎后伤人。
✅ 地势低洼的小区、地下室可提前用沙袋、砖块、挡水板等筑起挡水坝,防止进水。一旦地下车库等地方进水,千万不要涉险进入。
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家中遭遇内涝积水时,应及时关闭电源总闸、煤气阀,避免触电等风险,且提前做好撤离准备,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03外出要注意什么?
暴雨期间若必须外出,务必选择安全的交通方式。
在户外时,建议提前做好以下防范:
✅ 外出时可穿防水鞋,携带折叠伞,避免雨水中的病菌和尖锐物可能引发感染或外伤。
✅ 尽量远离树木、广告牌等危险区域,以免被高空坠物砸伤。
✅ 远离变压器、电线杆等带电设施,防止发生触电危险,若发现高压线断裂或铁塔倾斜应立即远离并报警。
✅ 远离缺失井盖的深井、地坑等危险区域。注意路边的安全警示标志,尽量靠近有建筑物的地方。
若遇到积水围困,及时拨打119、110求助,并用鲜艳衣物或信号工具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驾车情况下,必要时弃车逃生,建议提前在车内放置破窗锤,有备无患。
04暴雨过后,这些健康事项也要注意
暴雨过后,虽然雨过天晴,但对于刚刚遭遇洪涝灾害的人们来说还不能掉以轻心,像踩过污水后未及时清洗的双脚、随手拿起的一杯生水都有可能进一步对健康造成影响。
✅个人清洁方面,若接触过污水,到家后应立刻用流动水或肥皂清洗,特别是脚趾缝,避免潮湿环境让细菌、病毒在皮肤上 “安家”。若皮肤出现破损,应用碘伏消毒,防止感染。
✅室内清洁方面,及时清理积水和垃圾,建议穿上长筒防水靴。有条件可以使用除湿机降低湿度,防止霉菌滋生。
✅饮食方面,洪灾后饮用生水很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饮水必须彻底煮沸,必要时购买瓶装水。被雨水浸泡过的瓶装水、食物等均不可食用,必须丢弃。
✅灾后注意防疫,暴雨后积水多,可能蚊虫数量会急剧上升,增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传染风险;洪水还可能迫使鼠类迁移,增加人与鼠类的接触机会,要注意防范。
暴雨天气健康隐患多,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大家应对暴雨天气,平安健康度过每一天。
来源:迈加大健康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