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江苏高邮,日军独立混成第90旅团旅团长岩崎学却紧闭城门。他手下有日军一千多人,加上伪第二方面军第五师及特务团共六千多人。在扬州国民党势力支持下,日伪军撕毁劝降通告,日夜加固十公里城墙与碉堡。护城河被挖宽,城头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江苏高邮,日军独立混成第90旅团旅团长岩崎学却紧闭城门。他手下有日军一千多人,加上伪第二方面军第五师及特务团共六千多人。在扬州国民党势力支持下,日伪军撕毁劝降通告,日夜加固十公里城墙与碉堡。护城河被挖宽,城头架起重机枪,粮草囤积充足。岩崎扬言死守高邮,企图把运河枢纽变成插在华中解放区的一枚毒钉。
粟裕多次向延安报告情况。12月初,中央军委回电:“速歼拒降之敌,巩固苏中”。此时国民党军正沿津浦路北进,高邮不攻克,华中解放区将会被拦腰截断。
12月19日晚7时,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三个团分三路出击。北线攻泰山庙据点,西线切断高邮湖退路,东线直扑关帝庙。日军用探照灯扫射攻城部队,掷弹筒火力覆盖阵地前沿。新四军战士堆沙包作掩护,架竹梯越过壕沟。激战到天亮,土城、奶奶庙等外围据点相继攻克。城南三十里处,第七纵队拿下邵伯镇,缴获汽艇两艘。至此扬州援军路线被切断,六千日伪军困在城内。
岩崎下令烧毁城外民房清除射界。城墙上日军逼着民夫修工事,伪军忙着架铁丝网。护城河浮桥被拆除,只剩吊桥由重兵看守。
新四军政治部干事在土坡后架起铁皮喇叭。“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成员用日语喊话:“天皇已下诏投降,诸君家人盼归!”在播放日本歌曲《荒城之月》时,城头偶尔传来哭声,但回应多是冷枪。宣传科连夜赶印中日双语传单:左边印着日本投降诏书摘要,右边画着新四军给日军伤兵包扎的场景。
传单投送任务交给了64团。战士们用缴获的日本弓绑传单射向城里,箭多落在护城河边,被巡逻伪军捡走烧掉。有人建议用迫击炮发射,弹药科人员摇头:“炸药高温会烧毁纸张”。讨论陷入僵局。
“排长,我能让传单飞进城!”此时当过潍坊风筝匠的战士王开福站出来。他带着全排砍青竹劈篾片,棉纸刷桐油做成瓦式风筝。每只下面挂着油纸包,内装三十张传单,包旁固定点燃的线香。香烧完后绳索断裂,传单自然就飘散进城内。
12月21日夜,西北风大作。64团在城西洼地放出风筝。五十多只风筝飞向城头,哨兵误认是夜鸟。午夜线香燃尽,漫天纸片覆盖街巷。伪军排长李正清看到“带枪投诚赏稻谷两担”字样,当夜带着五人翻墙投降。
第二天岩崎发现三辆运尸车藏着逃兵。传单早被百姓塞进灶膛、士兵揣进怀里。城南伪军营房里,士兵对着“反正优待证”图案低声议论。
12月25日黄昏冷雨刺骨。第八纵队指挥部里,粟裕借手电光看着怀表。19时整,三发绿色信号弹升空。主攻西北角的64团推出“土坦克”——蒙着七层湿棉被的八仙桌,战士顶着桌子架云梯。日军用三米长镰钩枪钩拉云梯,十多名战士掉进护城河。
突击队长曹万金带五十人背着铁钳再次强攻。铁钳咬住镰枪猛拉,墙垛后日军站立不稳,集束手榴弹立即扔进缺口。21时城墙炸开豁口。68团戴文祥单人突进,竹竿绑炸药连炸七座地堡。半夜,净土寺塔顶升起红旗,机枪火力压住日军司令部。
26日凌晨3时,“洪部”礼堂的拼刺声逐渐停息。岩崎大佐解下祖传紫云刀,带着残部列队。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踏进大厅:“立即无条件投降!”岩崎想留下手枪路上防身,被严词拒绝。
穿着士兵服的粟裕在人群中静观。岩崎得知注视自己签降书的人就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低头沉默,这位迫使他投降的指挥官,竟是徒步穿过火线来到前线的。此战俘虏日军892名,创下抗战期间新四军武装单次俘敌纪录。
受降清点持续到26日中午。伪军三千多人缴械。缴获山炮两门、机枪八十挺,其中一架美制机枪还挂着新降落伞——南京空投补给时,压根不知道城池已经易主。
扬州国民党守军三天后才得知高邮失守,急调两个团反扑,被新四军第七纵队60团在邵伯湖挡住。被俘日军经过教育加入反战同盟,岩崎大佐第二年回国时,把紫云刀留下作为侵华罪证。
高邮战役终结了侵华日军在华中的最后抵抗。这场仗打通了苏中与淮南根据地,让华中解放区连成一片。粟裕在战后总结中专门提到风筝传单:“政治攻势让我军伤亡减少三成”。高邮运河流过城墙的弹痕处,八十年水波冲刷依旧清晰,如同民族记忆里的抗战印记。
来源:兰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