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网络流传的“全员裁员”传闻,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3日发布声明明确辟谣,并公布未来两年战略规划。公司表示,当前业务处于稳步增长阶段,2025年将重点布局杭州、嘉兴、香港、新加坡等地,预计全年新增数百个岗位,2026年扩张节奏将进一步提升至数千人规模,涵盖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及运营支持等领域。摘要:针对近日网络流传的“全员裁员”传闻,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3日发布声明明确辟谣,并公布未来两年战略规划。公司表示,当前业务处于稳步增长阶段,2025年将重点布局杭州、嘉兴、香港、新加坡等地,预计全年新增数百个岗位,2026年扩张节奏将进一步提升至数千人
(图片来源:硅基智能官方微信公众号)
公开信息显示,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业务涉及“AI(人工智能)+电话”“AI+短视频”“AI+直播”“AI+IP(知识产权)”等,已实现AIGC产品在十多个行业的商业化场景应用。硅基智能股东包括腾讯、招银国际、红杉资本、奇虎360等,最新估值近10亿美元。
谣言起源
此次裁员传闻源于7月底社交平台匿名爆料,网络流传一则疑似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在公司工作群发布的消息截图。司马华鹏@所有人并表示:“各位,昨天我去看研发,只有徐超一个人在加班,公司今天已经做好了全员裁员的计划,算法给港科大和清华做,工程化留几个骨干,其他的都自寻出路,硅基养不起这样的团队,请大家见谅。”
(图片来源:脉脉平台)
对此硅基智能公关部负责人回应称相关言论“我们专注于业务发展,任何关于裁员的说法均不属实”, 并且提到,在过去一周内,公司服务平台遭受了来自美国、中国台湾等地区的超 200 万次恶意攻击。同时,一些自媒体也在传播不实信息,对公司进行无端造谣和恶意攻击。对此,硅基智能的技术团队已经在南京公安部门正式报案。
腾讯是大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出生于1982年的司马华鹏是一位连续创业者,2002年他以联合创始人和技术总监身份加入Lanseal,从事安全软件开发;2007年在俄罗斯创立Returnil杀毒软件,获得VTB银行投资;于2017年创立硅基智能。马华鹏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2项(包括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多项海外发明专利)。
根据天眼查,司马华鹏持股28.34%,是第一大股东;腾讯是最大机构股东,持股17.71%;国新央企持股7.19%;海松资本持股6.29%;招银国际持股4.65%;三六零持股3.58%;沈南鹏的红杉资本持股3.18%。
现金足够发120个月工资
作为AIGC领域代表企业,硅基智能专注于数字人克隆、多模态交互等技术研发,2023年曾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中国等机构。
从财务状况来看,硅基智能于今年 6 月刚刚完成了一轮来自浙江嘉兴的数亿元融资,并获得了各大银行的数亿元授信额度。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储备充足,足以支付 120 个月以上的员工工资,同时公司还拥有近亿元规模的算力硬件资产,这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声明,2025年战略布局包括在杭州设立华东研发中心,聚焦大模型算法优化;嘉兴基地将承担智能硬件生产与测试功能;香港、新加坡办公室则负责海外市场运营及客户支持。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不仅超额完成了销售目标,盈利能力也在稳步增强。进入下半年,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锁定了超过 3 亿元的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订单。
招聘方面,硅基智能2025年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涵盖AI工程师、产品经理等职位;2026年将侧重算法优化、多语言模型训练及全球化合规团队建设。
公司创始人司马华鹏透露,当前客户已覆盖金融、教育、文旅等十余个行业,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83%。此次扩张旨在“抓住AIGC行业爆发窗口期”,通过规模化布局降低边际成本并抢占出海先机。
未来展望
尽管硅基智能否认裁员,但AIGC行业近期确实面临成本压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5年头部企业算力成本平均上涨40%,部分中小厂商因盈利困难启动结构优化。分析认为,硅基智能选择此时扩张,或为通过技术领先巩固市场地位。
媒体观点认为,华东与东南亚布局符合AIGC“技术+场景”双轮驱动趋势,但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AI行业分析师指出,数字人市场2025年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硅基智能若能维持技术优势,其扩张计划具备可行性。
来源:芯片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