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拆迁房全给堂哥,起诉亲儿子不养老,法官判决让他们傻眼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6:00 1

摘要:"逼死你?我们养你这么大容易吗!"刘桂花一把鼻涕一把泪,指着儿子的鼻子就骂,"现在翅膀硬了,连爸妈都不管了!"

"你们这是逼死我啊!"

王磊红着眼眶,手里紧紧攥着那张法院传票,声音在秋日的法院门口颤抖着回响。

"逼死你?我们养你这么大容易吗!"刘桂花一把鼻涕一把泪,指着儿子的鼻子就骂,"现在翅膀硬了,连爸妈都不管了!"

王德福站在一旁,拄着拐杖,脸色铁青:"别跟他废话了,法官会给我们做主的。"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指指点点的声音此起彼伏。王磊感觉每一道目光都像刀子一样割在他身上,羞愧、愤怒、绝望,各种情绪在胸口翻滚。

他想起了30年前那个改变一切的决定,想起了那套本该属于他们一家的拆迁房,想起了堂哥王磊强现在住着的三居室。

为什么,为什么到头来受伤的总是他?

01

三个月前,王磊还在为父母的生活费发愁。

每个月3000块的工资,除去房租、孩子学费、生活开销,剩下的钱根本不够给父母的赡养费。妻子陈晓慧已经抱怨过无数次了。

"磊子,咱们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你爸妈那边..."陈晓慧欲言又止,看着正在写作业的儿子王小宇,压低了声音,"他们不是还有那套拆迁房的租金吗?"

王磊苦笑一声:"什么租金?房子早就给我堂哥了。"

"给你堂哥?"陈晓慧愣住了,"那套三居室?当年拆迁补偿的那套?"

王磊点点头,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30年了,这件事他从来没跟妻子详细说过,因为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憋屈得慌。

那时候他才5岁,什么都不懂,只记得推土机的轰隆声和满天的灰尘。父母告诉他,老房子要拆掉,政府会给他们一套新房子。

小小的他还很兴奋,以为终于可以住上像城里孩子一样的楼房了。

可是新房子建好后,他们一家却没有搬进去。父亲说房子给了堂哥王磊强,因为堂哥要结婚了,需要房子。而他们一家,继续住在临时搭建的平房里,一住就是30年。

"凭什么啊?"陈晓慧的声音都变了调,"那是你们家的拆迁房,凭什么给别人?"

王磊摇摇头:"我爸说,堂哥是长子长孙,而且当时要娶媳妇,没房子娶不上。再说我们当时还小,不着急。"

"不着急?你现在35了还不着急吗?"陈晓慧气得浑身发抖,"你看看咱们现在住的这破出租屋,再看看你堂哥住的三居室,你就不憋屈?"

憋屈,当然憋屈。但是又能怎么办呢?

02

王磊没想到,他拒绝增加赡养费的事情会传得满小区都知道。

"听说了吗?王磊连他爸妈的养老钱都不愿意出。"

"真的假的?这年头还有这种不孝子?"

"千真万确,我邻居就住他爸妈隔壁,天天听见老两口哭。"

这些议论声像针一样扎在王磊心上。他想解释,想告诉大家事情的真相,但是张了张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父母竟然真的去法院起诉了他。

那天下午,法院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的单位,当着同事的面把传票递给了他。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王磊是吧?你父母起诉你不履行赡养义务,这是传票,记得按时出庭。"

工作人员走后,办公室里窃窃私语声四起。王磊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晚上回到家,陈晓慧看到传票后,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磊子,这事闹到法院了,以后小宇在学校会被同学笑话的。"

8岁的王小宇似懂非懂地看着父母,小声问道:"爸爸,爷爷奶奶为什么要告你啊?"

王磊抱起儿子,心里说不出的苦涩。他该怎么跟一个8岁的孩子解释这种复杂的家庭矛盾?该怎么告诉他,有时候血缘关系并不意味着公平对待?

第二天,王磊硬着头皮去了父母家。

推开门,看到堂哥王磊强也在,正陪着父母说话。看到王磊进来,王磊强站起身,有些尴尬地打招呼:"堂弟来了。"

"你来干什么?"刘桂花看都不看王磊一眼,"现在知道来了?早干嘛去了?"

王磊深吸一口气:"妈,咱们有话好好说,不要闹到法院去,多丢人。"

"丢人?"王德福拄着拐杖站起来,"我们养你35年,现在要你每个月给2000块钱养老,你都不愿意,你觉得谁丢人?"

"爸,不是我不愿意,是我真的拿不出来。"王磊苦着脸解释,"我一个月才3000块工资,除去各种开销,哪来的2000?"

"别跟我哭穷!"刘桂花一拍桌子,"你堂哥一个月都给我们1500,他都能给,你怎么就不能给?"

