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的释永信事件还未过,8月初灵隐寺突然登上热搜,本就敏感的“佛家CEO”生意,灵隐寺却是被曝光比武林第一寺还会做生意?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香火钱,但是明码标价?
7月的释永信事件还未过,8月初灵隐寺突然登上热搜,本就敏感的“佛家CEO”生意,灵隐寺却是被曝光比武林第一寺还会做生意?
实际上,早在2025年5月,一则“灵隐寺8.5㎡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元”的新闻引爆全网。
经过103轮竞价,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店铺以日租金7123元、每平米日租834元的天价成交,远超西湖核心商圈水平。
而支撑这天价的,是灵隐寺年均超1100万游客流量的“垄断性消费场景”,一瓶市场价2元的矿泉水在此标价15元,毛利率超90%的“开光手串”标价上千元,一碗素面售价49元……游客调侃:“拜佛先扫码,香火钱成了‘功德KPI’。”
更令人咋舌的是寺庙的营收结构。
门票采取双收费制,游客需先付飞来峰景区门票45元,再买30元香花券才能进寺,75元门槛居全国寺庙第二。
当然消费仅仅是此终归并未结束,隐形消费链却是一直暗含,功德箱旁贴满二维码,推荐“福气翻倍”档位88元、188元、888元不等,法物流通处的手串溢价数十倍,1600元标价被指“地摊同款仅几十元”,而另外的十八籽手串因“开光”加持毛利率超90%。
连供佛鲜花也要扫码支付20元起。更令人咋舌的是“加持字画”拍卖,方丈释光泉的一幅“善”字拍出3.6万元高价。
此外同步开发APP收线上功德、直播带货文创、AR礼佛付费体验,年营收突破6亿元,堪比商业地产项目。
甚至为覆盖天价成本,一瓶进价0.8元的矿泉水被卖到6元,商家直言:“每分钟需卖出2瓶水才能保本。
自然地,这争议焦点迅速转向灵隐寺方丈释光泉。网友深扒发现,这位曾任职杭州7路公交司机的方丈,如今被曝坐拥豪车(浙A牌照)、书法作品拍卖单幅3.6万元,其主导的“灵隐生活”小程序将讲经、法会、供香全包装成付费套餐。
面对质疑,支持者辩称“寺庙需自负盈亏”,但反对者直指本质,当信仰被标价,宗教的神圣性便荡然无存。
自然地,信仰该不该被标价开始成为大众思考的关键。
当少林寺门票收入70%去向成谜,僧人曾拉横幅质问,而当灵隐寺把扫码支付植入拜佛流程,我们需要清醒认知:宗教场所确实需要资金维持,但商业化的边界究竟在哪?
释永信的堕落轨迹警示着失控的代价,从挪用寺院资金到私生活崩塌,最终让千年古刹蒙羞。而灵隐寺的“成功学”同样隐藏危机,当香火变成“香火钱”,信仰就成了商品。
而针对于灵隐寺的争议,本质上的实质便是公共文化资源与资本逐利的冲突。
首先国家明令禁止商业资本介入宗教场所,但景区外围商铺被划为“旅游配套”,成监管灰色地带。西湖景区管委会以“租金用于寺院维护”为由招商,却未公开资金分配细节。
再者高租金推高物价,而景区仅要求商品溢价“不超过市场价100%”,导致10元矿泉水、49元素面合理存在。
当然便是大众关心的“信仰”问题,当“开光”成为涨价话术,当虔诚被量化为扫码金额,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被解构为“金钱特权”。
但灵隐寺的困境折射现代宗教的普遍难题:古建维护、僧众生活、文化传承皆需资金。当公益与商业边界模糊,游客被迫为“信仰溢价”买单时,敬畏自然也便让位于算计。
所以回归纯净但并非排斥商业,反倒是应当建立红线,好比可以借鉴日本清水寺模式,核心宗教区设“商业缓冲区”,禁止零售侵入佛殿。
另外保证租金的透明化,公示租金用途,明确公益支出比例。
紧跟便是学故宫文创开发IP故事,从而替代低端溢价商品,三来便是对矿泉水等必需品实施“成本+合理利润”限价,打破“高租金-高溢价”闭环。
只得说真正的香火,从不在付款二维码,而在心无旁骛的敬畏中。而当信仰空间变成流量战场,我们失去的怕不仅是虔诚这么简单。
参考资料:
商业秘密|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寺庙商业化底线在哪儿——第一财经
来源:冷法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