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事情已经出了,舆情已经起来了,肯定就要跟进了的公关,这篇文章主要看看涉事三方是做了哪些回应,有什么花式操作。
第一时间收到公关知识
关于对撞测试本身,我们就不发表看法了。
作为事情已经出了,舆情已经起来了,肯定就要跟进了的公关,这篇文章主要看看涉事三方是做了哪些回应,有什么花式操作。
01
先看一下三方的来头。毕竟企业回应要跟身份符合,毕竟处置危机过程中是最容易丢人现眼的。
理想汽车,民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头部企业,能用销量和盈利让同行眼红的存在。
不针对理想,这个行业的整体画风,和为了与用户建立紧密关系花的力气,专业人士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当专业知识讲,太肉眼可见了。
乘龙卡车,也不是“冷门品牌”,“东风乘龙”是东风公司自主品牌体系中的核心卡车品牌。
你说巧不巧,东风乘龙是以6300吨压力机成型大梁、龙骨驾驶室等核心技术,以“龙的脊梁”为标识,主打牢靠和耐用性。
这个视频,撞的是脸,戳的是脊梁骨啊。
乘龙背后的母公司东风公司是世界500强,也是血统纯正的中央直管特大型汽车企业,业务涵盖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军车、关键汽车总成和零部件、汽车装备以及汽车相关业务。
中国汽研,也就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资央企、国家一类科研院所、上市公司。
很多汽车的测试视频,为了不暴露移动式壁障车(就是另外那辆车)的实际品牌,都用白底蓝字“中国汽研”涂装作为伪装。
对于中国汽研来说,要是被扣实“造假”、“做手脚”,也是断生路和领导官路的状况。
很明显了,三方都是没有什么让的余地,忍一时风吹浪打,退一步万丈深渊。
02
故事开始。
7月29日晚,理想举办i8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首款纯电动SUV,新车将于8月20日开始陆续交付。记住,i8是全新车型,8月20日才开始交付。
发布会现场,播放了一段理想 2吨多的i8与一辆标注8吨的卡车碰撞的测试视频。
在碰撞测试视频中,理想i8车型和卡车正面对撞时,卡车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出现明显的分割,驾驶室几乎倒在理想i8车型的前车窗上。
报告显示i8这边:A柱、B柱、C柱、门梁均无变形,气囊全部打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
开头说了,怎么撞出这个结果,这篇文章不讨论。为什么理想要发视频,这篇文章也不讨论。
我们主要分析,发都发了,大家准备怎么收场。或者,准不准备收场?
03
发布会现场播的视频,用作测试的车辆方向盘没有打码,网友很快就锁定了是乘龙卡车。
关于理想没打码是怎么回事,是故意的吗,这篇文章也不讨论。
但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对家”,以及对家也不是什么软柿子,故事就好看了起来,传播声量也大规模上扬,俗称,有流量了。
观察舆情,并不复杂。就3个方向。
方向1:相信测试结果,感叹乘龙不行,要避雷。
方向2:不相信测试结果,觉得理想把大家都当白痴了。
方向3: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不仅去乘龙那边告状“大龙子,有人蛐蛐你”,还想看有活人上阵的再次对撞。
有点尴尬的是,说理想真厉害的不多。
04
与以往案例公众花式评论不同,这次网友贡献度不大,话题似乎都是几方当事企业自己推动的。
在开始的几天里,理想和东风乘龙,双方都没把这事儿当作需要进行消除影响的“负面”,没有要降热度降权重的想法,而是注重于承接热搜带来的流量。
先看乘龙这边。
“乘龙卡车”是验明正身的品牌方官方号。考虑卡友的属性,“乘龙卡车”粉丝数量最大的社媒阵地应该就是抖音。
以“官号回复评论”的形式,进行信息输出,可以认为就是代表官方态度。
网友:“理想把你创飞了。”
乘龙卡车:“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么样?”
网友:“真的连理想都撞不过吗?”
乘龙卡车:“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一眼假啊,驾驶室锁止必要性损坏,导演安排的。”
网友:“你也发对撞视频吧。”
乘龙卡车:“正在处理。”
网友:“法务部还不行动?”
乘龙卡车:“正在处理。”
05
关于使用官方账号“发言”,讲几个点。
1)官方账号所有发布(包括原发和互动),都被认为是代表企业立场和意志的。换句话说,效力跟正式声明一样。
2)公关使用官方账号以非正式声明的形式,通过留言互动进行信息传递,要么是为了表示“这个事儿不重要,随便回一下得了”,要么是为了赶时间尽快给个说法。
我不反对东风乘龙用“回复”形式对于测试结果表示不认同,并且摆出“硬刚”态度进行回击。
但是作为公关,看到回复里的“被摆了一道”“导演安排的”等说法,打了肉毒的眉头都要能皱起来了。
这不是可以轻易说的话啊,怎么就轻易说了呢?