王磊看了一眼王磊强,心里更加憋屈。堂哥住着他们家的拆迁房,每个月光租金就有4000多,当然给得起。

03

开庭前一周,王磊决定找个律师咨询一下。

律师听完他的讲述后,沉思了良久:"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按照法律规定,子女确实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是赡养费的数额要根据你的实际经济能力来确定。"

"那我每个月给500行不行?"王磊问道。

律师摇摇头:"关键不是金额问题,而是你父母把拆迁房给了你堂哥这件事。你有没有相关的证据?"

"什么证据?"

"比如当年的拆迁协议,房产证,或者其他能证明那套房子本来应该属于你们家的文件。"

王磊苦笑:"我那时候才5岁,哪知道留什么证据。而且我爸妈肯定不会承认这套房子跟我有关系。"

律师叹了口气:"那就比较麻烦了。不过,你可以在庭上提出这个情况,让法官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回到家,王磊把律师的话告诉了陈晓慧。

"你一定要把拆迁房的事情说清楚!"陈晓慧握着他的手,"不能让你爸妈这么不公平地对待你。"

"可是我没有证据啊。"王磊感到无力,"而且在法庭上跟父母争这些,会不会显得我太不孝了?"

"什么不孝?"陈晓慧急了,"他们把房子给了别人,现在又要你承担全部的赡养义务,这公平吗?"

那天晚上,王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了小时候的很多事情。

记得7岁那年,他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是母亲抱着他跑了三家医院,最后在走廊里坐了一夜。那时候母亲是真心疼他的。

记得10岁那年,父亲为了给他买一双新鞋,在工地上加了半个月的夜班。虽然家里穷,但父亲从来没有让他在同学面前丢过脸。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拆迁房的事情上,父母就那么绝情呢?

难道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堂哥是长子长孙,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吗?那他这个亲儿子算什么?

04

开庭那天,法庭里坐满了人。

王德福和刘桂花坐在原告席上,王磊坐在被告席上。中间隔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仿佛把这个家庭彻底分割开了。

"现在开始法庭调查。"法官敲了敲法槌,"请原告陈述诉讼请求。"

王德福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法官同志,我们夫妻俩今年都60多了,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按理说儿子应该尽赡养义务,可是他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愿意给。我们要求他每月支付赡养费2000元。"

"被告有什么要说的?"法官看向王磊。

王磊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法官,我不是不想赡养父母,而是我的经济能力有限。我月收入3000元,除去房租、孩子学费、家庭开销,确实拿不出每月2000元的赡养费。"

"那你能承担多少?"法官问。

"每月500元,这是我能承担的极限了。"

刘桂花一听就急了:"500?你打发要饭的呢?你堂哥一个月都给1500!"

"请原告保持冷静。"法官制止了刘桂花,然后继续问王磊,"你刚才提到经济困难,能详细说明一下你的家庭情况吗?"

王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了:"法官,我想说一件30年前的事情。当年我们家拆迁,政府补偿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但是我父母把这套房子给了我堂哥,我们一家到现在还在租房住。"

法庭里顿时一片哗然。

王德福脸色变了:"你胡说什么?那套房子本来就是给你堂哥的!"

"爸,那是我们家的拆迁房!"王磊的声音有些颤抖,"当年拆的是我们家的房子,补偿款是按我们家的人口算的,凭什么给别人?"

"因为你堂哥是长子长孙!而且他要结婚,需要房子!"刘桂花也激动起来。

法官敲了敲法槌:"请双方冷静。被告,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那套房子应该属于你们?"

王磊苦涩地摇摇头:"我那时候才5岁,没有保留任何证据。但是我可以找当年的邻居作证。"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双方各自陈述,争执不断。

邻居刘大爷被传唤到庭作证:"当年确实是小王家的房子被拆了,拆迁款也是按他们家的人口给的。但是老王两口子说房子给大侄子,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这个证词让王德福和刘桂花的脸色更加难看。

法官又询问了一些细节,包括王磊的收入状况、家庭开支、父母的身体状况等等。

最后,法官宣布:"本案情况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现在休庭,择日宣判。"

走出法庭,王磊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他看着父母远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05

一个月后,再次开庭。

这次法庭里的气氛更加凝重,所有人都在等待法官的最终判决。

王磊坐在被告席上,手心里全是汗。他不知道法官会怎么判,更不知道这个判决会对他们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产生什么影响。

陈晓慧坐在旁听席上,紧张地看着他。8岁的王小宇被留在了家里,因为陈晓慧不想让孩子看到这样的场面。

王德福和刘桂花坐在原告席上,表情严肃。他们显然对胜诉很有信心,因为在他们看来,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王磊强也来了,坐在后面的旁听席上,神情复杂。

"现在宣读判决书。"法官拿起了那份厚厚的判决书。

整个法庭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王磊的心跳得很快,他知道,接下来的这几分钟将决定他今后的人生轨迹。

