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低价竞争 保护司机利益!多地出手严管网约车“一口价”订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1:21 1

摘要:盛夏的柏油路蒸腾着热浪,网约车司机王师傅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这又是一单9.9元的特惠订单。苦笑着熄了屏幕,王师傅转头望向窗外拥堵的车流不知所措:这是一个低于成本价的网约车订单,他若拒绝,可能会影响信用积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几个小时的接单权限。

盛夏的柏油路蒸腾着热浪,网约车司机王师傅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这又是一单9.9元的特惠订单。苦笑着熄了屏幕,王师傅转头望向窗外拥堵的车流不知所措:这是一个低于成本价的网约车订单,他若拒绝,可能会影响信用积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几个小时的接单权限。

显然,各地交通主管部门早已关注到这个导致行业严重内卷的“一口价”订单问题。近日,宁波、清远、鹰潭等城市监管重拳频出,直指网约车“一口价”乱象。当上海崇明区用大数据追踪对半年前的非法营运开出万元罚单,当长沙客运数据揭示订单量同比暴跌22.96%,一场关乎网约车从业者核心利益的行业重构悄然拉开序幕。

从便民工具到倾销利器

2018年,一家头部平台首次推出“一口价”订单时,宣传语满是温情:“堵车不心慌,费用早知道”。当时,很多人欢欣鼓舞,对这种“包干制”的网约车新业务很是欣赏,甚至称其为“通勤族的福音”。那时的网约车市场方兴未艾,全国持证车辆数不足百万,司机日均流水轻松突破600元,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网约车司机在高质量订单数量不足时可以跑跑“一口价”订单,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至少能保证流水;不少对价格敏感的市民不用出很多钱,就能实现“网约车自由”了。

转折发生在2023年。随着网约车聚合平台的崛起,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剧变。为了争取到更多的业务量,一些平台开始推出更多的“一口价”订单吸引乘客。某平台内部流出的《区域攻坚方案》暴露玄机:“特惠订单占比需达总单量的60%,必要时可牺牲15%毛利率换取市场份额。”某市交通主管部门在约谈平台时也揭开了此中的奥秘:平台利用流量霸权随意调整让利规则,将“一口价”异化为倾销武器,最终牺牲了网约车司机的利益,争取到一大把并不赚钱甚至还要亏钱的订单。

技术赋能让平台的低价策略无孔不入。在江西鹰潭,网约车司机手机常弹出刺眼的警告:“您已拒绝3个特惠单,接单权限暂停6小时。”某些平台通过“服务分”机制施压——拒接特惠单扣3分,低于90分者失去机场、高铁站等优质订单接收资格。部分城市的行业调查显示,有的网约车司机日均接特惠单比例被强制拉升至70%以上。

在上海浦东某租赁公司仓库里,退租的网约车车辆密密麻麻。“今年违约率很高,不少司机宁可赔两个月租金也不干了。”一位业务负责人叹息。

运力过剩与收入锐减的市场困局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5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8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5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70亿单,环比增长5.9%。其中,聚合平台完成2.79亿单,环比增长5.6%,占总订单量的比例已达36%。

供给增加的同时,多地网约车运力过剩问题持续加剧:司机收入持续下滑,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2024年全国网约车市场年报》显示,司机小时收入(IPH)抽样数据为27元,较2023年下降12.9%。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样本同样表现不佳:截至2025年6月,广州市网约车运输证超20.9万张,半年增加超1万张;驾驶员证超34.3万张,半年增加近2万张。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仅约13.23单。巡游车数量则减少1655辆。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明确提示,出租汽车市场供给已趋于饱和,经营压力大,提醒企业和驾驶员“深入了解政策法规、充分调研市场现状、合理评估经营风险”。

“当前网约车行业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业内专家指出,“全国用户规模稳定在5亿左右,订单量增长停滞。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被迫通过‘一口价’等低于成本的倾销策略留住价格敏感型乘客。”

