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繁华都市的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用双手和汗水筑起了城市的辉煌。《工地日记——致敬广东奥体升级改造的建设者》是由李鸿雁摄制的短视频作品,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向那些为广东场馆升级改造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不仅仅是一部记录
在繁华都市的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用双手和汗水筑起了城市的辉煌。《工地日记——致敬广东奥体升级改造的建设者》是由李鸿雁摄制的短视频作品,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向那些为广东场馆升级改造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不仅仅是一部记录片,更是一首献给平凡英雄的赞歌。
李鸿雁摄制的短视频作品封面
该短视频,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始,缓缓推进到工地上那群忙碌的身影。李鸿雁并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视角,而是将镜头聚焦在每一位普通建设者的身上。无论是焊花飞溅中专注的眼神,还是暴雨、烈日下汗流浃背的身影,每一个细节都传递出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力量。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工地的第一缕阳光
焊花飞溅中见真情
建设者的风雨中坚守
李鸿雁有一张特别令人动容的作品:一位年轻建设者在工棚里通过视频通话安慰远在家中的孩子,“等爸爸建完大体育场,带你来看比赛。”当我看到那一刻,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柔软与坚韧。这种情感上的细腻处理,对建设者的人文关怀,让社会充满了温度和人性光辉。
来自贵州的李常飞在工棚里通过视频通话安慰远在家中的孩子
《工地日记——致敬广东奥体升级改造的建设者》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努力,还深刻描绘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短视频中,我们看到多人合力吊装大型石材、集体现场制作铝扣板、质检员在认真标注各类材料,每一个画面都在诉说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城市筑梦。镜头下,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的建设者用双手扶稳了几吨重的阶梯石,象征着传承与协作。这种团队精神不仅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短视频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之一。
合力吊装
集体现场制作铝扣板
质检员在认真标注瓷砖使用单位
李鸿雁的短视频作品不仅仅是对建设者的赞美,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反思。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常常被忽视的群体,思考他们的付出与贡献。正如短视频中所提到的:“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误不起。”,这句话不仅是对建设者的致敬,也是对全社会的一次心灵洗礼。
广东奥体的场馆里,悬挂着建设者的承诺。
通过对建设者的深入拍摄,如粗糙的双手、沾满白灰粉的脸庞、夹在手机套里的愿景等,展示了建设者的真实生活状态。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与认同。
四川张一民的双手
湖南黄永红的脸
建设者的愿景
李鸿雁在短视频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旧工地画面与今日辉煌盛景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同时,背景音乐的选择也非常考究,轻柔的吉他、著名民谣歌手卜军的烟桑音哼唱,逐渐升华至弦乐高潮,庄重而温暖,进一步强化了情感共鸣。
广东奥体的日落黄昏
短视频结尾,一组真实建设者肖像逐个呈现,每人姓名+工种标注:“王宜彬,奥体项目经理”、“邹浩然,奥体拍摄宣传负责人”、“魏明德,奥体工地优秀工人”……这些名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通过这种方式,让后人记住并尊敬这些幕后英雄。
王宜彬,奥体项目经理。
邹浩然,奥体拍摄宣传负责人。
魏明德,奥体工地优秀工人。
李鸿雁的《工地日记——致敬广东奥体升级改造的建设者》不仅仅是一段短视频,更是一份对建设者的深情告白。它让我们看到了十五运会广州场馆升级改造建设背后的艰辛与坚持,感受到了那份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来提醒我们,珍惜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无名英雄。
李鸿雁受十五运会广州执委会委派,深入奥体采访创作。 手机摄影/魏明得
来源:婆媳日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