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年,路遥写出《平凡的世界》,余华写出《活着》,莫言写出《红高粱》......
很多人说,1986年是中国文坛的黄金时代。
这一年,路遥写出《平凡的世界》,余华写出《活着》,莫言写出《红高粱》......
而在一派严肃文学中,34岁的毕淑敏,凭借极尽深刻治愈的文字,炸响了当时的中国文坛。
当时的毕淑敏,刚结束在西藏的11年军医生涯。
从17岁到28岁,她以医务兵的身份驻扎高原。
广袤的旷野和雪山,高原恶劣的天气,数十年间她历经生死,
她说,在那里“你有一千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战死疆场,车祸枪伤……”
她把在西藏经历的一切,发表成书,震惊了当时的文坛,拿下了第四届"昆仑文学奖"。
后来,她又做过20年医生、是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
还是国家一级作家,拿过30多次文学大奖,出版过一百多部作品。
倪萍说,“毕淑敏与其说是一位作家,不如说是心理学家,每部作品都是心灵处方。”
董卿与袁泉在《朗读者》上说,她们年轻的时候,是毕淑敏的文字指引了人生方向。
在一次采访中,有读者问她,如何面对自卑,
70多岁的毕淑敏奶奶,温柔地回应——
“你看呐,长在3000年古柏面前的小草依然昂然地生长。而你,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信心,接纳自我,肯定自我。”
在某书上,这个片段的每个视频点赞都高达3万,
有无数人共鸣,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她做客董宇辉直播间,
有350万人在线,被这场50后与90后的对话治愈。
短短几分钟,“又是被毕淑敏治愈的一天”的话题,直接冲上当天热搜。
我想这是因为,她的文字不是空洞的鸡汤,
“医生+作家+心理学家”的身份,让她的笔下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和深刻,才能温柔坚定地给每一位禹禹独行的读者指点方向。
你自卑,她鼓励你——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该有勇气这么说。”面对人生低谷,她说——
“只要你坚韧的往前走,也许“难”依然还在,但“困”会随着我们的前进而渐渐解除。”给年轻人、孩子的人生建议——
“利用一切的可能去读书,好的阅读,是一种精神的灌溉。”.....
让人读一次,动容一次。
如果你的回忆里有过毕淑敏,
如果你不曾读过,想久违的感受一次真正的心灵疗愈,
诚挚推荐这套由毕淑敏亲自选审的——《毕淑敏自选集生命卷》一次性收录70多年经典代表作30年畅销千万册
用温柔,治愈内心的焦虑
前年,已经70岁的毕淑敏才刚开通自己的社交账号,不到三天粉丝量就突破了100万。好多读者在底下留言,感谢成长路上曾经遇到她。“房子、配偶、食品、职务、车子、健康、寿命,也不必要求太高,处于合理期望就好。
把目光瞄向自己目力所及的享受最高等级处,只会让自己活得心生怨恨,为达不到自己所定的要求而心生沮丧,长久以往,只会失去生活的乐趣与欢笑。”
“分歧时,不必拍案而起。争执起,义正词可不严。有失误,莫要声色俱厉。灾临头,携手共赴家难。”
毕淑敏亲自选审
一次性收录70多年代表作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她的文字,真的适合一遍又一遍地去品读和回味,是值得我们珍藏一生的“治愈系”读本。温馨提示
来源:冯仑风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