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张昕(化名)的父亲沉迷某社交平台“医学专家”健康课程,被洗脑后两次高价购买“神药”。家人劝阻无果,张昕向医院求证发现“专家”为假。此类事件并非个例,网络假医生“伪专家”利用消费者健康焦虑与信息差实施诈骗,背后存在灰色产业链。
陕西张昕(化名)的父亲沉迷某社交平台“医学专家”健康课程,被洗脑后两次高价购买“神药”。家人劝阻无果,张昕向医院求证发现“专家”为假。此类事件并非个例,网络假医生“伪专家”利用消费者健康焦虑与信息差实施诈骗,背后存在灰色产业链。
"爸,那些‘专家’是假的!药根本没用!"陕西的张昕(化名)攥着父亲刚签收的快递盒,声音里混着愤怒与无力。盒子里装着号称"根治高血压"的"神药",包装上印着醒目的OTC标志(非处方药),但张昕早就查过,所谓的"专家"所在的医院,根本没有这个人。
这场始于直播间的"健康陷阱",让张昕的父亲从"将信将疑"到"深信不疑",两次花高价购买"神药",甚至出现头疼脑热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去医院,而是守着直播间等"专家"答疑。
张昕的父亲是退休工人,近年总被头疼、失眠困扰。2024年10月,他在某社交平台刷到一个标注"三甲医院内科专家"的直播间,主播穿着白大褂,胸牌上印着"××医院王建军医生",开口第一句就是:"家人们,高血压不是病,是血管在‘求救’!"
直播间里,"王医生"先抛出几个通俗的医学概念(如"血管硬化""血栓形成"),瞬间树立"专业"形象;接着话锋一转,用夸张的语气渲染高血压的危害:"不吃药?脑梗心梗说来就来!我有个患者,才50岁就瘫在床上了!"
见父亲皱眉,"王医生"话锋再转:"不过别怕,我这儿有祖传秘方改良的‘清血胶囊’,国家认证的OTC药,无副作用,三个疗程就能去根!"说着,他展示了一沓"患者"的聊天记录——有人称"吃了半个月,血压从160降到120",还有人发来体检报告"指标正常"。
"他说现在买还送理疗仪,名额只剩10个!"张昕回忆,父亲当时急得直拍大腿:"这么好的药,不买就亏了!"当晚,父亲就花1280元下单了"三个疗程"的药。
收到药后,父亲每天按时服用,却不见效果。张昕偷偷查了"王医生"的信息——某医院官网显示"无此医生",拨打医院电话也被证实"查无此人"。但父亲不信:"药盒上有OTC标志,肯定是正规的!"
直到张昕带着父亲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医生明确告知"血压控制得不错,没必要额外吃药",老人才半信半疑:"难道直播间的‘专家’真是假的?"
张昕父亲的遭遇并非孤例。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假医生乱象背后,是一条分工明确的造假产业链,从"人设包装"到"资质伪造",环环相扣。
直播间"人设":白大褂+假胸牌= "专家"
在某MCN机构工作过的刘女士透露,打造"网红医生"的套路很简单:花20元买件白大褂,10元定制假胸牌(印上虚构的医院LOGO和姓名),再准备一份"剧本"先讲医学常识建立信任,再渲染疾病危害制造焦虑,最后推出"神药"或"疗法"。
"话术是关键。"刘女士说,"要让老人觉得‘这个医生懂我’,比如提到‘子女不在身边,更要照顾好自己’,或者‘别舍不得花钱,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资质造假:假证书、假认证,150元就能"办妥"
为了让"专家"更可信,造假团队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假医师资格证150元/张,假执业证书200元/份,带电子章的在职证明300元这些证件甚至能通过部分平台的初步审核。
更有甚者,利用"多点执业"政策钻空子。某医疗自媒体运营者称:"平台要求认证医生必须是公立三甲或民营三甲的主治医师以上,我们就把医生‘挂靠’到民营医院,交点管理费就能通过认证。"
道具与技术:AI换脸、活体验证,普通用户难辨真伪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医生服",跳出大量商家,声称"三甲医院标随便选,提供LOGO就能印"。假工牌更是明码标价:"提供医院名称、照片、姓名,10元定制,PVC材质还能仿芯片!"
更隐蔽的是AI技术的滥用。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团队用深度伪造技术生成"专家"视频,表情自然、语言流畅;甚至用"真人面具+AI换声"通过活体验证,系统误判率极高。
张昕的父亲发现被骗后,立即报警,但因"未造成实际健康损害",警方仅调解了退款。他至今仍保留着直播间的链接:"要是平台能早点查出来,我爸能少花点钱!"
像张昕父亲这样的受害者不在少数。北京的杨女士常看医疗科普直播,她发现不少"网红医生"直播间里根本没医生,出镜的是助理,用"加薇"诱导私聊;还有的账号认证信息与实际不符某"××医院皮肤科医生"直播时,出镜的竟是女性,而认证资料显示为男性。
针对乱象,监管部门近期动作频频。中央网信办、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平台清理假冒医生身份的违法违规信息,严格核验认证资质,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医疗内容。
各大平台也积极响应:某平台负责人表示,已上线"医生实名认证+专业资质核验"系统,仅限认证医生发布非诊疗性科普内容,并对违规账号采取"限时封禁""永久封禁"等措施;另一平台则承诺,直播时随机弹出执业码核验,确保"专家"身份真实。
新闻来源:法治日报
来源:直播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