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疯长,地库积水,花蜜黏车!小区里这些烦心事,咋解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5:23 1

摘要:翠屏南里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近30年房龄,小区内的绿化主要分散在居民楼两侧。在翠屏南里9栋西侧约50平方米的绿地上,疯长的杂草已有近1米高。24栋南侧的小绿地是不少居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可由于两旁草地长期未修剪,穿越绿地的便道有接近一半的宽度被杂草占

近日,北京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雨水过后,给小区里留下了一些民生问题,暴露出小区在基础设施维护、日常管理服务上的短板,亟待管理部门加以改进。

杂草雨后疯长 过敏人群担忧

翠屏南里24栋南侧的小绿地是不少居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可由于两旁草地长期未修剪,穿越绿地的便道有接近一半的宽度被杂草占据,剩余的宽度只能容下一人通行

连续降雨过后,京城草木进入疯长期,部分小区因清理不及时,正遭遇“杂草围城”。这些杂草不仅侵占绿地、便道,更成为蚊虫滋生地和过敏隐患,困扰着居民生活。

“小区里的杂草见水就疯长,现在长得比小孩个头都高了!”家住通州区翠屏南里的赵先生向记者反映,进入夏季以来,小区里的杂草便一直没有被修剪过。

翠屏南里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近30年房龄,小区内的绿化主要分散在居民楼两侧。在翠屏南里9栋西侧约50平方米的绿地上,疯长的杂草已有近1米高。24栋南侧的小绿地是不少居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可由于两旁草地长期未修剪,穿越绿地的便道有接近一半的宽度被杂草占据,剩余的宽度只能容下一人通行。

海淀区牡丹园西里小区,居民楼下的绿地长期没有得到清理修剪,各类杂草丛生,成为了小区的卫生死角。

类似情况在北京多个老旧小区上演。在海淀区牡丹园西里小区,楼下的绿地用一人多高的铁栅栏围了起来。相比小区中央经过精心打理的公共绿地,这些居民楼下的绿地长期没有得到清理修剪,各类杂草丛生,成为了小区的卫生死角。

在朝阳区安贞里二区18号楼南侧,一片被铁栅栏围起来的空地上,一簇簇杂草从地砖缝隙里钻了出来,足足有半米高。

而在朝阳区安贞里二区18号楼南侧,一片被铁栅栏围起来的空地上,一簇簇杂草从地砖缝隙里钻了出来,已经接近半米高。附近不远处的13号楼下,绿地中的杂草顺着居民窗前的防盗栏杆向上攀爬,甚至影响到了一层采光。而在12号楼单元门附近,墙角因长期潮湿已泛出黑绿色,几株杂草倔强地从外墙底部的缝隙里长了出来。

安贞里二区12号楼单元门附近,墙角因长期潮湿已泛出黑绿色,几株杂草倔强地从外墙底部的缝隙里长了出来。

杂草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美观,更对一些易过敏体质人群的生活产生影响。家住东城区交东小区的赵先生经常带孩子在楼下的小广场踢球,最近孩子总是眼痒鼻塞,又出现了过敏症状。赵先生观察发现,因为今年雨水多,小广场附近也有雨后疯长的杂草,孩子经常会到草丛里捡球。他用手机“扫一扫”功能识别,显示这是“藜”,也就是“灰灰草”,属于容易致敏的一类杂草。

“今年过敏来得猝不及防,比往年早了半个月!”市民佟先生近期也出现眼痒、鼻塞、流涕等症状。他疑惑:“本以为暴雨能冲冲花粉,没想到反而更严重了。”

目前,华北地区已进入蒿草等杂草过敏高峰期,此类植物生长力极为旺盛,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主要过敏源之一。特别是暴雨过后经过日光暴晒,随风飘散的草类花粉大量传播,可进一步加重花粉症患者的过敏症状。而在这些草类进入花期前,对小株连根拔起,对大株进行割除,能够有效减少过敏源。

