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博|听梁维玲说“梅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6:35 1

摘要:省会毕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我们赶到座落在石家庄的河北省京剧院小剧场时,已是傍晚时分。霓虹灯闪烁的舞台右侧,传出乐池内丝竹调弦的试琴声,正在化妆的梁维玲,安排工作人员引领我与郭燕(图中左二)、王占位(图中左五)、颜小角(图中右三)、孙文静(图中右一)几

听梁维玲说“梅艺”

王彦博(安平县文联主席)

省会毕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我们赶到座落在石家庄的河北省京剧院小剧场时,已是傍晚时分。霓虹灯闪烁的舞台右侧,传出乐池内丝竹调弦的试琴声,正在化妆的梁维玲,安排工作人员引领我与郭燕(图中左二)、王占位(图中左五)、颜小角(图中右三)、孙文静(图中右一)几位安平戏迷,从观众席来到化妆室,已是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的梁维玲,一边热情地让我们坐下,一边让正在备演的同事们给我们倒水,并谦逊地向同仁们介绍说 ,这是来自安平县文化局的王局长,他是公务员,也是资深戏迷,知戏、懂戏、会唱戏,希望对“省京(河北省京剧院)”今晚演出的《白蛇传》多提意见。演出后咱们照个合影,让大家记住这次的石家庄相聚(图片中左四为梁维玲,左三为笔者)。

与梁维玲相识纯属偶然。那年去省城学习,午间用餐时,有乡贤知我喜欢京剧,且能哼唱几句“梅派(梅兰芳)”小嗓儿,便电话请来他的亲戚、时为河北省京剧院“梅派大青衣”的梁维玲到场相识。交流中,梁维玲不仅为大家现场献艺,还“准允”我唱了一段《霸王别姬》中的“南梆子”。她鼓励我说 : “嗓音条件好,学梅派有天赋”,并扼要点播了梅兰芳与张君秋先生行韵“南梆子”唱腔的艺术异同,我也随即请教了诸如 “梅派”与 “尚派(尚小云)” “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艺术的一些问题。

2007年10月,梁维玲应邀带领河北省京剧团莅临安平,以阿庆嫂的舞台形象,领衔演出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在演员驻地,她特意抽出时间,为安平戏迷说艺,对每位爱好者,逐个提出学习建议,还请出团里国家一级琴师,与安平业余“拉弦的”对接传技。她谈的三个问题给我印象深刻:一是梅派艺术的特点,体现在表演上的落落大方,动作上的靓丽规范,扮相上的合时入体,音乐包衬的继承创新,尤其是好多剧目都属原创,对中华民族戏剧艺术的贡献首屈一指。二是梅派艺术要在继承中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创排新戏,在行腔归韵中,多多加入梅派元素,在其他艺术方面,也尽力融合“梅艺”内涵,从而在继承中发展,扩大京剧艺术的生命张力。三是学梅要借鉴其他流派艺术,要对包括尚、程、荀、张、赵(燕侠)等各个旦角艺术家的独有特点,都有所了解,再以“梅艺”为基础,吸收综合,从而使梅派艺术,不断增加感染力。

2009年10月22日,梁维玲再临安平,以梅派大气、雍容华贵的舞台展示,倾情奉献传统名剧《女起解》,为中国安平第九届国际丝网博览会营造气氛。此前,通过网络与平面媒体,我了解到梁维玲师承梅兰芳亲传弟子罗慧兰,常演《白蛇传》《玉堂春》《凤还巢》等梅派大戏,并以新编历史剧《长别赋》的成功创排,与主演蔡文姬的艺术实践,饮誉华夏……

借着演出空隙,坐在简陋的演出后台,曾举办《武家坡》《银屏山》《秋江》等不同行当个人专场演出的梁维玲,又对我说起了有关“梅艺”的几个问题 :首先,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表演中的头牌,梅兰芳先生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等各个旦行的表演特点,形成了梅派表演体系,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多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贡献。比如吐字的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音色的圆润宽甜,旋律的简易、精练等。其次,学梅要结合个人嗓音特点。虽说是“无旦不学梅,无生不宗谭”,但不能粗嗓细嗓都学梅。男生学梅更要注重嗓子的先天条件。一般来说,发音粗犷,出生横亘的男士,不宜学习京剧“旦行”,应考虑向“净行”努力。再次,京剧艺术既有高雅的国粹芬芳,也具有大众接受,发扬光大的艺术底蕴,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京剧,学习梅派艺术……

近几年,梁维玲一直没有间断对我学习梅派艺术的关心与指导。前不久。远在深圳从事京剧艺术教学的她,还在电话中鼓励我坚持学艺,并约定抽时间在石家庄见面,分享她学研梅派艺术的最新体会。

来源:一画如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