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日,徐州队主场对阵扬州队这场比赛前,徐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出现别开生面的一幕:拳风呼啸,彩旗猎猎,200名来自沛县的武者组成武术方阵,以气势如虹的传统武术表演点燃全场。他们手中的大刀寒光凛凛,双拳虎虎生风,这支队伍用短短几分钟的表演,展现出沛县这座“全国武术
8月2日,徐州队主场对阵扬州队这场比赛前,徐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出现别开生面的一幕:拳风呼啸,彩旗猎猎,200名来自沛县的武者组成武术方阵,以气势如虹的传统武术表演点燃全场。他们手中的大刀寒光凛凛,双拳虎虎生风,这支队伍用短短几分钟的表演,展现出沛县这座“全国武术之乡”两千多年的武术传承。
沛县武术方阵表演。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千年武脉,气贯长虹
沛县武术队带来的这场表演,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恢宏磅礴,他们甫一亮相,一股源自历史深处的凛然之气便席卷全场,一招一式间流淌着沛县作为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的独特气魄。
“沛人自古尚武,民喜佩剑以自卫。”据《沛县志》记载,早在汉代,这片土地上便已兴起民间习武之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历经两汉“尚武崇文”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基因。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栖山石塘南侧汉墓中发掘出铁剑、对枪舞剑等文物,为沛县悠久的武术文脉提供了实物见证。这些两千年前的兵器,无声地述说着沛县尚武精神的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沛县武术迎来鼎盛时代。在镖局兴盛的推动下,大洪拳、梅花拳、少林拳等众多流派在此生根发芽,逐渐形成了“十步之内必有武馆”的盛况。
1971年,沛县成立武术班和武术协会,全县各乡镇设立武术分会,兴建武术馆,开设教武场599处。当时,全县经常参加武术活动者达12万人,武术在田间地头蓬勃生长。
如今,在沛县,全民习武已蔚然成风,武术成为深入民间的“活态文化”,习武者身影随处可见,武术学校、拳社林立,形成了完善的非遗传承保护体系。沛县还将武术全民传承的根基深植于公益课堂。今年5月,沛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启动全民健身技能公益培训班,免费开放3个月。课程涵盖大洪拳等本土特色拳种和太极拳项目,报名人数迅速突破200人,课堂座无虚席。
新生力量展锋芒
在徐州奥体中心的表演场上,200名武者中青少年占了五分之四。18岁的队员张华龙坦言:“我们每天训练超过10小时,手上的茧子磨破了又长,就是为了这几分钟的完美呈现。”
这支队伍从组建到演出仅用了10天时间,沛县文化馆馆长王宝红作为方阵领队,回忆起筹备过程仍心有余悸:“一开始我心里真没底。”队伍的选拔标准也极为严格,不仅要考察武术功底,还要测试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接到任务时已是暑假期间,许多学生已经离校,组织者连夜联系全县多所武术学校负责人,第二天便启动选拔工作。
沛县少林文武学校校长孟宪军透露,为不影响演出效果,学校专门调整暑期集训计划,投入最优秀的教练团队。“孩子们每天早晨8点开始训练,下午5点才休息。三伏天里,训练场地面温度超过35℃,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赛前沛县武术表演所传递的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核与当晚徐州队在赛场上拼搏奋斗的表现形成了绝妙的呼应。上半场尾声,扬州队率先进球,1:0领先,战至第59分钟,徐州队姜伟头槌破网,顽强扳平比分。当计时器指向补时阶段,平局似乎已成定局。然而,就在第94分钟,一记石破天惊的远射如炮弹般直挂球门死角,徐州队2:1取胜。“永不言弃,战至终章”的彭城风骨,成为徐州精神的又一标签符号。
“选择在‘苏超’展示沛县武术,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次创新尝试。”沛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志永表示,沛县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赛事的融合路径,通过足球这样的全民运动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沛县武术的独特魅力。
在竞技赛场上,沛县武术同样成绩斐然。7月29日,第十二届亚洲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江苏省江阴落下帷幕,来自沛县少林武校的16岁少年邢子恒以精湛技艺和顽强斗志,在男子青年组48公斤级决赛中力克强敌,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第十二届亚洲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颁奖仪式。图片来源/徐州体育
武通四海,功夫无界
沛县武术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每年夏天,沛县武术兵道研究会会长潘霜喜都会迎来几名“洋弟子”。西班牙籍教练布鲁诺痴迷中国武术三十余年,在马德里经营三家武馆,近五年来,他每年都带弟子远渡重洋前来进修。“中国的功夫不仅仅是功夫,其中包含很多中国文化。”布鲁诺道出了众多外国武术爱好者的心声。据潘霜喜介绍,今年还有多批外国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这些“洋弟子”成为沛县武术在海外的传播者。
在人才培养方面,沛县创新推出“武术+职业教育”模式。近40年来,沛县武术协会会长邓守超致力于武术研究推广,他的武校让数十名毕业生凭借武术特长进入安保、影视等行业,每年都有学生被全国各大院校录取,传统功夫成为实实在在的“就业通行证”。
沛县武术的传承正呈现跨界融合之势。在沛县体育中学,“体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正在创造更多可能。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该校开设田径、足球、跆拳道、拳击等多个运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2006年都灵冬奥会,从沛县走出的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上,为中国实现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习武打下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是转型冰雪项目的重要基础。”沛县体育中学教练马辉道出了其中的关键。自1964年建校以来,该校先后培养输送了6000多名运动员,走出了韩晓鹏、齐广璞等29位世界冠军和200多名全国冠军。
如今,沛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武术+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举办各类武术赛事,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前来“以武会友”。传统武术与健身养生、文化演艺等产业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沛县,武术不仅是招式,更蕴含文化基因,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是挺立在天地间的脊梁,是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磅礴气魄。这份源自历史深处的力量,必将伴随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腾飞,响彻未来。
文/袁昕
资料来源:沛县发布、徐州发布、徐州体育、新华日报、沛县新闻广播、无线徐州、沛县教育、新华网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