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国产创新药在肺癌领域“头对头”K药,国研双抗药成新“药王”候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8:13 1

摘要:近两年,中国的双抗领域,出了“两个世界第一”:一个是康方生物的AK112(依沃西单抗)首个上市;一个是三生制药的SSGJ-707获得首个超60亿美元出海大单。这两款双抗药都靶向PD-1和VEGF,简单说,就是一边阻断免疫抑制,一边掐断肿瘤血管,让肿瘤“又挨饿又

近两年,中国的双抗领域,出了“两个世界第一”:一个是康方生物的AK112(依沃西单抗)首个上市;一个是三生制药的SSGJ-707获得首个超60亿美元出海大单。这两款双抗药都靶向PD-1和VEGF,简单说,就是一边阻断免疫抑制,一边掐断肿瘤血管,让肿瘤“又挨饿又挨打”。

AK112大家都不算陌生了,自去年在HARMONi-2试验中打赢K药后名声大噪: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1.14个月 vs 5.82个月,直接翻倍!最新消息,NMPA受理了AK112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市申请,这是该药报请上市的第三项适应症——前两项分别为EGFR-TKI耐药非鳞NSCLC及PD-L1阳性NSCLC。

SSGJ-707是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Ⅲ期的PD-1/VEGF双抗药物,7月24日和辉瑞签订的全球授权协议正式生效,12.5亿美元的预付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出海记录。Ⅲ期临床都还没开,就能拿到如此出价,SSGJ-707又是凭什么出圈的呢?

1

PD-(L)1/VEGF领跑,双抗药物迎来高光时刻

我们每个人身体内都有抗体。抗体的目标是识别并结合危险物质,如细菌、病毒,或被感染的细胞,然后引导免疫系统把它们清除掉。抗体也能识别并帮助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所以也是一类常见的抗肿瘤药物。

天然的抗体长成一个「Y」字型,每个抗体有两个识别抗原的位点,就像人的两只手,能去抓住抗原。

正常情况下,抗体的这两个位点抓的抗原是一样的。比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两个位点都识别的是HER2,而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的两个位点都识别EGFR。

双抗药物的问世,则源于一种构思:能不能让抗体的两个位点去识别不同的抗原。从底层逻辑上来看,双抗药物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表位,理论上而言可以发挥两种靶点的协同作用,呈现出1+1>2的疗效,突破单一疗法容易产生耐药等局限性,应用领域广泛。

但从想法变成现实,这一过程却历经了数十年发展,直到近几年双抗药物才迎来全面爆发。

而在众多技术路线中,以PD-(L)1/VEGF为代表的双抗药物能够脱颖而出,不仅因其靶点机制具有高度确定性,也因头对头试验中展现出优于PD-1单抗的初步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在研的 PD-(L)1/VEGF 双抗约29款,仅国内就有21款。

这其中,SSGJ-707 又是如何杀出重围?

在药物结构上,该药一方面采用了共同轻链的对称设计,就像搭积木一样,药物的分子结构设计的很对称,避免了拼错的可能,并且通过 CHO 细胞直接表达(一种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蛋白质表达能力,经过基因改造后广泛用于抗体药物生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和已上市的AK112一样,SSGJ-707没有ADCC/CDC效应(免疫系统"误伤友军"的两种方式),不会误伤正常细胞,副作用更小,用起来更安全。

图源:三生制药

当然,除了药物本身的优势外,更重要的,还是药物的研发进度和所取得的疗效数据。

2

“头对头”K药,SSGJ-707启动首个Ⅲ期临床

今年5月,SSGJ-707启动首个Ⅲ期临床研究,在PD-L1 阳性的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对比K药。研究主要临床终点为PFS,计划入组420例患者,整体设计和AK112(HARMONi-2试验)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本项Ⅲ期临床入组患者要求PD-L1表达量≥1%(表达量越高,通常免疫治疗效果越好),此前AK112的该项临床已经被诟病为实用性不强,在PD-L1 表达量为1%-49%的患者中,仍然以K药+化疗作为标准疗法,AK112后续还启动了对比K药+化疗的一线治疗NSCLC研究。

我们期待SSGJ-707挑战K药能早日传来临床捷报。而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II期临床数据, SSGJ-707无论单药还是与化疗联用,均展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在24例可进行有效性评估的PD-L1阳性NSCLC患者中,SSGJ-707 单药一线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 70.8%,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 100%;在34例可进行安全性评估的PD-L1阳性NSCLC患者中,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为88.2%,三级以上为23.5%。

在SSGJ-707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II期临床研究中,非鳞状NSCLC患者的ORR为58.3%,DCR为100%;鳞状NSCLC患者的ORR为81.3%,DCR为100%;所有患者TRAE为 55.6%,三级以上为 8.9%,安全性良好。

更前瞻的是,今年2月,三生制药还与百利天恒达成合作,共同推进SSGJ-707联用HER3/EGFR双抗ADC药物BL-B01D1在中国大陆地区用于实体瘤的治疗。

ADC药物同样在近年来发展火热,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同时解决单一疗法的耐药问题?ADC 联合策略成为新的开发方向,双抗药物则是其重要选择。

回过头来看辉瑞此次高额押注SSGJ-707,一个重要原因应该也是和ADC的联用潜力有关,目前辉瑞有7款自研/引进的ADC产品上市,后续在研的约有20多款,SSGJ-707和辉瑞ADC联用是否会迸发新的希望,也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3

中国力量正在改写世界版图,用上更好的抗癌药并不渺茫

过去数年,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的主力军横扫了多个肿瘤适应症,但随着K药、O药等头部产品逐步接近“适应症天花板”,免疫治疗陷入新适应症拓展缓慢、缺乏新靶点突破的瓶颈期。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PD-(L)1/VEGF双抗开始崭露头角,凭借免疫激活与抗血管生成的双重机制,在多项III期研究中展现出优于传统PD-1单抗的疗效信号。我们已经看到了康方的AK112以及三生的SSGJ-707都在和K药一较高下。

但你以为这只是两家企业之间的“双抗争霸”?不。康方、三生之后,还有华海制药、君实生物、神州细胞、荣昌生物等多家中国公司在PD-(L)1/VEGF赛道上持续推进,部分已进入临床中后期阶段。此外,近日基石药业还公布了自主研发的三特异性抗体CS2009(PD-1/VEGF/CTLA-4)的最新临床进展,双抗方兴未艾,三抗也正在崛起。

这已经不是“国产药赶超”的节奏,而是“全球药王争夺战”,中国药企正式参战。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全球抗体药物竞争中,中国创新药企不再是外围参与者,而是实质性推动者。未来,随着更多III期数据的披露与跨国交易的推进,双抗药物有望逐步实现从“靶点探索”向“标准疗法”的跃迁,在具备定义下一个全球肿瘤治疗主流可能的同时,惠及更多国内患者!

4

写在最后

中国新药的崛起之路,每一步突破都意义重大。希望伴随着SSGJ-707、AK112等PD-(L)1/VEGF双抗在各自领域的不断尝试,并以优效性站稳脚跟,让更多患者在面对癌症时,不再只是“等待”,而是有“选择”。

向中国创新致敬!作为患者和家属,我们就怀抱希望,期待好消息吧。

[1]https://www.3s-guojian.com/news/details/230.html

[2]https://www.akesobio.com/cn/media/akeso-news/20250225/

[3]https://www.3sbio.com/news/details.aspx?id=304

[4]https://www.3sbio.com/ImgUpload/files/202503/2025032508142379639.pdf

来源:甫哥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