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气象台今日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未来三天,新一轮强降雨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区域累计降雨量可能达到100毫米以上,防汛形势不容松懈。
中央气象台今日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未来三天,新一轮强降雨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区域累计降雨量可能达到100毫米以上,防汛形势不容松懈。
暴雨之下,城市道路顷刻间化作险途。去年此时,一场类似的强降雨曾让多地交通陷入半瘫痪。晚高峰时刻,一位年轻上班族驾车误入深水区,车辆瞬间熄火,积水迅速漫至车门高度。他最终在消防人员协助下脱险,但车辆已基本报废,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这样的险情,我们亟需避免重演。
驾车出行,水情不明绝不冒险:
主动绕行,避开“水雷”:提前规划路线,利用可靠导航软件查看实时路况与积水点预警。一旦发现前方积水,果断绕行——即便只是预估水深也绝不侥幸尝试。切记,水面下可能暗藏打开的井盖、障碍物或坑洼,危险远超想象。
紧急避险,果断求生:若车辆不幸在积水中熄火,请务必冷静。第一时间解锁车门车窗,观察积水上涨速度。一旦积水接近车门底部或上涨迅速,立即弃车,转移至安全高地。犹豫不决或尝试重新点火,极易导致发动机严重损坏并危及人身安全。
保持车距,慎用急刹:雨中行车,轮胎抓地力锐减。务必加大与前车安全距离,至少保持平时两倍以上车距。谨慎使用急刹车,以防车辆失控侧滑。
骑行与步行,稳字当头防意外:
远离危险区域:避开积水路段、施工围挡、广告牌及老旧建筑。强风暴雨中,这些区域极易发生倒塌、坠落或漏电事故。
警惕“隐形杀手”:远离路灯杆、信号灯杆、电动门等金属物体,防范意外漏电风险。避免在树下停留避雨,雷击风险极高。
稳步慢行,紧握扶手:步行时穿着防滑鞋,放慢脚步,重心放低。上下台阶或湿滑路段,务必抓紧扶手。骑行者更需格外谨慎,必要时果断下车推行。
公共交通出行,留意信息多留心:
关注实时公告: 出行前务必查询地铁、公交线路的最新调整或停运信息。部分低洼地铁站或公交线路在极端天气下可能临时关闭。
站台安全第一:在公交站台或地铁站台等候时,务必站在安全线内,避免靠近积水边缘,严防滑倒跌落风险。
车内站稳扶牢:车辆行驶中可能因路况湿滑而急刹或晃动。务必全程抓牢扶手,确保自身稳固。
特殊群体,需加特别防护:
老人儿童: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出行,务必确保有可靠成年人陪同,并为他们准备雨具、更换衣物及应急联系方式卡片。
残障人士:提前规划无障碍路线,关注目的地无障碍设施是否可用。携带必要辅助工具,必要时寻求他人协助。
居家安全,同样不可松懈:
畅通“生命通道”:及时清理阳台地漏、天沟及院落排水口,确保雨水迅速排出,避免积水倒灌入室。
切断危险之源:如遇家中严重渗漏或积水,为保安全,应立即切断相应区域电源,避免触电事故。
备好应急物资:检查手电筒、应急灯电量是否充足,备好备用电池,并确保手机随时处于电量充足状态,以便紧急联络或获取信息。
信息获取,生命线在手中:
权威渠道是关键:密切关注当地气象、应急管理、交警部门通过官方APP、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的暴雨预警、道路管制、积水点分布等核心信息。切勿轻信和传播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
紧急联络要牢记:如遇紧急险情,请立即拨打110、119或120等急救电话求助,清晰告知事发地点和现场状况。
风雨无常,人间有备。面对暴雨的再度“返场”,我们无法阻止它落下,却能够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以审慎行动构筑安全防线。每一次绕开积水点的选择,每一份对预警信息的关注,都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切实的守护。
请收好这份提示,也请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安全二字,从来不是抵达目的地的阻碍,而是风雨之中,回家最近的那条路。
来源:肖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