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神剧,5年后的争议:《庆余年2》为何让人又爱又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6:41 1

摘要:我们跟着范闲,一个揣着现代人小心思的家伙,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庆国跌跌撞撞。我们记住了他在诗会上的轻狂,记住了王启年揣着地图跑过来的样子,记住了陈萍萍轮椅上的一个眼神,当然,还有那个我们念叨了整整五年的鸡腿姑娘。

你还记得2019年的冬天吗

那年,《庆余年》像个惊喜,突然就来了。没什么宣传,没什么大流量,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把我们所有人都拽进了那个世界。

我们跟着范闲,一个揣着现代人小心思的家伙,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庆国跌跌撞撞。我们记住了他在诗会上的轻狂,记住了王启年揣着地图跑过来的样子,记住了陈萍萍轮椅上的一个眼神,当然,还有那个我们念叨了整整五年的鸡腿姑娘。

五年啊。

这五年,我们自己都变了多少?毕业了,上班了,可能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生活这东西,把我们每个人都揉搓了一遍。而《庆余年》,就像心里一个没做完的梦,一个被冻住的、完美的旧时光。我们等它,像等一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盼着他一推开门,还是当年的少年模样。

现在,门开了,他回来了。可我们凑上去一看,这顿盼了五年的大餐,怎么……味道好像有点不对了?

“不如第一季”,这话到处都能听见。可另一头,播放量高得吓人,热搜一个接一个。这种拧巴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

怪资本?怪我们期望太高?都对,但都太简单了。这五年,发生了很多事,剧里剧外都是。

先说最扎眼的,广告

第一季也不是没广告,但人家是悄悄地来,不打扰。第二季的广告,简直就是直接冲到你面前,大声喊:“看我!”范闲前一秒还在朝堂上跟老狐狸们斗智斗勇,命悬一线,镜头一转,一罐现代酸奶大大咧咧地摆在桌上。抱月楼里剑拔弩张,范思辙突然就开始给你上一堂理财课。

这不是植入,这是强行闯入。

它打碎的,不只是一个古装剧的氛围。它打碎的是我们和这部剧之间,那份长达五年的默契。我们等的是一个故事,一个世界。可资本不停地拍着我们的肩膀说:嘿,醒醒,别太入戏,这只是个商品。每一次广告跳出来,都像被人从梦里一巴掌拍醒,那种感觉,太糟糕了。这是很多老粉心里那股气儿的源头。

然后是故事的味儿。

第一季为什么好?因为它是在走钢丝。一边是刀光剑影的权谋,算错一步就没命;另一边是范闲带来的现代梗,轻松幽默。那根弦,绷得刚刚好。

到了第二季,这根弦好像有点松了

权谋那部分,好像没那么紧张了。范闲假死归来,多大的事啊,本该是惊涛骇浪,结果在没完没了的插科打诨里,那股劲儿就泄了。朝堂激辩、抱月楼风波,也精彩,但总觉得铺垫太久,高潮来得太慢。那种步步惊心、喘不过气的压迫感,淡了好多。

反倒是搞笑的段子,越来越多。王启年和范思辙,简直成了喜剧担当。这本来挺好,但当笑话多到快成小品集锦时,主线故事的严肃感就被冲淡了。整个剧看下来,有时候不像是权谋剧,倒像是一部热闹的古装情景喜剧。

最后,是范闲自己。五年后,他好像也变了。

第一季的范闲,最可爱的地方就是他的“不完美”。他是个聪明的利己主义者,带着现代人的脑子,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他的善良,是有刺的;他的算计,是为了保护自己。他像个突然掉进棋盘的玩家,又当棋子,又想当那个下棋的人。这种挣扎,让他特别真。

可第二季的范闲,身上背了太多的“大义”。他不再只想着自己和身边那几个人了,他要为庆国“开民智”,要挑战整个世界的规则。他越来越像一个完美的、高尚的“圣人”。

他变得更伟大了,但也可能……离我们更远了。我们当初爱的,是那个会耍赖、会怕死、有血有肉的小范大人。当他开始满口“苍生”的时候,他身上那股子又痞又锐的少年气,好像就没了。我们看着他,就像看着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这事到底怪谁?

怪资本吗?当然。当一部剧的商业属性压过了一切,它的味道一定会变。那些广告就是证据。

怪我们期望太高吗?也怪。我们用五年的回忆,把第一季供上了神坛。我们想要的,不只是一部续集,更是想找回那段看剧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可人会长大,剧也会变,这种期待,本来就容易落空。

但说到底,最让人无奈的,是《庆余年》这个IP本身,在巨大的成功之后,它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故事了。它成了一个巨大的项目,一个各方利益交织的棋盘。

它要赚钱,要照顾新来的观众,要在各种规则的夹缝里生存。戴着这么多镣铐跳舞,还能剩下多少当年的灵气?

这才是《庆余年2》背后,最大的“意难平”。

我们怀念的,可能不只是那个没广告、节奏快、范闲还很“野”的第一季。

我们怀念的,是2019年那个可以安安静静、不被打扰地,一头扎进一个好故事里的自己。

而现在,剧里剧外,我们都回不去了。这才是这场全民大讨论背后,最让人想叹气的地方。

来源:圆角说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