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名字听起来有点凉意,但现实是,秋老虎张牙舞爪,热得人魂飞魄散。此时节,空调还在嗡嗡响,夜里一碗冰粉照旧下肚。可身体,却早已在悄悄换季。
立秋,是一个有点“骗人”的节气。
明明名字听起来有点凉意,但现实是,秋老虎张牙舞爪,热得人魂飞魄散。此时节,空调还在嗡嗡响,夜里一碗冰粉照旧下肚。可身体,却早已在悄悄换季。
很多人以为立秋就是“可以放飞自我”的信号,该吃吃,该喝喝,大口炖肉小口啤酒,撸串不眨眼,冷饮不离手。
但现实是,立秋一过,医院门诊发热、腹泻、上火、胃病、湿疹、心梗的患者开始飙升。不是节气有毒,而是嘴太“野”。
别说医生矫情,真不是怕你吃点冰西瓜、吹个空调、喝点冷饮,而是你以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其实早在透支。立秋之后错吃、乱吃,轻则胃肠作妖,重则旧病复发,新病叠加。
讲真,有些东西,这几天吃了,真的是“郎中跑断腿”的节奏。
比如——烧烤,真的是万恶之源。
高温炭火烤出的焦香背后,是苯并芘、杂环胺这些致癌物悄悄潜伏。你以为是“快乐水配快乐肉”,其实是“炎症套餐+癌变预付”。尤其立秋时节,湿热未退,肠胃黏膜早已疲惫不堪,一顿烧烤下去,轻则胀气腹泻,重则引爆胃炎、肠炎老毛病。
再说冰镇饮料,喝着爽,喝完肠胃没地儿哭去。
立秋后温差开始拉大,体表开始收敛,脾胃却还没缓过劲儿。你一杯冰可乐下肚,寒气直冲中焦,脾胃阳气受损,结果就是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甚至诱发胃痉挛。别拿“年轻”当免死金牌,年轻人的胃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还有一种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陷阱”是大闸蟹。
立秋一到,朋友圈就开始晒蟹。但你知道吗?此时的大闸蟹其实还没“膏满黄肥”,正是寄生虫和细菌最活跃的时候。尤其是那种“死蟹复蒸”或者“没蒸透”的吃法,简直就是自投罗网。很多人吃完就发烧、上吐下泻,甚至进了急诊。
再一个,是你以为很养生,实际上“阴损阳伤”的凉拌菜。
立秋之后,身体开始收敛阳气,是该温补、该养脾的时候。你这时候吃一堆凉拌黄瓜、凉拌木耳、凉拌海带,吃得是爽,寒气却直灌肠胃。尤其是晚上吃凉菜,第二天醒来鼻涕直流、腹泻不止,别怪体质差,是你冷着吃了自己。
还有一种最容易忽略的“隐形杀手”——瓜果过量。
比如香瓜、葡萄、荔枝,这些夏末秋初的高糖水果,立秋后还在大量上市。很多人为了“补水降火”,一口气吃半个瓜,结果血糖飙升、胃胀气、口腔溃疡、上火反复。尤其是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这种时候猛吃高糖水果,简直就是“自毁式养生”。
这时候有人会说了:那我立秋到底能吃啥?
其实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对”。立秋是个“阴阳交替”的时点,也是身体“由外向内调”的关键窗口。吃得对,是养生;吃得不对,是自毁。
这个时候饮食要遵循“润燥养肺、健脾养胃、适当温补”的原则。比如说,小米粥、山药炖排骨、莲子百合汤、南瓜粥、红枣银耳羹,这些才是真正的“秋天味道”。
立秋不仅仅是“吃”这件小事,它是我们身体节律的一次切换,是一个系统的内调过程。古人有句农谚:“立秋三场雨,遍地收黄金。”说的是立秋之后的每一场雨,都是对天地一次洗礼。而我们的身体,也该跟着自然同步——收一收,藏一藏,养一养。
从中医的角度讲,立秋属金,主肺。肺喜润而恶燥,立秋之后燥气渐升,再加上空调、冷饮、加班、熬夜这些现代生活方式的“人为干扰”,肺更容易“受伤”。
表现出来就是咽干、干咳、皮肤干痒、便秘,这些都是“秋燥”的信号。你还在嗑瓜子、吃辣条、喝冰奶茶?那肺只会越来越干,身体越来越虚。
西医角度其实说得更直白: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能力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
这时候如果乱吃、暴吃、吃生冷,胃肠道敏感人群就会出问题。有数据显示,立秋后一个月内,消化科门诊量平均增长23.6%;而心血管急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也有明显抬头趋势,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还有个现实问题经常被忽视:立秋之后,心情也容易出问题。
这不是“矫情”,是实打实的“季节性情绪障碍”。国外研究表明,秋季是抑郁、焦虑发作的高峰期之一。中医讲“悲秋”,不是诗人多愁善感,而是肺主悲,秋属肺,情绪上本身就容易“低气压”。这时候如果再吃得乱、作息不规律、营养不均衡,情绪崩溃简直分分钟。
别把立秋当做“第二个夏天”。
它是夏和秋的分界,是阳转阴的开始。你对身体的态度,决定了秋冬的健康底子。别等到鼻子干、嗓子哑、胃痛、排便不畅、皮肤起皮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身体不是“出事才修”,而是“日常要养”。
有些事,真的不是医生想多,而是你太粗心。你不忌嘴,真的是我们跑断腿。
立秋之后,真正的“养生高手”,从来不是吃一堆保健品,而是能做到——早睡早起、吃热食、清淡饮食、远离生冷、多喝温水。听起来没啥技术含量?可真做到的,没几个。
最后一句话送给每一个还在“立秋吃火锅、灌冰啤”的朋友:身体是讲逻辑的,不讲情怀。你吃下去的每一口食物,都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别让嘴巴的爽快,换来身体的崩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丽,刘海燕,王建文.冷饮摄入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4,28(03):112-115.
[2]王晓东,陈丹.烧烤食品中苯并[a]芘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估[J].食品科学,2024,45(01):231-235.
[3]李志刚,黄婧.节气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关系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10):954-958.
来源:李医师科普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