此外,高过脚踝的杂草还成为蚊虫滋生地。“晚上在小区散步,蚊子能追着人咬,草丛里一走就是一腿包。”牡丹园西里居民刘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本周以来,城区多条街道路旁已启动杂草清理工作,除草机、镰刀齐上阵,路边绿地正逐渐恢复整洁,但部分老旧小区内的清理进度明显滞后。多位居民表示,希望小区能尽快跟上清理节奏,营造一个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

年年积水难解决 还会滋生蚊蝇跳蚤

富力又一城C区的地下车库里还有很多积水

下雨积水的问题也困扰着一些小区的居民。尤其是地下室,情况最糟糕。

富力又一城C区人车分流,有一个巨大的地下停车场。8月1日,记者来到富力又一城C区。这里的每栋楼都有一个通往地下停车场的通道,记者从5号楼、9号楼、12号楼、19号楼等多个楼栋的通道下去,都能看到通往地下车库的台阶上沾满了水,两侧的墙面因常年漏雨变得斑驳陆离,上面的水渍还有一米多高,铁门也全都锈迹斑斑。通道里铺着防滑地垫,台阶上立着“小心地滑”的提示,有些通道里还有下雨时堆放的防汛沙袋。与其他小区不同的是,这里的台阶两侧还各开出一条导水槽,尽管暴雨已经停了几天了,仍然有汩汩的水流沿着导水槽往下流。

富力又一城C区地下车库的通道两侧挖开了导水槽

记者小心翼翼地踩着湿滑的台阶来到地下车库,还能看到地面上残留的一片片积水。其中以9号楼通道前面最为严重,水深约两厘米,穿薄底的鞋子很容易被灌水。而这里又没有可以垫脚的东西,居民只能硬着头皮,踩着水走进电梯间。另有两处面积比较大的积水,汽车驶过时甚至能溅起一片水花。一个保洁员正拿着工具清理积水,“从中午开始干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呢。老刮不干净,这会儿清完了,过会儿再来又有了。”在19号楼通道门前,几个工人驾着电动三轮车,清运那些被水泡烂的木板和垫子。

富力又一城C区地下车库的一个房间里积水有三四厘米深

记者看到,5号楼电梯旁边的一个房间里积水足有三四厘米深,旁边还堆着抽水用的水带,可见这里经常出现积水的情况。

“雨下大了,地下车库就漏水,前几天雨大的时候,车库里的积水得有十多厘米深。”一位正要开车出去的居民告诉记者,对于这个小区车库的积水问题,大家跟物业、社区反映过多次,他们也想过办法,比如那个导水槽,就是为了导出积水的。可是因为小区地势低,防水没做好,所以每次下大雨还是会漏。

雨后积水问题在不少小区都存在。积水不仅会导致地面湿滑,影响出行,还会滋生蚊蝇甚至跳蚤、老鼠等害虫。

李先生家住北三环中路一小区,前几天的暴雨过后,他和老伴儿身上都起了很多包,一开始还以为是蚊子咬的,后来发现同单元的邻居家也是,再后来听说整栋楼的邻居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查来查去,在这栋楼的墙根处找到了原因。原来,墙根这里有一个破旧的自行车棚,已存在30多年,破烂不堪,里面堆放着十几辆被废弃的自行车。暴雨过后,这里滋生出很多跳蚤,居民身上的包应该就是被跳蚤叮咬所致。社区买了药剂喷洒治理,已经将这些跳蚤清除。但破烂的自行车棚仍在,居民们不禁忧心——下次降雨是否还会引发类似问题?

