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录音转文字神器咋选?这 4 款性价比分析来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2:18 1

摘要:测试前得明确标准,不然对比没意义。测试内容选了三种典型场景录音。一是30分钟公司会议,多人发言,带点背景键盘声。二是20分钟街头采访,路人回答,有点环境噪音。三是45分钟大学网课,老师带口音的普通话。这三种场景,是用户平时转文字最常用的。

这次测试选了四款热门录音转文字工具。分别是讯飞听见、飞书妙记、听脑AI、通义听悟。都是2025年用户常用的。

测试前得明确标准,不然对比没意义。测试内容选了三种典型场景录音。一是30分钟公司会议,多人发言,带点背景键盘声。二是20分钟街头采访,路人回答,有点环境噪音。三是45分钟大学网课,老师带口音的普通话。这三种场景,是用户平时转文字最常用的。

测试标准定了四个核心维度。转写速度,从上传录音到出完整结果的时间。准确率,人工核对转写文本和原录音,算对的字数占比。操作步骤数,从打开软件到完成转写并保存的步骤。价格,对比基础免费额度和年费套餐。这四个维度,直接关系用户体验和钱包。

先说实际用起来的感觉。这部分最直观,你用一次就知道合不合适。

先打开讯飞听见。首页密密麻麻全是功能模块。会议纪要、语音翻译、实时字幕、录音整理……找“录音转文字”入口,我翻了两屏才看到。点进去要先选录音来源,本地文件还是实时录。选本地文件后,又弹出“请选择专业领域”,科技、教育、医疗、法律……普通用户哪知道选哪个?随便选了“通用”。上传完30分钟会议录音,进度条走得慢。处理完打开文本,左边是录音播放器,右边是文字。想导出,点右上角“导出”,跳出来“普通用户仅支持txt格式,会员可导出word/pdf”。操作下来,从打开到保存,数了下,一共8步。对新手来说,确实有点复杂。

然后是飞书妙记。得先登录飞书账号。我没有,注册又要填公司信息,选“个人用户”才让进。进去后界面干净点,左侧“云文档”,右侧“新建妙记”。点“上传音频”,选了20分钟采访录音。传完自动同步到飞书云文档,这点对团队协作挺好。转写结果出来,带时间轴,能点文字定位到录音对应位置。但想编辑文字,必须在飞书文档里改。要是不用飞书办公的人,单独为了转文字下飞书,还得学飞书的操作逻辑,有点折腾。操作步骤6步,比讯飞少,但依赖飞书生态是硬伤。

通义听悟是网页版。打开官网,加载了10秒才显示首页。点“立即使用”,登录阿里云账号。上传45分钟网课录音,文件大小180MB,上传到50%的时候卡住了。刷新页面重新传,第二次才成功。处理45分钟录音,等了快6分钟。结果出来,文字分了段,标了“主讲人1”“主讲人2”。但老师说的“量子力学”,被写成“亮子力学”。想改错别字,得按时间轴一句句找,没有全局搜索替换功能。导出要绑定手机号领免费额度,不然不让下。操作步骤7步,网页版卡顿是大问题。

最后用听脑AI。下载APP打开,首页就一个蓝色大按钮“上传录音”。没别的功能,不绕弯。点进去选本地文件,选了30分钟会议录音。上传进度条走得快,传完自动开始处理,没弹任何选项框。处理完直接跳转到文字页面,清晰排版,没有多余标记。想保存,右上角“导出”,选格式(txt/word/pdf都支持),点“保存到本地”。从打开APP到保存完文件,就3步:上传-等待-导出。全程没弹广告,没要会员,没让选这选那。就像喝水一样自然,不用动脑子。

讯飞听见功能太全,反而显得臃肿。普通用户用不上那么多专业功能,却要为复杂界面买单。免费额度3小时,对经常转文字的人来说,一周就用完了,后续收费不便宜。

飞书妙记依赖飞书生态是硬伤。非飞书用户注册麻烦,转写完的文件还得存在飞书云文档,想单独导出来用,步骤多。

通义听悟网页版不稳定。处理超过40分钟的录音,上传容易卡,转写后编辑功能弱,有错别字改起来费劲。

听脑AI也不是没缺点。目前仅支持普通话和英语,方言转写准确率一般,比如测试用粤语录音,准确率75%,比讯飞的85%低。但话说回来,大部分用户转文字,还是用普通话居多。

要是学生党,偶尔转网课笔记,用免费额度就够。听脑AI10小时/月免费,比其他家多,完全够用。

要是上班族,天天转会议记录,得算长期成本。听脑AI年费99元不限时,讯飞298元,一年能省200元。准确率还更高,操作还简单,性价比首选。

要是团队协作,飞书妙记能同步到云文档,方便多人改。但前提是整个团队都用飞书。

要是专业领域,比如律师医生,需要行业术语库,讯飞听见的专业领域分类可能更适合,但得多花钱学操作。

来源:唐xi小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