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日至3日,由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全国首届“涉虚拟币(财产)案件全要素解析高级研修班”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刑事辩护律师、金融合规及证据法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习虚拟货币案件的前沿技术与法律规制。
2025年8月1日至3日,由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全国首届“涉虚拟币(财产)案件全要素解析高级研修班”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刑事辩护律师、金融合规及证据法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习虚拟货币案件的前沿技术与法律规制。
本次研修班的举办,恰逢国家司法机关在虚拟货币研究领域密集布局。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8月23日公布《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招标公告》,将涉案虚拟货币处置问题研究”列为30个重点资助课题中的第二位,凸显虚拟货币司法处置已成为最高法关注的核心方向。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5年度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立项公告》,共有十一项以虚拟货币为主题。其中,有六项为资助经费课题:《刑事涉案虚拟货币处置路径研究》《涉虚拟货币犯罪规制及司法处置问题研究》《虚拟货币快速发展下刑事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及司法处置路径研究》《涉案虚拟货币刑事司法处置实务问题研究》《涉虚拟货币案件的证据审查研究》。另有五项自筹经费课题:《虚拟货币犯罪刑法适用研究》《完善虚拟货币处置与检察监督机制问题研究》《涉虚拟货币犯罪的刑法规制困境与体系完善》《虚拟货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刑事涉案数字货币审前处置研究》。
这一系列信号充分表明,涉案虚拟货币的的证据、程序、实体、处置问题正成为司法研究与法律实务的战略前沿。泽亨研修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精准呼应最高司法机关的最新动态,旨在为中国律师群体构建虚拟货币办案的系统化方法论与实务能力。
三大专业突破:打造虚拟货币案件“全要素”实务体系
1. 从概念认知到实务解剖
课程不再停留在比特币、区块链等概念科普,而是直面办案痛点。研修班重点解析链上追踪、混币识别、私钥权属、DAO组织责任等核心环节,并通过“交易源IP假设(IP-Hypothesis)”与“交易图聚类假设(Graph-Hypothesis)”两大模型,构建可落地的取证、分析与质证逻辑,实现从理论到实战的跃升。
2. 全国首创互动式攻防实训
六位权威主讲人与十八位嘉宾联袂授课,覆盖刑事辩护、区块链取证、数据溯源、司法鉴定、证据分析及跨境合规等领域。课程采用“讲授+分组实操+质证演练”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让学员在攻防互动中掌握“即学即用”的办案技能,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协作训练。
3. 共建虚拟币案件专业共同体
参训学员涵盖刑事辩护、金融合规及跨境执行等多领域专家,形成覆盖虚拟币案件全链条的资源矩阵。研修班不仅传授技术和方法,更促成律师之间的资源互补与经验共享,初步建立了面向未来的“全要素辩护舰队”。
名师联袂授课:贯通技术与法律
三天课程由法律、技术与司法鉴定领域的六位专家领衔:李小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虚拟币数据的鉴定及证据分析》,结合Sterlingov (Bitcoin Fog, 2024)、**Harmon (Helix Mixer, 2024)**等案件,展示“假设—工具—数据—主体”四层质证思路;蔡硕(靖霖北京律师事务所)深入解析虚拟币与稳定币侦查方法及链上追踪策略;刘扬(德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探讨涉币刑事案件类型化分析、辩护策略及监管政策前瞻;高显嵩(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主任)聚焦虚拟币跨境合规处置与加密通讯取证要点;皮浩(智器云高校与法律服务行业总监、司法鉴定人、高级工程师)展示AI辅助的虚拟币数据分析与智能核验方法;朱桐辉(南开大学副教授、电子数据鉴定人)对比特币加密和挖矿技术进行了文科解读,对案件智能化取证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证据法评价。课程构建了从技术溯源到法律定性、从证据审查到跨境执行的完整闭环,为律师提供了可复制的全要素实务工具箱。
以专业之名,呼应国家战略
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雪峰律师在研修班致辞中指出:“虚拟货币争议解决不是窄门,而是蓝海。区块链不会等待法律,但法律必须驾驭区块链。”在最高法与最高检将涉虚拟货币案件的全环节作为司法研究重点课题的背景下,本次研修班不仅是一场培训,更是法律共同体对国家战略的响应与宣言。
泽亨律师事务所将持续深耕电子数据与数字经济法律服务,联合专家学者与全国律师,共同推动中国数字经济法治建设迈向新高度。
来源:产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