然后,因为写稿子要用,我们想去抖音核实一下,发现已经都不见了。
翻看“乘龙卡车”官方号,i8发布会前最后一条内容是7月25日的,底下没有相关留言。7月30日发的是自家安全性相关视频,也没找到相关留言评论。
乘龙卡车这是把自己回复的,藏起来了?
多说一句,官方账号的日常操作都在“小编”手上。
我们遇到过太多喜欢自由发挥的小编,很多企业的机制也不完善。小编翻车案例之前已经写过《小编们闯下的“塌天大祸”,企业终究承担了所有》,自己看吧。虽然现在这些留言没了,但是根据东风乘龙后续的表现,个人觉得不是当时小编自己作妖,更像是贯彻了企业的意志。
06
理想这边。
一大波人已经去给乘龙卡车告状了,乘龙也没有要咽下这口气的意思,理想在发布会第二天,还是按照“标准传播”模型进行传播。
发布会上的几个重要内容,肯定是要拆成单条,再发一发。
i8与乘龙对撞的视频,给方向盘打码之后,也是照旧发了。
这集熟吗?前几天平头哥曝光亮证姐,也是先发了没给车牌打码的视频,警察找上门了之后,重新传了打码视频。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看到同事给我的资料里面写着“重卡”,按照我一贯有把柄必抓的个性,立刻指出:8吨不是重卡哦。自重加载重超过14吨,才算重卡。
同事给我甩了一张图:理想自己说的。
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测试视频,全程也是用了“重卡”。“重卡”这词,是非用上不可的吗?
07
当然,在微博认证的两位“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的下场,也蛮好看。
本来,网友再怎么喊“再撞一次”,也只是梗。
两位产品线负责人应该是看封面新闻这篇“理想独家回应”的报道特别顺眼,不仅转发,还直接约复测。
如果之前公关部不知道,这2位的发言,就是企业内部管理有问题。
如果之前公关部知道,这2位的发言,应该就是代表企业的意图,只是用产品线负责人“谢邀”的形式,传递出来。也意味着理想在舆情端依然没有降温、降热度的意图。
而实际上,2人发的微博,确实对于舆情持续上升有相当大的拉升作用。
为什么封面新闻这篇文章,备受亲赖呢?
除了“独家回应”,理想还强化了一个重要信息“测试是第三方做的”。
再说一遍,不管渠道怎么变化,企业获得了多少自己直接与公众沟通的机会,在公关上,“第三方”有着无法撼动、不可替代的地位。
注意看措辞:“理想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
这个“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当然就是印在卡车车身上的“中国汽研”。
再再说一遍,公关超超超超超超喜欢“第三方”的。
09
中国汽研被拉下水后,也做了一次简单回应。
九派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又是证券部工作人员做的回应,应该打的是投资者热线。
中国汽研回复有几个关键信息:“不会因为(哪一方)是客户,去刻意调节车辆参数。”但是对于用了什么标准,含糊其辞。
更重要是,埋了个雷,说“测试卡车是一辆全新车”。
10
来看乘龙卡车这边。
正式回应之前,先放了一些自己的安全性测试相关内容。
这是抖音的,7月30日晚上9点多发的。
微博是在7月31日早上9点多发的。
这类外围内容发布,也算是比较常见的操作方式。
提醒一下,我在培训时候经常说,这种“证明自己”的材料,要在没有出什么事的时候准备好,有舆情了直接拿出来发。
11
7月31日晚上近8点,乘龙卡车在微信,抖音,微博官方账号,同时发布《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关于某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正式回应。上下滑动查看全部没有点名理想,一直用的“某品牌”。
有人说这不硬气。这么说的,大概率没怎么接触过法务部。
东风柳汽正式出面,对于事情的指控是“侵权”。
关于事实的描述是“未经授权发布并扭曲其乘龙卡车碰撞视频”,法律上的罪名是“构成侵权且涉嫌违法。”
同时,东风柳汽认为测试“与实际场景运营存在严重差异,发布与公众认知的正常碰撞结果偏差较大的碰撞视频”。这个描述,跟之前账号回复评论的“有人做局”其实是一个意思,指责,这是故意测出一个不符合现实状况的结果。
注意,关于测试是否合规,以及有现实意义,也是几方争辩的重点。后文还会反复出现。
东风柳汽认为造成了2个影响:
1)“贬低我司品牌形象,”
2)“容易对广大车主造成误导,形成安全隐患。”
这份声明,挺完整的,也都说在点子上了。
不过,东风柳汽表述的与公众认知基本一致,所以这份声明难度不是很大。想体会难度的,可以看看上一篇写爱康国宾的。12
虽然看上去正式声明只是发了一次,其实,东风柳汽官方动作不断。
当天晚上的乘龙卡车抖音直播间,也是不断提及此事。
