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尽 花开有时——古诗里的花卉(17)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6 15:08 1

摘要:《诗经》以《周南·关雎》开篇,而《关雎》开篇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因此,荇菜有“诗经第一植物”之誉,并以“柔情”为其花语。

【名称】荇菜

【别名】莕菜、莲叶莕菜、驴蹄莱

【科属】睡菜科荇菜属

【花语】柔情

【前言】

《诗经》以《周南·关雎》开篇,而《关雎》开篇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因此,荇菜有“诗经第一植物”之誉,并以“柔情”为其花语。

次韵行中龙图游后浦六首 其二

【北宋】郭祥正

每欲收吴势未任

绕城凿浦迹堪寻

不知战罢楼船散

空见春归荇菜深

一坐清风吹往事

四筵白酒洗烦襟

公提椽笔诗无敌

未必张辽善醉吟

【三言两语】

唐元和十二年(817),根据诗仙生前“志在青山”(安徽当涂)的遗愿,人们将李白墓自龙山东南麓迁至青山脚下。北宋诗人郭祥正(1035~1113)是当涂人,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有41首作品是以李白诗的韵脚创作的。据说,郭祥正的母亲梦见李白而生了他,后人有“李白转世”一说。

元祐四年(1089),朝清大夫郭祥正奏准致仕,返乡隐居,从此纵情山水,尽兴诗酒,长达二十四年。这六首七律,是他酬和庐州知府朱服(1048~?,字行中)。史料记载,元祐六年(1091)八月,朱服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庐州,八年(1093)五月知寿州;而这年(1093)春天高丽入贡,中书舍人、馆伴副使陈轩(1038?--1121?,字元舆)“失体”,被礼部尚书苏轼(1037—1101)弹劾,以龙图阁待制知庐州。可见,正是陈轩接替了朱服。但是,并不能确定郭祥正的和诗就写于朱服元祐中就职庐州期间,因为徽宗即位(1100)后,朱服“再知庐州,徙广州”。

郭祥正这六首七律中,还有两首也写到了荇菜,《其六》写道:

冠带淮西第一州,扬鞭得从史君游

木鱼声断东台晓,水荇香传后浦秋

双脊自磨铜雀瓦,密云时泛建溪瓯

才清思健知无敌,且与衰残作荫庥

朱服存世的诗作并不多,有些只有字句残留。笔者没有找到他的原诗,但是发现他的《庐州三首》的后两首与上述两首七律的上半部韵律相同,完全有可能是下半部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

将军荡寇力能任,陈迹依然得重寻

血绕楼船龙战息,水摇城堞雉飞深

肥川胜赏冠他州,浦口扬舲得俊游

梅雨正迷江国路,萍风未破洞庭秋

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收录了郭祥正这六首七律中的四、五、六三首,分别以《合肥城怀古》、《藏舟浦》和《澄惠寺》为题。《其四(合肥城怀古)》写道:

巨镇还须济世才,要宾览古笑谈开

蜀山迥出千螺秀,肥水长萦一带回

犹有金城藏后浦,不唯铜雀起高台

异时争战归何处,秋雁年年去复来

有意思的是,后人把这首七律中的颌联和颈联记作郭祥正的绝句《郡城眺望》,更有甚者还把“金城”改成“金陵”,真是个美丽的错误。从朱服的诗作中倒是可以找到韵脚一样的《过庐州》,南宋另一部地理总志《方舆胜览》收录了这首七律:

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

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

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

这两首七律的颌联早已成为颂扬庐州古城的经典名句,但关于“澄惠寺”,笔者没有查到什么资料,朱服到此一游也只留下“琉璃十顷浸旻苍,此境淮南自少双”一句,还得找出郭祥正的《陪朱行中龙图饮澄惠院二首》,构思一下它的轮廓,想像一下荇菜青青的样子:

寒烟淡日满沧洲,台榭相通一径幽

志欲吞吴嗟隔水,力能成魏密藏舟

纸窗趁晓开黄卷,蒲叶涵春付白鸥

千载废兴何可问,一樽浊酒更迟留

岛屿回环水绕堤,碧芦青荇密相依

凌风战舰知何处,落日游人尚未归

细细佛香时入坐,双双沙鸟静忘机

史君自是蓬莱客,倚遍栏干恋翠微

看来这座寺院离藏舟浦不远,郭祥正有许多诗作都写到这处名胜,他在《其五(藏舟浦)》中写道:

锦棹飞飞画舫迎,焚香夹道看双旌

佳宾谈笑民同乐,善政循良鸟不惊

花岛可怜春自舞,柳洲遥觉月微明

史君一饮诗千句,掷地浑如金玉声

郭祥正与陈知州是故交,早在元丰六年(1083)陈轩知汀州时,郭祥正是通判,两人酬唱百余篇。十年后(1093)陈轩到任庐州,郭祥正写有《代先书奉迎庐帅元舆待制》:

倦提椽笔厌承明,帝与兵符帅十城

箫鼓裂云迎五马,山川收雨引双旌

藏舟浦暖鱼频跃,教弩台空雁不惊

入境观风先可喜,秋田高下熟香粳

陈轩在庐州期间,俩人的交往也很亲密,郭祥正在《元舆待制藏舟浦宴集》中写道:

圣世销兵久,楼船不复藏。

清澜浮桂楫,红袖荐瑶觞。

荇菜风牵碧,荷花雨迸香。

孔融真爱士,宁厌祢生狂。

藏舟浦是不变的雅集胜地,荇菜也是少不了的角色。笔者认为,郭祥正十分了解苏轼,他在尾联引出孔融包容祢衡之典,正是为了宽慰陈轩,不要与恃才狂傲的东坡居士计较,毕竟陈轩也是嘉祐八年(1063)的榜眼,并不比苏轼(1057进士)差多少。

果然,这年(1093)九月初,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掌权。苏轼随即被贬定州知州,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流放迁徙,直至天涯海角的儋州。绍圣元年(1094),朱服“力诋元祐变法”,召为中书舍人,而陈轩调任杭州。徽宗即位(1100)后,朱服再知庐州,但他被视为苏轼同党,不久即遭到贬谪,最后客死他乡。而陈轩后成为徽宗近臣,善终退归,享年84岁。

郭祥正(字功父,一作功甫)与王安石(1021-1086)是世交,父亲的墓志铭正是出自王荆公之手;但并不妨碍他与苏轼交好,寥寥“二行九字”的苏轼《功甫帖》曾拍出5000万元(2013),虽然其真伪一直有争议;也不影响他与苏轼同党朱服、政敌陈轩都交好,因为经历辞官、停职、罢官、入狱、复职,郭祥正深受党争之害,早就看清了官场险恶,55岁毅然引退。

来自网络

郭祥正有诗曰,莲子枯时荇菜香。它在古代本就是美食,可以入药,还是优质的水生青绿饲料。荇菜生命力顽强,青草期达240天,绿叶紧贴水面,黄花亭立水上,俨然“迷你版”睡莲,令人怜爱。

笔者认为,喜爱荇菜的郭祥正心怀“柔情”,但这无关男女之情,而是一种心胸宽广、心地善良、心态平和的君子性情。

#古诗里的发现##古诗里的故事##品读古诗##偏爱七律##花开有时##古诗里的花卉#

来源:滴水熵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