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发现一幅残纸,还原古代书法真容,比王羲之的字迹还要古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8:20 1

摘要:关于中华书法,我们普遍认为,王羲之的字迹最是古法,且最受欢迎,实际上,这是唐朝之后,才出现这种情况,早在汉晋时期,篆隶和碑作,占据着主导地位,王羲之的书风秀逸,偏为柔和,与当时审美不符,并非主流风潮,甚至有一段时期,王献之的书法要胜过他。

关于中华书法,我们普遍认为,王羲之的字迹最是古法,且最受欢迎,实际上,这是唐朝之后,才出现这种情况,早在汉晋时期,篆隶和碑作,占据着主导地位,王羲之的书风秀逸,偏为柔和,与当时审美不符,并非主流风潮,甚至有一段时期,王献之的书法要胜过他。

南梁陶弘景,就记述:“比世皆知高尚子敬,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除此之外,楼兰发现一幅残纸,还原古代书法真容,同时此帖的问世,也证明,王羲之的秀逸之风,并非他所独创,而是早就产生,与古拙相融合,这种气象和技法,比王羲之的字迹还要古老,乃是当时主流。

此作就是《李柏文书》,1909年冬,日本探险家橘瑞超,在罗布泊西岸,楼兰故城夯土墙隙中,发现数团碎裂古纸,经过拼凑和修复,以及专家的研究,和资料对比,确认这是国现存最早的纸本信件——《李柏文书》

李柏是凉时西域长史,这是写给焉耆王等几个国王的信件,大概东晋咸和三年成书,统共分为3篇,均是罕见的墨稿,稿一墨色斑驳,仅存片段,稿二墨韵沉厚,残存9行,稿三飞白纵横,余12行,既然是3幅作品,书风方面,自然有所差异。

第一幅跟第二幅的风格,偏为古雅温润一些,起笔尖锋切入,中段毫锋拧转,墨色由浓至淡,自然渐变,而且加入腕部旋压的动作,汉晋时期,人们写书法,多用平动笔法,而此书的字迹,绞转笔法已经出现,为后世王羲之的大量适用,奠定了基础。

至于第三幅作品,则是拙质气息品味浓重一些,笔画醇厚拙质、遒劲刚健,充满着古雅气息,尤其是枯涩的笔画,更给人苍茫之感,除了笔法精妙,书风已出现秀逸之象,第二幅作品,还跟王羲之《姨母帖》相似。

正因如此,日本的学者认为“它和王羲之联系在一起考虑,更增加了其重要性,对于理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王羲之书法提供了参考”,又言“兰亭序书法也就是那个年代的随手体,王羲之也没有多少高明之处,只不过名人拉动书名罢了”,目前《李柏文书》藏在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

您对《李柏文书》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五体八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