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来自意大利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研究显示,每个人的身体都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干扰Wi-Fi信号,而这种干扰可以被用作“无线电指纹”,用来识别并追踪个体,即使他们没有携带手机或其他设备。
Wi-Fi可能不仅仅是用来上网的,它还能“认出”你。
一项来自意大利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研究显示,每个人的身体都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干扰Wi-Fi信号,而这种干扰可以被用作“无线电指纹”,用来识别并追踪个体,即使他们没有携带手机或其他设备。
这项技术被研究人员称为“WhoFi”,是“Who am I + Wi-Fi”的组合。核心原理在于,Wi-Fi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环境中物体的影响,其中包括人的身体。通过分析信号中的“通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研究人员可以捕捉这些由骨骼、器官甚至体型造成的微小变化,从而提取出能代表一个人的“特征签名”。
与传统视频监控不同的是,这项技术并不会识别一个人的真实身份。它的目标并不是告诉你“这个人是谁”,而是判断“这个人是否曾经出现过”。也就是说,当同一个人再次出现在另一个Wi-Fi网络覆盖的地方时,系统有可能再一次识别出这是“同一个人”,尽管不知其姓名、身份。
相较于依赖光照、角度和衣着等因素的视频系统,Wi-Fi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它不受光线影响、可以穿透墙壁,并且没有图像记录,更容易规避隐私风险。研究人员强调,这种方式不仅具备鲁棒性,还可能成为一种更隐私友好的生物识别手段。
研究团队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公开数据集NTU-Fi上进行测试,使用Transformer编码架构的版本表现最佳,其Rank-1准确率达到95.5%。即便人在不同地点、穿着不同衣物,模型仍能通过分析Wi-Fi信号来判断是否为同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已有研究团队提出名为EyeFi的类似技术,其识别准确率约为75%。而此次WhoFi的表现意味着这一方向在近年取得了明显进展。
论文作者表示,Wi-Fi信号中所蕴含的生物特征信息已足以支持个体识别。随着感知技术的发展,这项研究为构建基于信号的再识别系统(Re-ID)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路径,也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看见”的理解。
来源:动点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