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可能没想过,如今的雄安,其实脚下藏着一座已经沉睡两千年的古老大城。新城的楼宇刚立起来,考古队就在工地旁边扒拉出了唐代龙首、汉制陶量和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儿。你要是逛中国考古博物馆,看到“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这些宝贝,大概会有点懵:这
有人可能没想过,如今的雄安,其实脚下藏着一座已经沉睡两千年的古老大城。新城的楼宇刚立起来,考古队就在工地旁边扒拉出了唐代龙首、汉制陶量和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儿。你要是逛中国考古博物馆,看到“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这些宝贝,大概会有点懵:这地方居然是燕云十六州之一,还和大唐长安有点关系?想想好像挺炸裂。
其实,这片地方以前叫鄚城,是秦汉时鄚县的核心区域,也做过唐代莫州州治。说来玄乎,2017年雄安新区刚定下不久,考古队就在白洋淀边上拿着铲子一点点扒开历史,就给大家刨出了个战国秦汉时期的陶量,比两瓶矿泉水还大,能装2067毫升——在汉代定一个斗。这东西外面刻着“都乡定里”字样,说明是当时官方用的量器。你看这个“小灰罐”,其实背后藏着整个古州城2300年建城史,再联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有点意思吧?
真要说精彩,得提那俩刚修好的唐代龙首。啥造型呢?牛耳朵拱在头顶,中间竖着一根L形独角,两边还冒出螺旋犄角,脖子鬃毛冲天,整个就一个随时要飞起来的架势。考古专家何岁利说,这东西之前可真没见过,修复花了不少功夫。10号龙首造型又威风又呆萌,直接刷新大伙对唐代龙的想象,算是为中国龙形象凑了新成员。有点冷知识:唐朝以前龙什么样,各地全靠自己想,到了唐代,龙样子才慢慢统一,还混进了点佛教味道。这一茬,两头龙首就变成研究唐代建筑部件的“活样本”。
讲到和长安文化“共振”,其实还有不少细节值得琢磨。比如展柜里有个白瓷杯,你翻翻铭牌,一个写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一个写“古州城遗址”,都是初唐巩义窑烧出来的,上档次货色。这事儿让人脑补得停不下来:会不会是长安发下来的赏赐?再来看看青掍瓦——这种砖瓦在唐代主要是宫殿和高鲜墓葬专属,没想到这里也能挖出来。专家一脸严肃地说制作流程麻烦极了,得精细打磨、特殊焖烧,最后还带点光泽,古州城的样式还小小创新了一下。
至于建筑风格,古州城里“一横一纵”两条主路,像唐长安城的某个里坊缩影。莲花纹瓦当和长安的比,底下长得差不多,就是花瓣鼓得更高,连珠纹还多一圈。工艺也学,也有点“雄安特色”。
资料里有段话挺有画面感:五代十国时,这地方兵马乱撞,后来归于沉寂。千年之后,新时代的雄安新区又拔地而起,历史文脉悄悄续上。想想,过去两千多年,这片土地见证过多少荣辱兴衰?现在还在不断挖出新故事。哎,你有没有觉得,每个不起眼的陶片、砖瓦、雕塑,都像是在悄悄提醒咱们,脚下的土地,原来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反正,历史就这么跟现实缠绕着,谁知道下一个被拎出来的宝贝,会是哪段尘封往事?
来源:历史追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