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了 名古屋欠南京的可不止一句道歉,一句“想恢复交流”就完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6 15:55 1

摘要:他不仅拍着桌子,甚至搬出“我爷爷当年在南京,根本没听说过屠杀”这种荒谬逻辑,妄图以家族回忆抹杀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南京代表团团长当场摔杯,翻译面色煞白不敢转述,只能由团长用日语怒斥回去:“你敢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吗?”

一个90度的鞠躬,能抚平十二年的民族伤痕吗?一句“希望恢复交流”,就能让曾被血泪染红的南京原谅那句否认历史的狂言吗?

8月4日,日本名古屋市长广泽一郎在议会大厅对着镜头深深鞠躬。他身后,是南京长江大桥的照片,而他的发言是:“我们希望尽快与南京恢复交流。”

这句话,在外人听来或许只是一场城市间的外交修补,但对南京人、对中国人来说,却像是十二年前那记耳光的回音还未散去,又听到了熟悉却不再信任的声音。

2012年,一句“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像一把利刃,刺穿了中日友好的表象,也刺痛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

那年2月20日,南京市政府代表团访问名古屋,席间时任市长河村隆之竟酒后狂言,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他不仅拍着桌子,甚至搬出“我爷爷当年在南京,根本没听说过屠杀”这种荒谬逻辑,妄图以家族回忆抹杀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南京代表团团长当场摔杯,翻译面色煞白不敢转述,只能由团长用日语怒斥回去:“你敢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吗?”

第二天,南京市政府火速回应,全面中止与名古屋的官方往来。那一刻,友城关系冻结,民心裂痕难以愈合。

那一年清明节,南京民间团体将两市友好纪念碑上“名古屋市”用红布遮住,黑笔写上“尊重历史,再谈友好”。这是人民最直接的情绪表达,也是历史最清晰的回应。从此,名古屋与南京的关系进入寒冬,十二年未有回暖。

更令人愤慨的是,河村隆之并未因这番言论受到任何惩处,反而在2017年再次妄言,“如果真有30万人被屠杀,那全体日本人都该去南京下跪”。

这不是无知,这是挑衅,是对历史正义的蔑视。而日本国内,不仅没有谴责,甚至在2023年还为他颁发了“城市贡献奖”。一个否认战争罪行的人,居然被称为“贡献者”,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再次伤害。南京人没有忘。中国人没有忘。世界也没有忘。

从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到美国传教士马吉拍摄的105分钟胶片,从30万遇难者的姓名墙,到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每一项记录,都是鲜血写下的证词。历史不容篡改,真相更不能被轻描淡写地掩盖。

而在这十二年里,南京没有止步,反而以惊人的速度崛起。2012年南京GDP为7200亿元,2023年已突破1.69万亿元,几乎翻了一倍。

而名古屋则在中国市场的依赖中愈发沉重——其汽车出口对中国依赖度增加了37%。中日贸易逆势增长28%,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这些数据,或许正是促使名古屋“主动低头”的一部分原因。

如今的广泽一郎,握着一封亲笔信,想打破12年的坚冰。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8年、2019年,名古屋两度派出议会代表团来南京,意图“破冰”。带着特产、带着声明,却没带来一句真正的道歉。

纪念馆门口放下的礼品,最终无人敢送入。而所谓的“促进理解声明”,连“南京大屠杀”四个字都不敢提,仅仅说“向前看”。南京的回应坚定而冷静:历史不翻篇,就不能向前走。

2024年,名古屋市议会悄悄进行民调。62%的市民支持恢复交流,但仅有29%的人认为应该为过去的言论道歉。

这就是现实。即便换了市长,换了姿态,换了表情,但对于那句“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的公开谴责,也没有一纸决议明确表态。

广泽一郎的发言依然小心翼翼地回避“屠杀”二字,只说“非战斗人员的伤亡”。这样的表述,像极了日本政府2024年《外交蓝皮书》的措辞——“发生过波及非战斗人员的现象”,一如既往地闪烁其词。

历史不是玻璃杯,碎了不是简单一粘就能复原。南京民间有个历史较真团,团长是一位退休历史老师。他翻出河村隆之2023年的访谈:“我还是坚持当年的看法,只是现在不方便说。”这句话,让人心寒。老师坐在纪念馆视频前冷笑:“他不方便说,我们可没忘。”

一个城市的道歉,不是靠一封信、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的,更不是靠经济利益驱动的外交修补就能遮掩的。

南京方面至今没有回复广泽一郎的“橄榄枝”。不是不欢迎交流,而是不欢迎带着历史烂账的交流。不是不想要友好,而是想要建立在真相和尊重之上的友好。如果历史的伤口还在流血,那任何“握手言和”不过是空中楼阁。

想恢复交流?那就拿出实际行动。比如,公开谴责河村隆之的荒唐言论;比如,将南京大屠杀写入名古屋地方教科书,还原历史真相;比如,在名古屋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分馆,让名古屋的下一代知道那段历史不是“模糊事件”;比如,组织学生每年去南京祭奠,不是拍照打卡,而是肃穆默哀。

真正的和解,是要有诚意、有行动、有担当。广泽一郎说“我们认同日本政府立场”,那就请他也认同《中日联合声明》中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反省,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体现在每一步行动中。南京人民不是记仇,而是记账。这笔账,不是一句“想恢复交流”就能勾销的。

当年那句话,是河村隆之亲口说出的;今天这封信,是广泽一郎亲手写下的。一个结尾,一个开始。但这之间的裂痕,靠言语抚不平,靠仪式掩不住。

十二年,南京等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个清晰的立场,一份真诚的忏悔,一种面对历史的勇气。别让“友城”的故事,最终成为一段被政治语言粉饰的历史讽刺。

名古屋若真有诚意,就请把那句十二年前的谎言,亲口收回;把那段被否认的历史,堂堂正正写进教材;把那份迟到的歉意,郑重地送到南京的土地上。十二年了,名古屋欠南京的,真的不止一句道歉。

信息来源: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希望与友好城市南京恢复交流

2025-08-05 11:59·央视新闻

来源:巍律议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