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新赛道浮出水面!教育真要变天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20:10 1

摘要:8月2日,IOAI(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在十一学校点燃战火。作为世界首个专注于中学生人工智能应用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活动,IOAI首次落地中国,备受瞩目。

八月北京,一场关乎未来的AI风暴正在酝酿。

8月2日,IOAI(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在十一学校点燃战火。作为世界首个专注于中学生人工智能应用与创新的高水平学术活动,IOAI首次落地中国,备受瞩目。

与此同时,今年9月开始,全北京中小学生每学年最少要上8课时AI通识课。

两条消息连起来看,北京AI人才储备既要普及也要拔尖。

人工智能奥赛可能不像传统五大奥赛那样人尽皆知,这个诞生不久、定位高端的全球最年轻奥赛,今年才第二届,妥妥算是一条易被99%家长忽略的蓝海赛道

当IOAI擂鼓在即,AI素养成了中小学生必修的硬指标,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数字与科学中心负责人鲁家钰主任,这个暑假忙到脚不沾地。

作为IOAI学术委员会成员,他一头扎进比赛现场;身为学校AI教育的掌舵人,新学期AI课程还等着他做最后冲刺。

在最近举办的IOAI活动上,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数字与科学中心主任鲁家钰(左2)受邀参加IOAI圆桌论坛。

别人还在浅水区扑腾的时候,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早已驶入AI教育的深水区,在IOAI的蓝海里乘风破浪了。

这种前瞻性布局,让新英才学校在北京国际化学校的AI教育赛道上稳居领跑地位!

2008年建校之初,新英才学校就猛抓数理等基础学科,为AI教育打好底子;

建校15周年提出“一线两翼一基础”育人模式,把“数字与科学教育”作为“两翼”之一,“AI时代的全人教育”升级为发展战略;

2023年,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竞赛一等奖;

2023年,获得“北京市青少年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称号,不仅是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学校,也是顺义区第一个;

2024年,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

2024年,AI世青国赛一等奖金牌;

2024年,新英才学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被纳入北京十四五优秀教师培训课题;

2025年,新英才学子获AI世青赛全国决赛中学组一等奖、小学组一等奖;

2025年,新英才学子获2025MATE水下机器人大赛Ranger级别中国区域赛一等奖

2025年联合主办NOAI中国站比赛(IOAI国家队选拔赛);

……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校际间AI资源投入与教研深度的不均衡,正悄然分化学生的AI认知,甚至影响到未来核心竞争力。

面对AI教育日益加剧的“马太效应”,数科中心鲁主任直言:

人工智能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升级,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把国家发展推上了全新高度,谁攥住了它,谁就攥住了时代命脉!

为了助力00后、10后的孩子踩准未来20年的风口,新英才学校建起“拥抱真实世界,尝试更多连接”的AI教育生态,让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拥有“广袤的大地”,更竖起“高耸的山峰”。

1

IOAI进课堂!

“小硅谷”里的AI教育“不挑娃”

AI时代,奥赛家族怎能少了AI的身影!

IOAI两轮挑战直指AI核心能力——

科学轮比拼硬核技术,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编程能力缺一不可;实践轮解决像“篮球场上哪里投篮得分率高”这样的真实问题,甚至要现场驾驭大语言模型快速学习新知识。

数科中心鲁主任进一步强调:

IOAI不仅是学术比拼,更是综合素养的大考。 参赛的高中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小初阶段就得打好基础。


身在IOAI大家族,鲁主任专攻小初阶段,负责把高中AI难题拆解成小初学生能学会的内容。“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他笑着透露,这些前沿成果可以反哺学校课堂。

新英才学校数字与科学中心负责人鲁家钰主任

说白了,全球AI教育的风向标和IOAI对标的能力,正是学校科创课程体系死磕的目标。

为此,新英才学校直接建了座“小硅谷”!

重磅成立数字与科学中心,数字时代的科创课程体系迎来升级突破。

“课表里的‘人工智能’独立成为一门课,而不再是信息科技的一个单元或模块。”数科中心鲁主任解释道,“人工智能其实是信息科技的上层建筑,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

新英才学校科创课程体系

科创课程体系逻辑清晰,既讲原理又练实操,锁定“贯通培养”和“核心素养”,并直面两大挑战:短期要理顺IT与AI的关系,长期要重塑AI与教育的基因!

