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男博导老师跳楼后续:知情人发声,原因疑曝光,校方回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18:03 1

摘要:据一位不知名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这位浙大跳楼轻生的男老师杜某某,今年才35岁,是该校特意聘请来的副研究员,担任博士导师职位,从事果蔬采收装备、农业机器人、仿生软体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生活不易!

8月4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浙江一位男博士导师坠楼身亡

让人感到可惜的是,男老师今年也就只有30多岁,正值大好青春年华,却早早殒命。

随着知情人曝光更多有关内幕,校方做出回应,男老师轻生的原因也疑似被曝光……

8月4日,全网都在疯狂传播“浙江大学男青年教师跳楼轻生”的消息。

据一位不知名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这位浙大跳楼轻生的男老师杜某某,今年才35岁,是该校特意聘请来的副研究员,担任博士导师职位,从事果蔬采收装备、农业机器人、仿生软体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网传图片

一位知情的浙大学生也透露,杜某某是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老师,事发后,曾有急救车辆赶赴学校展开救治,但是从高楼下一跃而下,几乎很难有奇迹发生。

据了解,浙大就是杜某某的母校,从本科考入浙大之后,整个大学期间他就一直在努力学习,在浙大一直从本科读到了博士学位。

上过学的都知道上学的不容易,更别说杜某某辛辛苦苦一路从本科“爬”到了如今的博士导师职位了。

在学校官网发布的内容显示,杜老师曾主持6项科研项目,在短短4年时间内就发表了11篇论文,而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根本就是平常人所想象不到的。

可是,如今好不容易留校担任教职了,结果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实在让人感到心痛,不知道杜某某的家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又该是怎样的复杂心情!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杜老师这么年轻这么优秀,未来一片光明还在等着他,他究竟为何会想不开要跳楼呢?

据网络上知情人透露,杜老师之所以选择轻生是因为面临着“非升即走”的压力,杜老师没有通过考核,压力太大,这才选择了轻生的极端行为。

现如今的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学术圈的竞争也远比想象中要激烈的多。

不断的考核和晋升制度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一样,压得青年教师们喘不过气来,只是压力常有,我们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生十有八九都不顺意,我们并不能因为一时的压力就走向极端的路线,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更是对生你养你的父母和爱你的人的不负责。

35岁正值壮年,未来还有无限美好人生,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杜老师就这样一走了之,对其家人的伤害也是终身难以磨灭的。

不过也有网友透露,杜老师跳楼的原因不是因为考核,而是因为情感问题,至于到底是因为什么才选择的轻生,还是需要官方的进一步确认才行。

事发后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不过毕竟是在学校出了这么的事,或许是怕影响不好,校方并未透露有关此事件的更多信息;浙大的工作人员也同样以“现在正值暑假,不方便回答”为理由委婉拒绝了采访。

不过工作人员的推辞似乎也能够理解,毕竟浙大怎么说也是个十分不错的大学,现在学校出了这么大的事,如果过度宣扬必然会引起不少人的恐慌。

这件事被曝光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大家都对杜老师的离世感到惋惜,更对杜老师的遭遇深感同情,在评论区纷纷留言……

网友热议

有网友分享自己博士儿子的日常,这些高学历的人表面看似光鲜亮丽,但其实每天除了写论文就是搞科研,根本没有休息日,更别说谈恋爱找对象了,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虽说学历是块“敲门砖”,但一味盲目地沉浸在学习世界中,也是非常有损身心健康的。

也有网友分享自己朋友的经历,一辈子都在努力学习,好不容易当上了研究生老师,结果上班不到一年就离世了。

几百万的房贷、孩子的重压都压在他的身上,虽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过重的压力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沉重的。

但也有网友认为,大可不必无形中加重自己的压力,真是干不下去不干就是了,出去散散心玩玩何尝不是一种排解压力的好方式呢?再怎么着也不能想不开了解自己的生命吧。

其实这种心态放在生活中是最好的,我们根本没必要压力过度消耗自身,自己怎么开心就怎么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抖音短视频:《@津云——网传浙大青年博导坠楼 警方介入 知情学生称其为特聘副研究员 是临时职位 考核年限为6年 官网显示该教师主持了6项科研项目 在2021年至2025年发表论文11篇》2025年8月6日

来源:春日筆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