06

"经本院查明,被告王磊月收入3000元,有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经济负担较重。同时,本院查实,原告王德福、刘桂花夫妇在30年前将属于其家庭的拆迁安置房无偿转让给侄子王磊强,该房产现市值约120万元,月租金收入4000余元。"

法官的声音在法庭里清晰地响起,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王德福和刘桂花的心上。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赡养义务应当与继承权利相对应。原告将主要家庭财产转让给他人,却要求被告承担全部赡养义务,明显有失公平。"

刘桂花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王德福也愣住了。

"因此,本院判决如下:一、被告王磊每月向原告支付赡养费800元;二、鉴于原告已将主要家庭财产转让给王磊强,王磊强应承担相应的赡养义务,每月支付赡养费1200元;三、案件受理费由双方各承担一半。"

王磊强当场就跳了起来:"法官,这不公平!我不是他们的儿子,凭什么要我出赡养费?"

法官冷静地看着他:"你享受了本应属于被告家庭的财产利益30年,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王德福和刘桂花彻底傻眼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法官不仅没有支持他们的全部诉求,反而让王磊强也承担赡养费。

"这...这怎么可能?"刘桂花喃喃自语,"磊强不是我们的儿子啊。"

"但他住着你们儿子本该住的房子。"法官的话如当头棒喝,"既然享受了利益,就要承担义务。"

07

判决宣读完毕后,法庭里一片寂静。

王磊感到一阵眩晕,这个结果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本以为自己败诉已成定局,没想到法官竟然会考虑到拆迁房的问题。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法官居然判决王磊强也要承担赡养费。

走出法庭,王磊强追了上来,脸色铁青:"堂弟,这事你满意了?"

王磊苦笑:"堂哥,我从来没想过要你出赡养费,我只是希望父母能理解我的难处。"

"理解?"王磊强冷笑一声,"你在法庭上把拆迁房的事情抖出来,不就是想让我难堪吗?"

"我..."王磊想解释,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陈晓慧走过来,挽住了王磊的胳膊:"磊子,我们回家吧。"

看着王磊夫妻离开的背影,王磊强握紧了拳头。30年来,他一直心安理得地住着那套房子,从来没有想过这会有什么问题。现在法官的判决让他意识到,那套房子其实是有原罪的。

王德福和刘桂花也走了出来,两个老人看起来格外苍老。

"老头子,这可怎么办啊?"刘桂花哭丧着脸,"磊强要是不给钱,我们找谁去?"

王德福沉默不语。他现在终于明白,当年那个看似聪明的决定,其实埋下了今天这个苦果的种子。

08

一个月后,王磊收到了王磊强转来的第一笔赡养费:1200元。

看着手机上的转账记录,王磊心情复杂。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爸,我想回家看看您和妈。"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王德福才开口:"回来吧,你妈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当天下午,王磊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父母家。

刘桂花看到孙子,眼圈立刻红了:"小宇,想爷爷奶奶了吗?"

8岁的王小宇奶声奶气地说:"想!爷爷奶奶,我爸爸说以后每个月都会给你们钱的。"

听到这话,刘桂花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很久没有说话。最后还是王德福打破了沉默:"磊子,爸对不起你。"

王磊放下筷子,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爸,都过去了。"

"没有过去。"王德福摇摇头,"30年前,我以为把房子给磊强是为了咱们家好,让他能娶上媳妇,让咱们家在村里有面子。可是我没想到,这样做对你不公平。"

刘桂花也开口了:"儿子,妈也知道错了。这些年看着你租房住,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是话都说出去了,又不好意思改口。"

王磊鼻子一酸:"爸,妈,我从来没有怪过你们。我只是希望,以后我们能更公平一些。"

"公平?"王德福苦笑,"房子都给出去30年了,还谈什么公平。不过,从今以后,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平时的生活费,我们不会再偏向磊强了。"

陈晓慧也开口了:"爸妈,以后我和磊子会好好照顾你们的。钱虽然不多,但我们的心意是真的。"

王小宇不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只是高兴地说:"爷爷奶奶,以后我每个周末都来看你们!"

看着儿子天真的笑脸,王磊忽然觉得,也许这个判决是个新的开始。

虽然那套拆迁房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虽然30年的委屈也不可能一笔勾销,但至少,这个家庭开始学会了什么叫公平,什么叫担当。

法官的判决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事情,也没有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道理。

王磊强现在每个月要出1200元赡养费,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不敢有什么怨言。毕竟,他住了30年的房子,确实该付出一些代价。

而王磊,虽然每个月要出800元,比原来多了300元,但他心里反而踏实了。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公平的判决,也是一个让全家人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官司,这个家庭终于开始直面30年前的那个错误决定,并且开始尝试修复由此造成的裂痕。

也许,这就是法律的温度——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对人心的矫正和对公平的坚持。

来源:妈咪问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