多地出手直指低价乱象

长沙司机李师傅的账本,写满行业的残酷变迁。2023年他月均净收入7800元,2025年6月仅剩5100元,而车辆月供仍需3200元。“14小时连轴转才够本,午饭都在车上啃馒头。”业内调查显示,李师傅的遭遇并非个例,全国网约车市场目前都不太景气。

为了帮助网约车行业走出困境,多地交通主管部门出手了。

近日,广东省清远市约谈聚合平台,直指其“利用流量优势随意调整让利价格和派单规则”,“为抢占市场份额打‘价格战’”,要求停止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强迫司机接“一口价”订单,并加强合规核验。“聚合平台利用其流量优势收集了市民出行信息,掌握分派订单的权力,随意调整让利价格和派单规则,部分聚合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甚至出现打‘价格战’的情况,导致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基本权益受损收入降低,涉嫌利用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约谈中提到,聚合平台未依法履行落实许可信息核验责任。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市非合规订单大部分来源于聚合平台派送,聚合平台未按照相关工作要求落实对接入的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和驾驶员经营许可情况开展核验,扰乱网约车市场秩序。约谈要求网约车聚合平台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不得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利用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保障网约车驾驶员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清退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定期将接入的平台基本信息、投诉举报处理、网络安全自查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优化调整让利价格和派单规则,不得强迫网约车司机接“一口价”订单。3家网约车聚合平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盘接受整改意见,立即开展自查自纠。

同日,江西省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强化网约车行业监管联席会,有关部门及相关网约车平台企业参会。会议提出,鹰潭市已有17家网约车平台企业,随着网约车数量的增加,部分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利用“优惠券”、降低单价里程等方式降低价格,出现恶意低价竞争的苗头。会议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停止低价竞争行为,合理制定运价规则,严禁通过“一口价”、低于成本价、派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不得通过优惠活动提高抽成比例,平台调整运价规则时应提前进行公示。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发现平台内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在24小时内进行处置,采取暂停违规车辆接单、下架违规广告等措施,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监管部门。

宁波市召开平台座谈会,严斥“违背行业自律公约、擅自调价、恶意虚假下单”等问题,要求杜绝恶意无序低价竞争。开封市明确要求平台“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实施低价竞争,保护驾驶员的合法利益。”广州市近日组织第二季度平台约谈,16家平台参会,聚焦订单合规化与服务质量管理。

法律界有关人士认为,若网约车平台或司机长期以低于运营成本价格接单,旨在“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则涉嫌违反价格法关于“低价倾销”的禁止性规定。短期促销或动态定价不违法。

与此同时,行业自我救赎悄悄开启。T3出行在宁波约谈会后率先取消高峰特惠,曹操出行试点“司机保障计划”——当订单价格低于成本时,平台自动补足差额。更深刻的变革在技术层面展开:如祺出行将30%研发投入转向AI调度系统,通过拼车优化使司机时薪提升18%;享道出行在Robotaxi车队喷涂“无人驾驶测试车”标识,缓解司机就业焦虑。

服务升级或成破局关键。在杭州,认证为“五星服务车”的网约车可溢价15%;在广州,配备医疗急救包的老年人专属车队订单量月均增长40%。政策配套亟待完善。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委员郭涛建议破解核心在于“从‘管资本’转向‘管行为’”:通过规则重构建立价格监测机制,设定“成本价”红线;严控平台抽成比例;探索“指导价”或“时段定价”。通过模式创新鼓励智能调度、拼车优化,支持高端车型、场景化出行等定制服务,跳出同质化竞争。

暮色中的城市街头,交通执法巡逻车缓缓驶过,车身上的标语在霓虹灯下格外醒目:“有序竞争是繁荣的土壤,公平规则是创新的灯塔。”业内专家认为,当监管利剑斩断恶性循环的锁链,当算法不再只是工具而成为增效伙伴,网约车这个新业态经过市场调整后,或许能在规则与温情的平衡中实现新的发展。行业的未来,正从无序“内卷”的泥潭中,转向以服务质量与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价值共生新战场。(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戴升宝)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