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兆越通讯大坝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09:26 1

摘要:大坝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人工巡检模式长期面临着高风险、低效率、弱主观、难追溯等瓶颈,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坝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需求。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巡检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保障大坝长期安

1. 概述

大坝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人工巡检模式长期面临着高风险、低效率、弱主观、难追溯等瓶颈,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坝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需求。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巡检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保障大坝长期安全的迫切需要。

为此,我们提出一套集“前端无人化采集、边缘智能化预处理、云端集约化分析”于一体的大坝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深度融合工业无人机、人工智能(AI)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旨在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模式,构建起大坝全生命周期的三维数字健康档案,从而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的根本性转变。

该“边-云”协同架构的成功实现,依赖于上海兆越高可靠、高带宽、高安全的通信网络基石。在严酷的大坝现场,一个由高可靠工业网络设备构成的边缘网络,将无人机自动机库、地面站与边缘计算单元等智能设备紧密连接,确保了现场数据的可靠汇聚与预处理。而在后方数据中心,一个采用冗余配置的高性能核心网络,则为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和AI计算提供了永不中断的高速交换服务。这样一套贯穿前端、边缘与云端的“神经网络”,保障了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每一个指令和信息都能精准、稳定地传输。

2. 系统组成

2.1 前端智能采集系统

作为系统的“五官”,负责精准获取大坝的各类原始数据。

l 工业无人机平台(UAV):搭载RTK厘米级定位模块的工业级无人机,具备高稳定性和智能避障能力,确保能够安全、精准地执行三维航线任务。

l 多功能任务载荷:根据巡检需求挂载不同设备,如用于识别微小裂缝的可见光高分相机、用于探测渗漏的红外热成像相机、用于地形监测的激光雷达等。

l 专用数据链/图传:保障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控制指令和实时视频流稳定传输。

2.2 边缘计算与传输系统(部署于大坝管理中心)

作为连接现场与后方的“智能前哨”,负责现场设备的汇聚、数据的预处理和可靠传输。

l 无人机自动机库: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充电和无人化数据下载。巡检结束后,自动将机载SSD/SD卡中的海量原始数据拷贝至本地。

l 地面控制站:工业级计算机,用于任务规划、状态监控和应急手动接管。

l 边缘计算单元:高性能工控机,核心任务是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质检、格式转换、快速建模验证等,旨在将有效数据上传,提升整体效率。

l 汇聚层交换机:高可靠的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MIER-2654B,作为现场网络中枢,连接机库、地面站、边缘计算单元等所有现场智能设备。

l 工业防火墙:部署在光纤链路前端,用于隔离现场作业网与后方核心网,保障网络边界安全。

2.3后端分析与管理系统(部署于中央控制室)

作为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数据的深度分析、可视化呈现和统一管理。

l 核心层交换机:采用两台高性能三层交换机Cronet CC-3452G,通过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技术实现双机热备,为数据中心提供永不中断的高速网络服务。

l 服务器集群:

n 计算集群:配备高性能GPU,为三维建模和AI算法提供强大算力。

n 存储集群: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安全可靠地存放海量数据。

n 应用服务器:运行管理平台的核心业务逻辑。

l 管理平台软件:B/S架构的Web应用,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核心界面,提供数字孪生模型浏览、AI病害识别、历史数据对比、巡检报告生成等核心功能。

3. 方案拓扑

本系统的核心数据流遵循“在线”与“离线”两套并行的路径。第一条是实时监控数据流,专为远程态势感知而设计。此路径传输的是无人机的位置、姿态、实时视频等轻量化数据。这些“小数据”通过专用数据链实时传送到地面站,经由现场汇聚交换机和光纤链路,几乎无延迟地抵达中央控制室,让管理人员能够即时掌握现场飞行状况,实现远程指挥与监控。

与之并行的是离线分析数据流,旨在高效、可靠地处理用于三维建模与AI分析的海量原始数据。这条路径遵循“现场落地、边缘预处理、中心分析”的三步策略:首先,无人机巡检完成后,TB级的原始影像和点云数据通过物理介质从无人机高速拷贝至边缘计算单元;随后,在边缘端对这些“大数据”进行质检、筛选等预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有效数据集,在网络空闲时通过光纤链路批量上传至后方的数据中心。这种方式完美解决了海量数据与有限带宽之间的矛盾,确保了分析数据的完整性与高效率。

4. 方案优势

(1) 以无人机代替人力,根除高风险区域的人工作业,实现“零风险”的本质安全。自动化流程将巡检效率提升5-10倍,达成全域覆盖、高频检查的效能革命。

(2) 在现场端完成数据质检与清洗,将无效数据就地剔除,极大提升传输与处理效率;云端则集中算力进行三维建模与AI智能分析,实现既敏捷又强大的系统性能。

(3) 后方数据中心的核心交换机(Cronet CC-3452G)采用VRRP双机热备,构建了永不中断的高性能网络核心。任何单台设备故障或维护,均不影响上层计算与存储集群的服务,确保了数据中心大脑的业务永续性。

(4) 边缘网络核心选用兆越高可靠工业级交换机(MIER-2654B),具备无风扇、宽温(-40~85℃)及工业4级电磁兼容设计,使其能在恶劣环境下依然能7x24小时稳定工作。

(5) 高可靠性的链路:支持MR-Ring毫秒级快速环网(自愈时间)。当现场光缆意外断裂或端口损坏时,网络可在瞬间内自愈,确保现场无人机机库、地面站与边缘计算单元的通信永不中断。

5. 产品介绍

MIER-2654B 机架式千兆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编辑

² 支持48个10/100/1000M自适应以太网RJ45口,6个10G SFP+扩展槽

² 可选POE供电,支持802.3af/at/bt供电标准,POE单端口最大功率支持90W,POE单电源最大功率320W

² 支持MR-Ring快速环网(自愈时间

² 支持Port-based VLAN,IEEE 802.1Q VLAN和GVRP协议

² 支持动态和静态链路聚合

² 支持IGMP Snooping和GMRP过滤组播封包

² 支持基于MAC 地址的端口锁定,防止非法入侵

² 支持SNMPv1/v2c/v3不同等级的网络管理协议

² 多种网管方式:Web、Snmp,Telnet,console

² IP30防护等级,铝型材外壳,工业4级电磁兼容性设计

Cronet CC-3452G系列机架式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² 支持24个10/100/1000M电口+24个1000M SFP扩展槽+8个10G SFP+扩展槽

² 支持MR-Ring快速环网(自愈时间兼容STP/RSTP/MSTP生成树协议

² 支持芯片上的分组处理,巨帧支持12KB

² 支持ACL,对L2-L4层数据进行过滤

² 支持QoS,基于端口的流量监管, WRR、DRR、SP、队列调度算法、报文的802.1p

² 支持静态路由、策略路由、RIP V1/2、OSPF、IS-IS、BG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

² 支持IP组播PIM-SM、PIM-DM

² 支持IPv6路由 OSPFv3、BGP4、ISISv6

² 满足工业4级电磁兼容性,IP30等级,无风扇设计

来源:一半一半的人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