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散文】平凡的回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6:49 1

摘要:重拾《平凡的世界》,书页翻动间,仿佛搅动了黄土高原上沉积的岁月风尘。孙少平啃着高粱面馍馍蹲在校园角落的侧影又一次撞入眼帘,那身影沉甸甸如化石,重重压在我心上——眼前顿然浮现千万年前蹲踞荒野、默默吞咽粗粝食物的祖先。他们似乎隔着万载时光,在文字的间隙里低语,诉说

重拾《平凡的世界》,书页翻动间,仿佛搅动了黄土高原上沉积的岁月风尘。孙少平啃着高粱面馍馍蹲在校园角落的侧影又一次撞入眼帘,那身影沉甸甸如化石,重重压在我心上——眼前顿然浮现千万年前蹲踞荒野、默默吞咽粗粝食物的祖先。他们似乎隔着万载时光,在文字的间隙里低语,诉说着亘古相通的生存真谛:平凡之中自有坚韧的骨力,平凡之内亦涵养着无垠的生机。

少平就着清汤寡水的菜汤吞咽高粱面馍馍的图景,像一根深长的木楔,深深嵌进黄土高原的历史肌理。这岂是他一人的窘境?那片厚实的黄土地上,世代人们皆如此,在艰难中咀嚼生活,如同贫瘠土地上挣扎扎根的草木。书页缓缓翻动,如黄土地般层层剥落,显露出深处无数个“少平”的模糊身影——他们像土地一样沉默,也像土地一样承载着所有重量。

双水村的人们在烈日下与旱魔搏斗,汗珠如雨砸进干涸的田垄,溅起微尘。汗水蒸腾,焦渴中咬牙支撑的身躯,与我脑海中盘桓的景象渐渐重叠:祖先们在洪荒大野围猎奔袭,于莽林之中垦荒播种。那时他们直面饥饿的獠牙、猛兽的利爪;而双水村人对抗的,是旱魃的炙烤、命运的无常。生存这道终极考题面前,人与土地的搏斗,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世代如孙少安者,肩扛锄头,脊背弯曲如犁沟,沉默无言地在艰难中开掘生存的罅隙。

那些从祖先手中传递的生产器具,是无声的证人。孙少安握紧的锄头在田间起伏,每一次落地都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夯入大地深处的叹息。这锄头,这工具,这双手,这劳作的姿态,岂是此刻才有?它如一条潜行的暗河,从远古流淌至今,在无数代人的双手中默默传递。旧石器时代祖先们用粗笨石斧劈向混沌;青铜的光芒闪烁在祭器与农具之上;直至铁器铿锵,文明的脚步才得以迈得更为坚实。人类生产工具漫长的演化史,正是平凡生命以血肉之躯与岁月角力,在日复一日中刻下的深深印痕。

少安的妻子贺秀莲,在砖厂没日没夜地劳作,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家人,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她手中的活计,如经纬线般密密织入艰难生活的布匹。读至此处,眼前便浮现远古穴居炉火旁操劳的女人:翻动烤肉的树枝,磨碎坚硬的谷物,缝制御寒的兽皮……这些琐屑动作,如滴水穿石,在漫长岁月里悄然凿开文明的河道。人类历史岂仅由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构成?支撑文明身躯的骨架,正是无数个贺秀莲在炉灶边、灯下,用千万次重复的平凡动作,如春蚕吐丝,一寸寸编织而成。

田福军凭一腔孤勇与热忱,在体制的厚重壁垒间艰难凿开一丝缝隙,试图引进变革的微光,这无疑是不凡的壮举。然而,若没有双水村土地上无数个孙玉厚老汉,没有如蚂蚁般辛勤的少安、少平兄弟,没有默默燃烧的贺秀莲们,田福军纵有凌云志,也如孤悬虚空。非凡的高台,终究奠基在平凡者的脊梁之上。祖先那宏伟的史诗,不也是由无数湮没无闻的个体,用其卑微却坚韧的日日夜夜,一砖一石垒筑而成的吗?

少平在幽深矿井下,借着微弱的矿灯光,埋头挖煤。他弯腰的身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目光所及不过眼前数尺煤壁,灯光微弱,照不透前路的混沌。这情景,令人心悸地折射出人类祖先在漫长蒙昧岁月中的处境——他们如踯躅于黑暗甬道,目之所及不过方寸,手中紧握的唯有当下那点微光。可正是凭借这微光,凭借那看似无望却日复一日的摸索,他们终究凿穿了万古长夜。少平在矿井下的黑暗与坚持,不正是人类在历史甬道中蹒跚前行的缩影?每一次平凡之镐的落下,都在为凿穿眼前的混沌积蓄力量。

当孙少平在幽暗矿井挥汗如雨,田晓霞正以记者身份走向这地心深处。矿灯微弱如豆,映照着矿工们黧黑的面庞,也照亮她笔下流淌的文字。她记录的,岂止是煤尘与汗水?那是现代版“少平”们不屈的脊梁,是与黄土高原上挥锄引水的少安们同样古老的生命搏击——当她在采访本上一字一句记下矿工们普通而又平凡的故事时,笔尖的沙沙声,竟与远古洞穴中母亲在兽皮上刻画日月星辰的指尖摩擦声遥遥应和。人类精神的丝线,从未因时间而断绝。

更令人震颤的是她最后的抉择:洪流咆哮如远古猛兽,吞噬村庄与生灵。田晓霞纵身跃入浊浪,将生的希望推向孩童。这电光石火的瞬间,与千百年前某位不知名的母亲在洪水或猛兽前以身护住怀中婴孩的本能,何其相似!这并非英雄主义的孤绝表演,而是深植血脉中对平凡生命最原始而神圣的守护承诺。她以年轻生命完成的,正是对人性深处那最古老、最朴素价值的终极确认。

在《平凡的世界》宏大而厚重的历史背景下,田晓霞就像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一束光,温暖着少平,也温暖着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读者。这束光,既照亮了矿工在矿井中的喘息,也烛照着人类文明的幽深源头——那是远古洞穴中第一簇驱散寒冷与恐惧的篝火,是漫漫进化路上点燃的文明星火。

合上书,无数鲜活的身影在我眼前跃动:田润叶、郝红梅、孙兰花、王满银、金波……回神时才发现,窗外城市灯火如繁星闪烁。置身这“现代”繁华,手指所触、目光所及,似乎早已远离黄土地的艰辛。然而,这满目琳琅、秩序井然的“不平凡”,其根脉何尝不深植于千万平凡人在岁月中千万次挥臂、千万次尝试的厚土?我们今日享用的每一粒精米、每一寸布帛,乃至这灯光下的书房,无不是远古以来无数双平凡的手,在时光里反复揉搓、捶打、堆积而成的果实。

此刻,我坐于书桌前,灯下翻阅的岂止是小说?手指所抚,仿佛触及祖先于莽原掘出的第一道沟壑,窑洞壁上的第一笔刻痕,炉火旁捻动纤维的第一缕耐心。平凡日子的重复劳作里,沉淀着支撑非凡诞生的所有力量与重量。

平凡者的坚持,早已如远古的锲刻,深深嵌入时间的岩层。纵使时代之河奔涌向前,那些无声的敲击、坚韧的俯首、重复的耕耘,却始终在河床深处持续回响——它们正是大地之下永恒的心跳。

在亿万平凡如尘的呼吸之上,人类历史才得以穿越幽暗,一寸寸向光明延伸。

白雪,甘肃天水人,现定居青海大通,热爱文字,喜欢阅读,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