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做,就要认真做!”一位魔都瑜伽老师的极致坚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07:30 1

摘要:虽然那天我只跟Lucy老师闲聊了1个小时,却让我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她是授权老师,从2015年到2020年,曾经7次去印度阿汤总院,在上海有自己的教室。言谈间,她的专业与热忱令人印象深刻。

这几年,我接触了一些阿汤授权老师和他们的学生,无论他们是自己开教室,还是在瑜伽馆打工,我听到最多的说法是,教阿汤很难,运营教室很难。

作为一个外行人,我不知该如何回复老师们。说多了,显得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我隐约觉得各行各业都有难点,“难”这件事并非专属于阿汤教学。

等我这次去上海看了Lucy老师的教室后,我只能说,万事皆不易,与其把“难”挂嘴边,倒不如用all-in的方式拼搏一把。

虽然那天我只跟Lucy老师闲聊了1个小时,却让我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她是授权老师,从2015年到2020年,曾经7次去印度阿汤总院,在上海有自己的教室。言谈间,她的专业与热忱令人印象深刻。

老师平时很忙,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尽管她的教室还有其他老师支持,但Lucy老师每天都有2-3节课,周末还有工作坊,以及课表上没有体现的私教课。

我觉得老师太拼了,可她的回复是,既然做老师,就要认真做,况且在上海,瑜伽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后来,我得知老师的教室不是租来的场地,而是她贷款买下的房子。

理由很简单,老师觉得即使今后不开瑜伽教室了,她也可以自住。教室的位置在写字楼里,据说,老师对格局进行了大改,反正现在一走进去,就是一间氛围很好的mysore教室。

一层能摆放30张垫子,二层是更衣室、淋浴间,外加小厨房,以及一大块空地。据说,改造前,布局不太合理,老师起初根本没看上这个场地。

在隔壁楼里,老师还买了一套小房子,平时会住在那里,也可以当作是这间教室的后备教室。万一赶上大教室开工作坊,小教室也可以给学生安排课程。

无意间老师提到,她在40多岁后,曾经有过3次重要的跳槽。听到这话,我有点惊讶,因为老师看起来好年轻,绝对不到40岁。

后来的聊天中,我感觉老师的年轻不仅体现在容貌上,更是在于她的心态,她会比较开放和包容。就像我邀请老师做直播,她很痛快就答应了。

我跟她提到,有些老师的朋友圈分享内容很精彩,适合整理成文章直接发布。老师直接表示,她在印度练习期间,写过很多小日记,并愿意整理成文章分享给更多阿汤练习者。

其实,经营一间mysore教室,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疫情期间,老师也曾遇到过艰难的时刻,她的应对方式很简单,只要有一位练习者预约课程,她就会开课。

之前采访青城山练习者时,大家提到Lucy老师很真诚,我跟老师的交集缘起青城山的简单对话,之后就是线上直播,我感觉老师是行动派,并且配合度很高。

每次我给老师发文章确认,她都会很快回复。这次得知老师的日程表后,我感觉老师真的是竭尽所能尽快回复我。这让我想起之前在职场上工作的经历,需要有问必答,不会拖很久。也许,这是Lucy老师贴心的一面。

老师得知我当天中午有安排,没时间吃午饭,她还热情地对我嘘寒问暖,帮我热牛奶,灌热水,还给我剥山竹,塞了很多小零食。

当时,我有点惊讶。毕竟,我跟老师不过是萍水相逢,老师对我的关照,就像家人之间的关怀,有点小感动。

我一直觉得,有必要去各位老师的主场一探究竟,那里能看到练习者,练习的氛围以及老师的更多面。拜访老师教室的那天早上,我租的车出了小状况,差一点我就取消了拜访的行程,可转念一想,既然都去了魔都,还是珍惜跟老师每次一对一交流的机会。

没想到,跟老师聊过以后,我很开心,有一种整整一天都被老师点亮的感觉。或许是老师的真诚,被我感受到,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就是一种能量的交换。

在职场打拼将近20年,我培养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心态,以及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坚定认知。我始终坚信,瑜伽行业需要专业的公关传播方式,这样对瑜伽馆、瑜伽老师和练习者都有好处。

尽管信念存于心间,不会轻易动摇,但是屡屡碰壁的滋味,着实不好受,我总觉得阿汤老师们有包袱和禁忌,有时甚至给自己设置障碍,不愿尝试新方式传播阿汤。

这次跟Lucy老师的交流,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畅快感。她是说干就干的作风,并且真诚地对待我,我有点受宠若惊。

那么我能回馈老师的方式就是真诚的回应,让更多上海练习者看到Lucy老师,去教室体验她的教学风格,让外省市的练习者在出差、旅行之余,有兴趣到老师的教室感受一下氛围。

来源:爱时尚护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