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补贴还没到账,奶粉纸尿裤集体涨价,品牌方一夜改口暴露真相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2:46 1

摘要:自2025年1月1日起,0 - 3岁婴幼儿家庭每年能领取3600元补贴,按月发放直至孩子满3周岁。

文| LL

编辑 | 梦清州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不久,一则关于育儿补贴的政策让不少家里有孩子的人都暗自窃喜。

自2025年1月1日起,0 - 3岁婴幼儿家庭每年能领取3600元补贴,按月发放直至孩子满3周岁。

这一政策的初衷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想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缓解年轻夫妇在育儿成本上的压力,从而增加生育意愿。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然而,就在政策发布后,母婴市场却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现象,让广大家长陷入困惑和无奈之中。

更有多个品牌否认涨价,涨价原因令人唏嘘。

最近,有多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纷纷倾诉自己的遭遇,称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出现了涨价情况。

有家长表示:像贝因美、至初、babycare和帮宝适等品牌的部分产品价格都有出现上浮的情况,从10元到60元不等。

宝妈们表示,像纸尿裤、奶粉都是刚需产品,一旦孩子适应一种产品后,基本就不会再换了。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因为婴儿的肠胃弱,每款奶粉都不同,轻易更换就容易导致肠胃不适、拉肚子的情况,纸尿裤也是一样,可能每家企业用的材质会有所不同,婴儿皮肤娇嫩,就会导致过敏的情况。

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也无奈,就只能接受涨价。

这种“暗度陈仓”的涨价方式,真是让家长们防不胜防。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一位福建的宝妈表示,之前在7月份网购的一款奶粉,一罐950g价格230元,加上平台店铺优惠后实际支付了191元。

等到8月初准备再次购买的时候,竟然发现价格已经变成了269一罐,这比自己原来买的时候贵了78块钱,就算是减去优惠,也比原来的230元贵了39元,这样的涨幅已经不算小了。

还有一位江苏的宝妈表示,她一直买的另外一款奶粉,7月底的时候,她经常购买的那家实体店的老板发布消息说,从8月开始,一罐涨价10-15元。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不光奶粉贵了,纸尿裤同时也贵了。

上海一位宝妈表示,孩子常用的纸尿裤也涨价了,之前网购的价格为257元,68片,现在同样规格的就要318元,比原来贵了61元。

就算是平时有优惠,但是那和没优惠时的价格也没差多少钱,像如今这种涨幅还从没有遇到过。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面对家长们的质疑与不满,多家品牌电商旗舰店客服给出了看似合理的回应:不同时期的促销活动机制、力度不同,价格会有所波动。

一品牌电商旗舰店客服信誓旦旦地称没有涨价,只是店铺活动不同导致价格有差异。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而另一电商平台的旗舰店客服则解释之前价格是百亿补贴优惠,现在恢复了原价。

还有一品牌旗舰店客服也表示,价格波动源于促销活动力度变化,对于线下实体店价格上调的情况不太清楚。

其中有家经销商称,是因为受到了上游供应链影响,采购成本上升,才导致的涨价。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也有两家品牌的实体店表示,近期并没有接到涨价通知。

有网友曝光,一家旗舰店在8月2日的时候曾宣传过“奶粉全系列价格上调,没囤货的宝妈抓紧时间,不要错过最后的福利”。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第二天就在直播间改口说:“所有品项都没有涨价”。

这些回应看似有理有据,但在家长们眼中,却难以完全消除他们的疑虑。

毕竟,在育儿补贴政策发布这个敏感节点上出现价格上涨,实在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这时就有专家指出的母婴行业渠道分化严重、价格体系混杂的问题,或许能为我们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一些线索。

在母婴行业中,渠道分散是一个显著特点,线上有各大电商平台,线下有专卖店、母婴连锁店以及超市等不同销售终端。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这种渠道的多样性导致了价格体系的混乱,品牌线上线下价格各不相同,多数产品线上价格比线下低很多。

以上海宝妈购买的纸尿裤为例,有比价平台显示,618时价格最低,为230元68片,双11时价格为290元,如今售价318元。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一家实体店店员表示,线下门店价格常年固定,近期没有涨价,并且和线上规格不同。

这种价格在不同渠道的巨大差异,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该以哪个价格为准。

并且在过去的几年里,奶粉行业出现的“价格战”,国产奶粉普遍价格下行,对比2019年和2024年的奶粉价格可以看出,价格几乎腰斩。

而当前市场正处于价格体系修复阶段,价格正回归理性,有部分企业正通过推出新品的方式来提价,并严格控货、控价,是行业逐步向好发展的趋势。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国家发放育儿补贴,是一项充满善意与关怀的政策,是为了让家庭“生得起”更要“养得起”。

可如今却出现了补贴还没到账,产品先涨价的尴尬局面,实在令人痛心。

这不禁让人反思,中国老百姓的钱究竟进了谁的口袋?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是天性,但也应兼顾社会责任,不能把补贴政策当作“涨价窗口期”,过度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也不应坐以待毙,可以多平台比价,利用电商促销节点囤货。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必要时保留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国家的好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让育儿补贴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成为部分商家牟利的“契机”。

红星资本局2025-08-03——奶粉、纸尿裤涨价?品牌店铺称促销力度不同致价格波动,专家:母婴行业价格体系混杂

金羊网2025-08-05——补贴还未到账奶粉纸尿裤就先“涨价”引发家长不满 多家企业回应

来源:梦清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