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7 月 31 日,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M. Wilson)于美国纽约的 Water Mill 告别人世,享年 83 岁。他身兼戏剧导演、建筑师、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视觉艺术家等多重身份。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
2025 年 7 月 31 日,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M. Wilson)于美国纽约的 Water Mill 告别人世,享年 83 岁。他身兼戏剧导演、建筑师、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视觉艺术家等多重身份。
在 20 世纪后半叶至今的漫长岁月里,作为极具影响力的跨界艺术家,威尔逊凭借独特的视觉语言、对时间与空间的精准把控以及将声音、图像、文本进行的综合性融合,深度改变了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走向。从戏剧到歌剧,从装置到视频肖像,他的创作足迹遍布多个媒介领域,其众多代表作品见证着他在艺术道路上的辉煌成就。
《Odyssey》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以其运用光线创造的独特场景闻名于世。威尔逊曾阐述他的核心理念:“我常说,没有光就没有空间。光创造空间。这在建筑和戏剧中都是真理。”
他指出,光线常常被最后考虑——在戏剧中,通常是先有剧本,再决定上演,然后才进行设计。而威尔逊认为,舞台设计本身应具有建筑性,无需过多道具;光线更不应是事后才添加的想法。
《The Little Match Girl》
回顾五十多年的剧场与博物馆工作生涯,威尔逊感叹光的巨大变迁:从可调光、散发暖光的白炽灯,到如今调光后仍显冰冷的LED灯。如何让节能灯在调暗时也能散发暖光,成为当下的挑战之一。他回忆起建筑学时期受教于路易斯·康(Louis I. Kahn)的经历,康在第一堂课就强调学生应从光开始,这句话如重锤般烙印在他心中。
当被问及如何将这一抽象理念具象化时,威尔逊将其描述为一种“时空结构”:黑暗与光明的时长、冷暖光的混合、光源的方向(上方或侧面)。他的作品虽以剧场闻名,但声音与音乐同样重要。
《The Freeshooter》
威尔逊希望设计与建筑界能更重视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平衡。他赞赏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的休斯顿梅尼尔收藏博物馆(Menil Collection),其天花板板条能有效控制自然光。在阳光强烈的德克萨斯(Texas)长大的经历,让他深知控制两种光源的必要性,并需考虑建筑或作品在一天不同时段(正午、雨天、满月、弦月)下的样貌。
他提到多年前在科罗拉多(Colorado)看到吉奥·庞蒂(Gio Ponti)设计的丹佛艺术博物馆(Denver Art Museum),其夜间效果之美,证明了设计师对此的深思熟虑。他将光想象为在变化条件下运行一天的“电池”,应对阴晴不同的挑战。他认为当下建筑中常缺乏这种对光的敏感,光线沦为纯粹的装饰,就像他们所在的酒店大堂那样。装饰本身无错,但应始于建筑本身,再添加装饰元素。若照明全然装饰化,则未顾及生活本身。光源应无眩光,尤其用于重点照明时——强光下无法看清细节,亦无法欣赏设计与建筑。
《丛林书》
《犀牛》
作为导演、舞台设计师、建筑师、设计师和画家,威尔逊能轻松跨界。他认为跳芭蕾、设计时装、唱歌剧或设计建筑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在“画线”——直线或曲线,各学科的内在结构是相同的。
威尔逊构建戏剧的方式:通常从一个相当严格的结构开始,拥有一个强大的形式或框架。他以《海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为例:全剧四幕,第一幕包含A和B部分,第二幕包含C和A部分,第三幕包含B和C部分,第四幕则融合A、B、C三部分。这种基于“主题与变奏”(theme and variation)的框架一旦确立,他就能更自由地填充内容。他比喻道,这如同建筑师建造公寓楼,结构本身赋予建筑凝聚力,而住户(内容)可以在其中按各自喜好布置空间。
《终结游戏》
《诺玛》
在威尔逊的作品中,时间与空间仿佛具有弹性。他引导观众忍耐寂静与静止,关注细节,追溯作品触发的情感,创造出一个如梦境般的世界,其强烈美学可以是狂喜明亮的,亦可是神秘幽暗的。他指出,在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米兰(Milan)这样繁忙的城市,鲜有能让人静思的空间,而剧场与装置能创造这种供人思考与做梦的“精神空间”。我们常被环境刺激淹没,感官麻木——这在纽约(New York City)地铁的喧嚣中尤为明显,多数人已对此充耳不闻,沉浸于自我。
《亚当的激情》
《加林查-街头歌剧》
威尔逊强调“负面”(如静默、黑暗)是感知(听觉与视觉)内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创造平衡的可能性。在剧场中,时间是可塑的;时空构建得越慢,就越能将其延展,这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去听去看的选择。
在《奥赛罗》(Otello)中,以喧嚣的风暴开场后,接续一段七分钟关于大象死亡的无声影片,随后风暴再次响起,因之前的寂静而显得更为震耳。在《母亲》中,开场保持了2分23秒的黑暗,之后才逐部分探索雕塑——这是一个时空构建的决策过程,是艺术家以可塑方式结构化时空的有趣之处。
《波佩亚的加冕礼》
《桑德曼》
面对充满剧变与普遍恐惧的动荡时代——已知的世界秩序与气候正在迅速瓦解——威尔逊认为这是平衡的问题:“我们必须允许它存在,仅此而已。”一棵树帮助你看清建筑,建筑也帮助你看清树。人行的步道、行驶的车辆、刚硬的建筑、树叶轻柔的摇曳,一切同时发生,构成整体的“编舞”(choreography)。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路德与众神共舞》
古希腊戏剧有主角(protagonist)与对手(antagonist)及歌队(chorus),古典芭蕾有首席女舞者(prima ballerina)与群舞(corps de ballet),艺术就在于人工构建这种自然的平衡。音乐中,可以不同速度并行构建场景,让对立面相遇;亦可切换主题,即“主题与变奏”(theme and variation)——作曲家、编舞家、建筑师都运用此技巧。关键在于整体图景,善用时间与空间,明确目标及所需路径。
《图兰朵》
来源:宅了一只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