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即用”的AI长什么样?我们在WAIC找到了样本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6:56 1

摘要:这一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7万平方米的展厅里格外清晰——人们对技术本身的好奇正在消退,新的侧重点是寻找值得托付的系统:用得起、连得通、不泄露隐私,也不被算法摆布。

星辰大模型背后,天翼AI的可信底座。

作者|田思奇

编辑|栗子

在AI飞速发展、智能硬件遍地开花的2025年,对普通用户来说,真正的门槛其实只有两个:我能不能即开即用?我能不能放心交互?

这一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7万平方米的展厅里格外清晰——人们对技术本身的好奇正在消退,新的侧重点是寻找值得托付的系统:用得起、连得通、不泄露隐私,也不被算法摆布。

在上周人潮汹涌的上海世博展览馆,一副轻巧的AI眼镜成了本届WAIC的热门展品。它吸引人群围观的原因很直接——操作简单、响应自然,终于能让人抬起头和世界互动。

这副来自中国电信天翼AI的智能眼镜,仅重38克。只需一句“小辰小辰”唤醒,它就能实现拍照录像、识别文物、分析食物热量、翻译多语对话等多重功能。体验者无需掏出手机、打开APP,只需开口说出需求,答案便即时通过AI智能助手小辰在耳边播放。

它背后的价值不在于功能的叠加,而在于重塑了人与AI之间的交互路径。从终端交互到平台响应,从模型理解到场景决策,天翼AI正在构建一个人人都可感知、可接入、可信任的智能网络。

从让人抬起头即时交互的眼镜,到会主动提醒诈骗风险的手机,再到复刻父母声音的智能玩偶,这套产品与生态的背后,是作为“AI国家队”的天翼AI在用全链路自研为这份承诺背书。它重新定义了“普惠”的含义:不仅要易得,更要可信可控。

过去的人工智能多以算法形态存在于后台系统。但如今,人们更期待AI不只是计算机中的一段代码,而是就在手边的工具。

在WAIC的天翼AI展区,观众往往首先被智能眼镜吸引——不仅因为它体积轻巧,更因为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嵌入日常、无需学习成本的智能使用方式。

售价1999元的天翼AI智能眼镜看起来非常日常——黑色半框、轻巧,没有科幻电影里炫酷的光效和投影。但真正戴上后,体验者很快意识到,它的设计初衷并非单纯展示技术,而是处理日常中频繁但重要的小任务。

看展时,人们不再需要扫码或查资料,只要说一句“小辰小辰,这是什么”,眼镜就能自动识别博物馆的文物并提供语音讲解;走进夜市,用语音拍照,小辰就会在耳边播放热量和营养建议;在国外旅行时,也能通过小辰进行实时中英互译。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都可以呼唤“小辰小辰”即刻拍摄留存。

与其说这是一副眼镜,不如说它是一扇用AI打开世界的窗口。

要让这个窗口真正“抬头即用”,背后的技术部署并不轻量。该眼镜内部搭载了高通骁龙AR1芯片,集成一颗12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支持拍摄1440P/30帧视频,还配置了5麦阵列麦克风和开放式扬声系统。

支撑这副眼镜运行的,是天翼AI自研的央企首家开源大模型——星辰大模型。它集成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多语翻译等能力,保证用户在嘈杂展馆或开放街区依然能获得快速、准确、自然的交互反馈。

IDC数据显示,智能眼镜正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增长点。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幅超过一倍。这一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用户对 “轻量化智能设备” 的强烈需求。比起复杂的功能堆砌,人们更需要天翼AI智能眼镜这样能融入日常、解决实际问题的随身工具。

眼镜解决的是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它让人们在真实世界中拥有即时的AI辅助。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仍然有更复杂的需求——比如语言、信任和风险判断。

这时,AI手机里的“星小辰”就登场了。

在展区的另一侧,体验者不断测试手机的“反诈能力”:一个陌生来电响起,手机可以进入“智能反诈”功能,实时判定此通话是否有潜在风险,并生成反诈报告,给出详细的风险原因和防诈建议。这一过程中,用户不必说一句话,一切判断、响应、沟通都由AI完成。

刚刚完成全面升级的星小辰终端智能体,也不仅局限于通讯安全场景:它还深度整合了高德地图、航旅纵横等生态伙伴的能力,同时融入爱音乐、天翼出行PLUS、翼支付等自有服务,构建出覆盖出行导航、票务预订、通讯安全、生活服务、数字娱乐的全场景智能平台。无论是出差时一键规划行程,还是周末想找附近美食,只需开口说需求,它都能联动多类服务快速响应。

从守护通讯安全到包办生活琐事,AI 的触角正在延伸至家庭场景——在这里,它不仅能接电话、辨声音,更开始承担起陪伴与教育的温暖角色。

展区另一侧,“智伴小熊” 展现了家庭AI的温度:5秒复刻家人声纹,用 “妈妈的声音” 读绘本、答疑问,星辰大模型确保内容安全且贴合儿童语系,同时记录孩子阅读偏好与情绪曲线,实时同步家长端,形成情感与学习的闭环。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则拓展了AI的行动边界:凭借5G低延迟与强化学习,既能模仿武术舞蹈的连贯动作,也能通过遥操作系统远程完成高危场景巡检,在康复训练、技能教学等领域发挥作用,让AI从 “交互” 走向 “行动”。

真正让这些终端可以连接更多服务、生成更多功能的,是背后的天翼AI开放平台。

这个平台连接了终端与模型,向个人与政企两类用户开放不同层级的能力接口。对于个人用户,它提供基于星辰大模型的智能问答、内容生成、智慧办公等服务,覆盖日常生活、学习与创作等多种场景;而面向企业与政府机构,平台则支持定制化大模型训练与应用部署,并推出近30款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核心产品,帮助传统系统快速叠加智能能力,降低接入门槛。

在近日将上线的更新中,天翼AI开放平台上线了18项星辰大模型API服务,覆盖语音、图像、多模态等方向。最受关注的是其中的超多方言实时识别能力——这是业内首家单模型同时支持中文、英文及6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API服务,无需切换模型或分阶段处理,在客服、热线、基层政务、医疗问诊等对语言多样性要求高的场景中具有明显优势。

来源:甲子光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