不过,与声明的严谨性相比,主播的口播里,出现了大量额外阐述。比如,主播说“不要相信视频的特效,您亲自验证刹车性能和紧急避障,才是真正的生存答卷。”
被媒体抓到之后,挂了词条。
前面我们说了,抖音可能是东风乘龙最重视的社媒平台,是作为主阵地在打的。
在事件发生后,乘龙卡车几乎保持着天天直播的频率,而且直播间人数也比之前多了很多。
看看8月1日这一天,东风乘龙忙了些什么。
8月1日早上8点,乘龙卡车微信公众号发布海报,喊话“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而是我们每一程切实的守护”。
8月1日晚7点,乘龙卡车抖音账号发布视频,告诉你“驾驶室锁止结构”是怎么回事。是的,装一下卡车头都掉了,是个巨大的攻击点。
8月1日晚7点半,乘龙卡车微信公众号发布《致乘龙卡友的一封信》(他们公众号一天可以发多次耶),呼吁车友对当下舆情保持冷静,并对乘龙卡车的安全性能再做进一步的保证,并感谢车友长久以来的信任与支持。
同时,反手一顶破坏“反内卷竞争”,与“清朗行动”对着干的帽子,给到对方。
8月1日晚8点,乘龙卡车官方抖音账号发布视频,介绍自家旗下的东风柳汽全系车型,并配文“东风柳汽全系车型申请出战”。
看完我只觉得,传播部门工作量不小啊。
第二天一觉醒来,两眼一睁,继续干啊。
8 月 2 日早8点,乘龙卡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乘龙卡友说 | 用户刘师傅:乘龙龙骨结构,关键时刻能救命》。
“乘龙卡友说”是乘龙卡车公众号的固定栏目,以往的文章内容多为分享车友日常故事。这次推送的内容,聚焦于一位车友的事故经历:刘师傅在遭遇意外时能毫发无伤,正是得益于乘龙 M3 配备的龙骨式框架结构驾驶室。
文章中不仅详细阐述了这一驾驶室结构的安全性能,还提及事故发生后乘龙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售后服务的响应过程。
8月2日早9点,乘龙卡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张后来广泛传播的海报《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直到半夜,乘龙卡车官方抖音账号还在发视频,回应网友的评论,并再次宣传自家产品的安全性能,并配文“安全不是作秀,乘龙只焊真骨”。
8月3日,还在继续。这篇文章字好多的锅,我都不想背了。
8月3日下午1点,海报还是来了。乘龙卡车微信公众号发布《龙的脊梁,无惧挑战》。
微信公众号次条发布《硬核实力,可靠品质——乘龙车型B10寿命性能可靠为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东风柳汽官方连续4天不间断下场回应理想,也直接上了个抖音热点榜。
我做危机处理,其实很讨厌一个词,叫做“转危为机”。东风柳汽这个,是不是有点转化的不错的意思?
其实不是,因为对于乘龙卡车来说,原本就不是舆情上无法处理的“危机”,甚至,理想和中国汽研那边危机程度更深一些。
这种情况,更加接近“泼天富贵”。
更积极的,其实是乘龙卡车的经销商们。
“乘龙卡车王公子”是其中最积极、最广泛传播的。
事情发生之后,兢兢业业引流。
王公子发了不少视频。
包括,准备了一辆理想汽车和两辆乘龙卡车,声称全网招聘理想驾驶员,进行复测。
前面我们说了,i8还没交付,市面上没有i8。在王公子这里,这都是不重要的细节,只要是理想的车就行。
然后,王公子还代表乘龙车主,向理想车主下了“战书”,全网寻找理想车主进行复测,并且自制了“市场卷我两三年,我愿出车做科研”的标语。
这类账号,在抖音上还有一大把,都是喊打喊杀、你死我活的画风。
我看完脑子嗡嗡的,不能只祸害我一个,也要给你们看看。
最后再说一句,我不能明确列给你们看平时为企业处置危机时,经销商是怎么惹祸的。但是,车企被4S店搅合地一发不可收拾的案例,也有大把,可以去看。
18
在乘龙卡车的“疯狂输出”的4天里,理想似乎只在7月31日应战了。
我们看了一下理想的抖音账号。
7月29日发布会当天,理想抖音账号照常推送理想 i8 的产品宣传内容。
7月30日,碰撞测试相关视频“依旧”见网。但是,后续一系列理想 i8 的宣传视频,评论区也均设置了仅互关好友评论的权限。
直至8月3日,理想抖音账号才彻底放开了评论区回复功能。
微博账号类似,8月2日停了停。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很明显了,理想根据舆情反馈,在应对策略上做了调整,放弃了“承接争议流量”的想法。
我们也都知道,发布会后应该是密集宣传期,i8的节奏还是被打断了。MEGA当时也是。
8月3日,是个节点。
周日的大晚上,理想和中国汽研前后相差11分钟,发出声明。
22点01分,理想汽车官微发文《关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说明》,从测试原因,测试表现,舆论影响三个角度回应该事件。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声明很长。理想在回应策略上也是准备展开说说的形式,进行解释说明。