旧改加了保温层 房屋渗水严重

这些年,不少老旧小区进行了旧楼改造,可没想到,有些小区旧改之后引发了新问题。

青塔东里十号院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十几年前,小区进行了旧楼改造,其中包括添加保温层。冬天是暖和了,可夏天出现了新问题——渗雨。

“自从加了保温层,一到下雨天,墙上就开始渗水,这霉斑怎么擦都擦不掉,住在一楼的李大爷无奈地说。”李大爷满脸愁容,指着客厅墙壁上蔓延的深色印记,那里的墙皮已经因长期受潮而微微鼓起,用手一碰就簌簌往下掉灰。

像李大爷家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小区里不少住户都反映,加了保温层后,房屋漏水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在今夏强降雨中,许多住户家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小区居民王女士说:“雨下得大的时候,漏进来的水都是一盆接着一盆,跟水帘洞一样。我家卧室靠窗的位置放了三个盆,半夜还得起来倒好几次水,根本睡不安稳。”

由于年久失修,保温层与墙体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缝隙。一旦下雨,雨水就会顺着缝隙渗入墙体,导致房屋渗水。而小区的物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显得有心无力。

“我们小区是老旧小区,物业费收不上来,物业的服务也跟不上。”王女士反映,“平时很少有人找物业,就算反映了漏水问题,他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得自己花钱找人上门维修。”

记者了解到,青塔东里十号院目前正在计划进行新一轮的老旧小区改造,但改造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居民们对此既期待又担忧。“若改造不解决保温层与墙体贴合、排水系统升级等根本问题,过不了几年,漏水问题还会卷土重来。”一位居民说。

雨打挡板成噪音 花蜜黏车难清洗

记者了解到,除了漏水、积水、野草疯长外,一场大雨过后,还有一些潜藏的问题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桩桩件件都成了居民生活里甩不开的烦心事。

福星花园一些住户在防盗窗上加盖的遮挡物在下雨时会产生噪音

比如,1998年建成的大兴区福星花园,有住户反映,因为一些邻居私装的突出式防盗窗,在雨天产生了噪音问题,已经成了夏天里最闹心的事。福星花园的住户们大部分都在窗外装了向外突出的防盗窗,不少人还在防盗窗顶部加了塑料板、铁皮等遮挡物,有的是为了挡雨,有的是为了存放杂物时防尘。这些遮挡物大多是居民自行切割安装的,尺寸与防盗窗框架并不完全匹配,边缘处往往留有缝隙。

“一到下雨天,那噪音能把人吵醒。”福星花园的住户赵阿姨无奈地说,“雨点小的时候,砸在塑料板上是‘噼里啪啦’的脆响,雨下大了,铁皮挡板就会发出‘咚咚咚’的闷响,遇上刮风的天气更糟,有的遮挡物被吹得来回晃,和金属防盗窗碰撞出‘哐当哐当’的声音,整夜都别想睡。有时雨停了,这‘奏鸣曲’都停不了。”她指着窗外的防盗窗说,下雨时水流会顺着楼上的挡板边缘直往她家窗台灌,“不仅吵,还加重了漏水,真是双重折磨。”

还有很多小区里种有国槐树,7月下旬,槐花开得正盛,大雨过后,槐花被雨水砸落,掉在汽车上、长椅上,留下的花蜜像胶一样,黏黏糊糊地糊在车辆表面,任谁看了都犯愁。这些黏液附着力极强,别说居民自己动手擦拭,就连送去洗车店,清理起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在炫特区,停在国槐树下的两辆车,车身沾满了黏糊糊的花蜜

在炫特区东门处,记者就见到这样的场景:两辆汽车的车位正上方就是一棵国槐树,车顶上、车玻璃上,密密麻麻黏着被打落的槐花,伸手一摸,手上立刻也裹上一层滑腻的黏液。

这些问题并非一日形成,有的已经反映多年仍未得到解决。居民们希望相关管理部门能重视这些 “民生小事”,拿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不仅是雨后临时的清理与补救,更要建立从基础设施修缮维护,到公共空间规范管理,再到潜在隐患提前排查的长效管理机制 。

记者:代丽丽,李博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