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5日,老挝《人民报》和缅甸《金凤凰报》分别刊发了关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重要报道,内容涵盖昆明片区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以来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中的关键作用。
8月5日,老挝《人民报》和缅甸《金凤凰报》分别刊发了关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重要报道,内容涵盖昆明片区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以来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中的关键作用。
两国媒体对昆明片区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跨境合作方面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重点报道了昆明片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黄金通道”所发挥的重要战略作用。两国媒体的广泛传播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昆明片区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推动中老、中缅及东南亚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老挝《人民报》第10版整版报道截图
缅甸《金凤凰报》网站报道截图
以下为报道全文:
自2019年8月30日正式挂牌运作以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以下简称“昆明片区”)充分发挥其地处中国西南、毗邻南亚东南亚的独特地理优势,并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年间,昆明片区已迅速崛起,成为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区域经贸往来、深化合作的关键门户和前沿平台,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
聚焦制度创新、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四大核心领域,昆明片区取得了一系列扎实而亮眼的成效。昆明片区依托中老铁路这条国际大通道,并创新性地构建“四区联动”协同发展机制。这些举措有力打通并高效运营了一条连接中国腹地与东盟市场的“黄金通道”。昆明片区的发展路径和显著成果,赢得了老挝政界高层和主流媒体的高度聚焦与广泛赞誉,其探索实践被普遍视为深化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深化制度创新 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昆明片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制度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全国首创性的改革举措。目前,昆明片区已累计形成39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0项为沿边跨境特色案例,106项国家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和53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实施。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示范区
昆明片区首创的“三园一线”梯度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尤为引人注目。该模式通过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研发”、昆明片区“应用场景”和磨憨基地“制造”形成“上海研发+昆明试验+磨憨生产”的产业链条,极大提升了产业转移的效率和质量。
老挝计划与投资部老中合作委员会办公厅副处长甄达·占玛尼
老挝计划与投资部老中合作委员会办公厅副处长甄达·占玛尼对此高度评价:“昆明片区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是中老合作的‘桥头堡’,更通过制度创新将‘沿边跨境’特色转化为实际优势。”
此外,昆明片区在政务服务、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出的“电子劳动合同全程网办”入选全国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营商环境,还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优化营商环境 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昆明片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9年至2024年8月,昆明片区新注册企业增长2.2倍、外资企业增长1.8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倍,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7倍。其中,普洛斯、万纬国际等一批外资项目相继落地,标志着昆明片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法籍投资人Marc咨询业务办理流程
昆明片区还通过“四区联动”模式,实现了政策协同和资源共享。“四区”即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自贸试验区,通过联动发展,昆明片区在政策实惠、物流速度、制度优化和成本降低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持。甄达·占玛尼表示:“联动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现在‘四区’统一解决了四大痛点:经开区给政策实惠、磨憨-磨丁跨合区保物流速度、自贸区优化制度、综保区降成本。尤其是磨憨口岸的焕然一新,双向2车道扩至12车道,大大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
中老铁路的开通进一步提升了昆明片区的开放水平。作为中老合作的重要纽带,中老铁路不仅缩短了昆明与万象的时空距离,还带动了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1007万人次,运输货物超1260万吨,货物种类扩展至3000多种,覆盖老挝、泰国等10余个国家。 甄达·占玛尼分享道:“我至今记得2023年首次乘中老铁路从万象到昆明的体验:朝发夕至、平稳舒适,10小时跨越山海!这条铁路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以前协调跨境项目需频繁飞昆明,现在每月可乘高铁往返,当天就能与中方团队面对面开会,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推动产业升级 构建跨境协同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昆明片区积极把握国家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沪滇产业合作、推进王家营国际陆港建设,并依托“四区”联动机制持续发力,成功塑造了园区发展新优势,打开了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一系列努力在2024年结出硕果: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完成营业收入3761亿元;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95.6亿元,居全市国家级开发(度假)区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4%;新增经营主体2.63万户(同比增长32%),其中企业1.41万户(增长29%)。尤为突出的是,截至2024年底,全区经营主体累计达9.5万户(企业5.3万户),在3年内实现了总量翻番。
与此同时,昆明片区深化与磨憨、河口、瑞丽等关键沿边口岸的联动发展。这种紧密协作有效拓展了跨境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并成功构建起“前岸后仓”的贸易闭环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区域贸易的效率和竞争力。
老挝巴特寮通讯社副社长桑通·帕萨万
老挝巴特寮通讯社副社长桑通·帕萨万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昆明片区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其在制度创新、贸易便利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为老挝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机会。中老铁路的开通极大推动了两国贸易、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2024年老挝农产品通过中老铁路进入中国市场的运输量同比增长79%,这为老挝农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三园一线’模式与中老铁路的协同效应,使老挝企业能够更紧密地融入中老经济走廊的建设,共享区域经济发展的红利。我期待昆明片区继续发挥其作为物流枢纽和制度创新中心的优势,通过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和政策支持,推动中老及东盟区域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拓展对外开放 增强南亚东南亚辐射能力
昆明片区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昆明片区与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塔纳楞港、泰国罗勇工业园区的合作稳步推进,跨境电力交易、国际法律服务、东盟技术转移等综合服务辐射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老铁路的开通更是加速了昆明片区的对外开放进程。依托王家营西站,打造了辐射全省及东南亚的集装箱物流中心,王家营西站已开通“澜湄快线”“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欧快线”等货运品牌,跨境运输能力持续提升。
老挝留学生王伟在自贸区昆明片区注册旅行社
昆明片区还积极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2025年,昆明片区设立的“外国人来华投资工作专窗”累计协助27家外资企业完成注册登记,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老挝留学生王伟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2023年,王伟在昆明片区注册了云南老中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他表示:“自贸区帮助我完成了注册,还提供了签证、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昆明发展潜力大、气候宜人、靠近老挝,中老铁路的便利让我看到了中老旅游合作的广阔前景。”王伟还提到,昆明片区为他的创业之路提供了重要支持,他计划毕业后专注于发展公司,带动更多中老双向旅游。
五年探索,昆明片区以制度创新为引擎,以开放合作为基石,成功开辟了一条彰显中国特色、契合云南实际的沿边自贸发展新路。其成就不仅体现于亮眼的经济数据,更在于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有效发挥了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辐射带动南亚东南亚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桑通·帕萨万总结道:“昆明片区的发展为中老合作树立了典范,它不仅是经济的‘试验田’,更是友谊的‘连心桥’。其创新模式和开放实践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
面向未来,昆明片区肩负更高使命。将继续锚定制度型开放,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打造更高水平的沿边开放门户枢纽。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同时,积极贡献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持续输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昆明经验”,为促进区域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昆明信息港 记者马弘杨 洪俊杰/编译)
老挝语稿:
ຊ່ອງທາງທອງຄຳເຊື່ອມຈອດອາຊຽນ ສັກກະລາດໃໝ່ແຫ່ງການປະດິດສ້າງໃນການພັດທະນາ - ເຂດການຄ້າເສລີພາກພື້ນນະຄອນຄຸນໝິງ ສ້າງພື້ນທີ່ເປີດກວ້າງຕາມຊາຍແດນ
来源:昆明信息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