平时看我们文章的同学,会发现我对信息有效传播程度极其绝望,经常会说“解释没用”。
这里,我再补充一句,“解释没用”是为了让你理解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解释没用”的推导结论不是“算了”,而是“没用也要解释”。
再说一遍,企业没有所谓的“自证陷阱”。企业遇到问题,就是主打解释说明,只是怎么进行解释说明的问题。
理想回复的几个重点:
1)不是你们想的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正面去撞大卡车,只是为了“验证理想 i8 所采用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的实际表现。”“从碰撞测试结果来看,理想 i8 的安全性能得到了充分印证。”
2)没做手脚,不是特效,“理想汽车高度认可中国汽研的专业检测能力与测试过程的公正性,坚信该机构出具的碰撞测试数据及结果具备科学权威性。”
3)理想不是要搞乘龙,双方“不存在竞争关系”,“对这一央企标杆始终心怀敬重”,“绝非针对其他品牌进行产品质量评价,其测试结果也不应被曲解为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的论断”。“理想汽车将积极响应国家反内卷号召,与行业同仁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4)关于“小车碰撞大车”,理想也不认是自己“头上插角”硬搞出来博关注的,是“主流车企普遍采用的测试与宣传方式”。
这里吐槽一句,理想大哥,别人家虽然也撞了大车,但是没撞赢啊。
22点12分,中国汽研微信公众发布声明,回应理想i8的测试。
说是“正好”就差11分钟发布,好像不太可信,双方可能是有对时间。
看下内容: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增量信息不多,我们知道了:
1)100kmh相对速度里,理想i8的速度为60+2kmh,乘龙卡车的速度为40+2kmmh。之前包括我这种想算动量冲量的,只能用50对50,现在可以再算一遍了。
2)这种当对照组的车,学名叫做“移动式壁障车”。这次被当作移动式壁障车的乘龙卡车,是“随机购买的二手车”。
等等,7月31日采访里不是说新车吗?
这种“对不上”的信息一出现,在公众眼里就是“出尔反尔”“有猫腻”“不可信”的铁证。
作为长期被虐有经验的公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猪队友”。
最被公众质疑的点:卡车头为什么会掉下来,锁扣为什么没发挥作用,只字未提。二手车连个有用的锁扣都不配拥有吗?
读完整个声明,个人感觉中国汽研发这个东西的主要意思就是:你们别瞎说哦,“中国汽研将保留对恶意解读、误导传播的平台和个人媒体的法律、声誉的追诉权。”
顺便扣一个字眼,追诉权主要用于刑事诉讼领域,指的是国家(通过检察机关等)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其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
中国汽研所主张的“恶意解读、误导传播”,还是个民事吧。
能不能有个严谨点的法务啊。
21
翻了一下舆情,理想和中国汽研发布声明的作用,确实并不明显。
大家的反应还是“别逼逼”,光靠嘴说没用,测试惹出来的事情,只有另外一个测试可以解决,“以撞治撞”才是人间正道。
评论也是热热闹闹地全网蹲复测。
我在办公室问:舆情还是一边倒地只想看对撞吗?
同事:这谁不想看啊。
22
彩蛋。
为了稿子,我们特意去找了找各家非要去撞人家大卡车的视频,是有不少。
评论区里基本上看不到对各家车企产品安全性能的半分欣赏,满屏都是对碰撞测试真实性的质疑。
其中,方程豹豹8几个月前上市时,也发过对撞视频。但是没有引发过多反应。
这次,方程豹的合肥直营中心可能觉得机会来了,这波流量自己也得吃上一口,又把这个视频编辑了一遍,重新发了。
刚想给大家加上视频链接,就发现人家把视频删了,但是我们在官方账号找到了原视频,建议大家看下,不比理想的差。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你觉得,以后还会有车企发布卡车对撞视频吗?单选会,真实测试,可以放。会,这是很好用的传播方式。会,有流量为什么不要?不会,实际上很难撞赢大车。不会,“作假”测试经不住细究。不会,公众已经说什么都不相信了。根据测试结果来定。测试结果好,为什么不放?其他,评论区见。推荐:武汉大学图书馆门上文:完整复盘爱康国宾媒体沟通会来源:在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