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因为这两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2:11 1

摘要: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抗战结束以后,国共两党从并肩作战的战友,迅速转变为政治博弈的对手,表面上是和平商讨,但背地里却因为蒋介石想要搞内战而暗潮涌动。

1945年10月10日,一纸《双十协定》签下了国共两党表面上的和平承诺,毛泽东从重庆启程返回延安。

多年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反复回忆这段重庆谈判,其中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放走毛泽东,实非本意。

那么问题来了,蒋介石为什么在抓住毛泽东的大好机会时,竟然没动手?他到底在顾忌什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抗战结束以后,国共两党从并肩作战的战友,迅速转变为政治博弈的对手,表面上是和平商讨,但背地里却因为蒋介石想要搞内战而暗潮涌动。

就在抗战胜利前后,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事”,第一次是在8月14日,第二次是8月20日,到第三次8月23日,可以看的出来,蒋介石邀请的很频繁,对外展示了一种“和平商讨”的态度。

如此一来,如果毛主席不去,那便会被扣上破坏和平的罪名,但如果去了,那必然是只身犯险。

但毛主席最终做出回应,同意赴渝谈判,不过毛主席早就做好最坏的打算,甚至留下遗言,让刘少奇代理中央职务,他

之后他穿上灰蓝色中山装,头戴盔式礼帽,乘坐美军飞机前往重庆。

那么蒋介石为何如此急切邀请毛泽东?

表面上蒋介石是为了展现诚意,顺应民意、国际压力,争取和平,但实际上,蒋介石心里盘算的,是如何稳住中共、拖住毛泽东,为全面部署军事进攻赢得时间。

当时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430万正规军兵强马壮,而共产党只有百来万轻步兵,几乎没有重装备,蒋介石心里认定,共产党成不了气候,不过是乱民起事。

重庆谈判开始后的43天里,蒋毛二人会面11次,蒋介石表面笑脸相迎,背后却在部署剿共计划,蒋介石还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不露声色,不动大军,先削其羽翼。”

会谈亲戚间,蒋介石对毛主席的态度也是几度转变,从最初的热情接待,到中期准备拘留审讯,甚至起草了中共“十一条罪状”,再到最后无奈“礼送出渝”。

那么蒋介石为何没有动手,他到底怕了什么?

蒋介石没有实施扣押毛主席的计划,并非是幡然醒悟,而是因为两点现实原因,让他无法动手。

第一点,是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上党战役,打破了蒋的战略幻想。

1945年9月10日,山西上党地区,刘伯承、邓小平率3.1万中共主力部队,对阵阎锡山的3.5万正规军,当时国民党部队全是美械装备,弹药充足,而中共军队主要是轻步兵。

但战场结果却出人意料,中共全歼敌军,缴获武器上万件,阎锡山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蒋介石在日记中怒骂阎锡山“庸懦无能”,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让他意识到,他此前远远低估了共产党的实力。

毛主席其实也早就预料到这一点,在重庆临行前就对刘邓说:“你们打得越响,我越安全。”果不其然,上党一战,打破了蒋假和谈真围剿的算盘,也让我党在谈判桌上底气渐足。

蒋介石本想趁毛在渝,把中共军队各个击破,可一场失利,让他意识到,中共并非纸老虎,军事打击未必能一击致胜,此时动手,可能引发大的反弹,后果难以控制。

蒋介石没有动手的第二点原因,是国际因素的巨大压力,尤其是美国和苏联的表态,让蒋介石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在毛泽东赴渝的过程中,美国大使赫尔利全程陪同保障安全,苏联则在东北虎视眈眈,蒋介石知道,美苏两国都不希望中国内战全面爆发。

美方明确表示不允许动粗,赫尔利、马歇尔都在施加压力,要求国共通过政治协商解决争端,如果蒋在重庆扣押毛泽东,不仅会引发国际谴责,还可能失去美援。

苏联方面更是强硬,斯大林虽然不完全信任我党,但也绝不允许蒋介石吞并整个中国,如果毛主席被扣,很可能导致苏军直接出兵东北,局势将彻底失控。

蒋非常清楚,一旦动手不仅美苏反感,国内舆论也会彻底倒向共产党,全国上下刚刚经历八年战争,百姓最怕的就是内战,而毛主席在重庆频繁会见民主人士,一度赢得城市舆论的广泛支持。

在重庆,毛主席的形象逐渐从“叛乱者”变成了“讲理的政治家”,这也让蒋的动手计划更加难以推进。

蒋介石也曾挣扎过,他担心放虎归山,又怕“动手失控”,日记里写得很清楚:“放之不甘,留之不义。”

谈判结束后,毛泽东10月11日离开重庆,蒋亲自授勋、送行,还安排张治中护送。

毛临行前说:“若再来重庆,必不是此种情势。”这话不是客套,而是判断,下一次来,必是胜者身份。

果然不到一年后,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表面看,是蒋主动出击,实则是战略误判。

蒋介石以为靠强大军力,可以三月剿共,结果三年不到,他自己却被赶到台湾。

重庆谈判虽未阻止战争,却成为中共争取政治主动的重要节点,毛主席不仅全身而退,还赢得了民心与国际支持,蒋介石的“鸿门宴”,最终成了毛主席的“登龙门”。

毛泽东用政治智慧和战略胆识,把一场可能是圈套的谈判,变成了共产党崛起的转折点。

而历史给蒋介石留下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耀,而是主动挑起内战的罪责。

信息来源:

2014年01月26日11:08 人民网 毛泽东1945年为何同意涉险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2016年07月15日 09:42 央视网《天涯共此时》节目7月19日播出:重庆谈判 蒋介石企图扣押毛泽东

来源:观律谈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