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劳动创造三大支柱扎稳底盘,每类下设丰富选修课,小初高三段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小学感知体验,用3D打印、VEX机器人、小极客社等点燃好奇。

初中理解应用,用水下机器人、WWDC等锻炼思维。

高中主打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深入学习模拟飞行、机器学习等核心课程。


课程不分文理,想要玩算法、搞创作、剪视频的,都有喜欢的课。

“AI是工科,课程设置早该打破文理界限。”数科中心鲁主任拿新学期要开的游戏开发课举例,“你说这是文是理还是艺术?它培养的就是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他更一语道破学校科创教师团队的特别之处,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自企业,与真实世界走得更近。

工科跟文科理科不一样,三年前学的现在可能就过时了。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有行业背景,对技术本身有超强敏感性。

数科中心鲁主任本身就是一位科研人员,一直活跃在AI前沿领域。“我们团队有大厂来的,也有北大老师、中科院科学家,产学研三个领域都有。大家非常了解技术的应用场景,教孩子的都是当下最鲜活的本事。”

这套课程体系的杀手锏,是把学科能力、合作与沟通、创新与思辨、设计思维这些核心素养融入每堂课,尤其强调学生的成长过程。

每个学期末,学生收到的“科技素养发展报告”比体检报告还详细,直接对标国际标准,连下一步怎么提升也写得明明白白。

学校早已备好对抗AI浪潮的“消波块”——从贯通式课程到产学研师资,从竞赛备赛到素养培养,一环扣一环,让学生既能扎稳数理根基,又能玩转前沿技术。

也正因为这套体系足够坚实,新英才学校的AI教育才敢说“不挑娃”。


正如学校校长刘炜博士所坚信的: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一定要掐尖,普娃也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2

让梦想飞上天!AI+课堂

藏着哪些让孩子越飞越高的秘密?

幼儿园的孩子折纸飞机、玩气火箭,让好奇心飞得更远。

小学生钻进和航校一个级别的DA-40全动模拟驾驶舱“冲上云霄”。

初中生玩转智能飞行,用程序指挥飞机自动完成驾驶、巡航和起降。

高中生更牛,亲手制作无人机、飞艇、小型飞机甚至火箭模型,再拿去风洞测试!

数科中心鲁主任介绍:“航空课我们跟中国商飞合作,学生把模型放到风洞里去吹,再调整参数、优化设计,让模型飞得更好。”

作为北京首家拥有完整航空航天课程体系和模拟飞行实验室的学校,新英才学校用贯穿15年的“飞行链”,让学生的梦想飞上天,也完成了兴趣→知识→能力的进阶式培养。

当然,创新还要基于扎实的课堂实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长时间的教研思考,更要遵循严谨的章法。

新英才学校的AI课堂从不来虚的。

比如周楠老师的语文课,AI化身孔子,和学生聊《论语》里的交友智慧。这堂被顺义区列为优秀课程案例的公开课上,“复活”的孔子像游戏NPC,设计挑战任务,抛出刁钻问题,老师带着学生与两千年前的智慧过招。

周老师还“故意”让AI犯错,再带着学生纠错,顺带把探究正确答案的本事练得透透的。

周楠老师语文公开课使用英才问学与“孔子”对话

在数科中心鲁主任眼里,AI在课堂上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第三方,特别适合做师生做不了的事。

AI犯错不见得是坏事。让学生发现AI幻觉、抓住漏洞,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好契机。

高中物理课更绝,讲万有引力时,干脆带学生穿越回开普勒时代。

先让学生感受开普勒当年的窘境,手算十几年数据也找不到天体运行规律;再让AI登场,短短5-10分钟就拟合海量数据,当场呈现行星运动轨迹。

数科中心鲁主任说:

传统讲法从开普勒第三定律开始推导公式,这么教有点像马后炮,不符合认知习惯。

有了AI神助攻,依靠它的数据分析、编程和作图能力还原科学发现过程,这比推导公式更能让学生吃透知识本质。

能让AI+课堂这么带感,背后是教研团队在使劲。新英才学校专门成立EdTech学科教研组,开展周期性AI培训,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还纳入了北京十四五优秀教师培训课题

数字与科学中心带着老师组队研究,让AI和每个学科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探索AI+的N种可能,还指导老师用AI出题改卷,进行学情分析,做到对学生细颗粒度的识别和精准教学,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说到底,新英才学校用航空课程点燃热情,用AI +课堂锻造思维,用教研实力托举成长,用“爱与创造”让每个孩子的好奇和灵感由内而外涌出,成为能与AI共舞、甚至定义AI规则的人。

