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有效遏制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减轻群众婚嫁负担,提升婚姻幸福指数,中宁县聚焦机制完善、宣传引导、制度保障及惠农激励等多个维度,有力推动了社会风气向好发展。
为有效遏制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减轻群众婚嫁负担,提升婚姻幸福指数,中宁县聚焦机制完善、宣传引导、制度保障及惠农激励等多个维度,有力推动了社会风气向好发展。
完善机制强监管,培育文明新婚风
中宁县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活用“乡镇党委-行政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对全县14800余名农村适婚青年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信息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组建由乡村干部、无职党员等人员构成的145支婚姻劝导员队伍,协同184名驻村干部开展工作。目前,全县所有举办婚丧事宜的党员、公职人员、村干部等均已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借助县融媒体中心和新媒体矩阵,制作H5动漫、广播剧、短剧等新媒体产品,宣传一批“零彩礼”“低彩礼”典型事迹及抵制高额彩礼的经验做法。依托“村村响”广播和“文明杞乡”平台,高频传播移风易俗理念,累计发布动态1000余条。构建“宣传+文化+激励”立体化推进体系,指导各乡镇和文艺团队编排方言广播剧《让婚姻始于爱 让彩礼归于礼》、动漫视频、情景短剧等,让文明婚俗理念深入人心。“5・20”期间,举办中宁县第二届“缘定杞乡・爱筑丰安”集体婚礼,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简约风格结合,为8对新人打造新式婚典,引领“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潮流。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通过20余场公益说媒、青年联谊会等,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新风交融。举办“移风易俗扬新风文明新风代代传”主题活动,宣介第二届“幸福到万家”移风易俗示范户,弘扬20位“好婆婆”“低彩礼”等先进典型的崇德向善风尚。
健全制度强约束,法治保障聚合力
以“村规民约”修订为契机,组织全县133个村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实际全面修订“村规民约”。深化“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将高额彩礼治理成效纳入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考核,2024年评定的129个三星级及以上村党组织均未出现高额彩礼等情况。并将“低彩礼”“零彩礼”作为社区工作者考录“加分项”,提高适婚青年抵制高额彩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此外,中宁县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为抓手,依托乡镇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常态化排查婚恋家庭涉农村高额彩礼等领域问题,成功调处化解526件婚恋家庭纠纷,成功率达98.87%。并在全县“法律明白人”骨干专题培训班上举办“推动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专题辅导,为参训的154名“法律明白人”提升工作水平及能力。
惠农增收巧发力,激励保障固成果
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观念转变。对“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及女方父母,在温室大棚租赁、种苗购买、养殖补栏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抵制高额彩礼、践行简约婚礼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累计向7户新婚家庭兑付价值1000余元的生活用品。
今年以来,中宁县重点区域农村平均彩礼为10.04万元,下降41.96%,非重点地区为7.29万元,下降1.35%。中宁县“低彩礼”73对,已颁发证书35对;“零彩礼”15对,已颁发证书6对。
中宁县在治理农村高额彩礼工作中,通过多维度发力,不仅有效降低了彩礼金额,更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婚恋的良好氛围。(通讯员 张春霞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