3

拥抱真实的世界

尝试更多的连接

“拥抱真实的世界,尝试更多的连接”——数科中心鲁主任用新英才学校最近提出的两个口号,揭开了学生面对真实挑战的校园生活。

在这里,竞赛和活动从来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每个孩子与真实世界过招的日常

今年毕业的祝帝文、王栎童、王禹衡,拿下有着“青少年诺贝尔奖” 之称的丘成桐物理竞赛二等奖,分别迈进剑桥深耕物理,冲入帝国理工钻研空气动力学。他们从小学就在新英才学校“泡竞赛”,先后拿下多个国际物理、数学和化学大赛金奖。

祝帝文(左)与王栎童(右)

数科中心鲁主任介绍,学校有工程、语言、机器人、信息四支王牌战队。按照“博闻广识-深入探究、动手能力-抽象思维”四象限定位,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坐标。

比如信息学校队,三年级学习编程、动手拼搭、思维训练、设计思维等通识课,五年级开始专项训练,把学术基础和思维底子打得牢牢的。

“未来我们会从这4支奥赛队里筛选出有天赋的学生,冲击IOAI。”鲁主任说道。

更让家长心动的是“全员竞赛”

新英才学校一年规划166项挑战活动,从小学到高中,涵盖数学类25项、自然科学类49项、信息科技类20项、艺术体育类32项以及语言与社科类40项。

向下滑动查看

从袋鼠思维竞赛等低竞争赛事,到英国数学竞赛等选拔型竞赛,再到美国科学测评等难度型赛事,直至奥赛、物理碗等国际硬仗,学生一路稳扎稳打,横扫各大高含金量的国际竞赛奖项。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火星计划、WWDC、AI开发者大赛、F1 in Schools等特色科创活动,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优化科研思维,积累国际经验,助力顶尖大学升学。

点此查看

2024年度新英才学子部分获奖情况

英国数学测评(高级 ) UKMT(SMC)全球金奖

英国高中物理竞赛 BPhO Round1 超级金奖

英国化学测评 UKChO Round 1 全球金奖

剑桥大学化学测评 C3L6 全球金奖

美国数学竞赛 AMC8 满分奖&全球卓越奖

袋鼠数学趣味思维挑战赛 MK

全球满分奖 / 超级金奖

美国数学竞赛AMC12

High Distinction

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学生挑战赛WWDC High Distinction

物理碗 Physics Bowl全国金奖

Isaac Physics剑桥物理马拉松(SPCCM)钻石奖

Brain Bee脑科学挑战赛一等奖

英国生物奥赛BBO金奖

美国生物奥赛(BIO-USABO)金奖

第9届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大赛 金奖

英国生物思维挑战活动(BC) 金奖

加拿大化学测评(JCCO)金奖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物理)

二等奖

John Locke论文竞赛入围Commendation

Marshall论文竞赛入围Commendation

STEP考试二等奖

全球未来学者大会全球最佳创新设计奖

语言学奥赛 新秀组NOLC

中国区High Distinction

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NOAI

中国区High Distinction

中国高校计算机竞赛(中学组)CCCC 二等奖

全美经济学挑战赛(中国赛)CNEC 铜奖

加拿大计算机竞赛CCC初级满分

……

新英才学校学子精彩表现丨展开动画

举全村之力养一个娃,就是在尝试更多连接。

老师们每年都会找各种真实项目,对接高校和企业,帮孩子扩大认知半径。

更酷的是,小学生用AI绘图+3D打印设计桌游,把天马行空的点子变成看得见的产品;北科大教授带着学生玩转故宫文创、数字舞台艺术;学校还及时联动校内外教育资源,让怀柔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实验室等高端院所成为“校外课堂”。

学生全程编写设计的3D打印桌游:《新英才之旅》

此外,学校还相继成立少年科学院、英才科学营,深入开展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鲁主任总结道:

无论人工智能教育、科创教育还是教育本身,我们都想给学生更多连接,把真实世界还给他们。

AI的狂风刮得再猛,教育的底层逻辑不会变。

师资够硬核

集结产学研教师天团,请具有AI行业背景的“明白人”当老师。

课程够通透

数学、物理、AI等课程把科学原理讲清楚,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输出够实战

组织学生接项目、打比赛,学以致用并解决问题。

陶行知说过,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新英才学校做的,正是让孩子们过上充满创造性的学习生活,用确定的实力,迎接不确定的未来。

无论是科创教育还是人工智能教育,这里都面向全体学生,最终落到 “拥抱真实的世界,尝试更多的连接” 这两大教育主张上。

正如校长刘炜博士所憧憬的:“学生在旷野中奔跑,在奔跑中链接,在链接后以团体的力量搭建自己的舞台。”

刘炜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校长

文|京教君

来源:京城教育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