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三个月!利川一乡村小学作品勇夺全省双料第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2:10 1

摘要:时间回溯到2025年初春。利川市柏杨坝镇民族小学,这座拥有170余年历史、坐落在世界民歌《龙船调》发源地的乡村学校,却深陷艺术教育的困境。整整五年,学校没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或舞蹈老师。更令人忧心的是,发源于此、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利川灯歌》,其独特的

近日

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

2025年湖北省“金蕾杯”少儿舞蹈展演决赛

在黄石举行

活动中

由州文化馆选送

利川市柏杨坝镇民族小学表演的

舞蹈作品《土家细妹的灯歌情》斩获

“课堂教学身韵组合展示(少年组)

全省第一名”

“剧目少年组全省第一名”

勇夺双冠

闪耀荆楚

这座沉甸甸的金色奖杯

不仅是对节目艺术水准的至高认可

更是对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乡村校园焕发新生

一群零基础山里娃实现艺术蜕变的深情礼赞

要知道

利川市柏杨坝镇民族小学的这群孩子

从第一次接触舞蹈

到拿到全省第一的奖杯

要知道

利川市柏杨坝镇民族小学的这群孩子

从第一次接触舞蹈

到拿到全省第一的奖杯

才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

大山里的呼唤

时间回溯到2025年初春。利川市柏杨坝镇民族小学,这座拥有170余年历史、坐落在世界民歌《龙船调》发源地的乡村学校,却深陷艺术教育的困境。整整五年,学校没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或舞蹈老师。更令人忧心的是,发源于此、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利川灯歌》,其独特的韵律与魅力,在年轻一代中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机。灯歌,这盏始于清初、摇曳了三百年的民间艺术灯火,光芒日渐微弱。

为了改变现状,守护文化根脉,在柏杨坝镇副镇长黄璐的引荐下,柏杨民族小学向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发出了饱含期盼的求助信,申请纳入其“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恳请委派一名舞蹈美育志愿者。这份申请,承载着全校师生对美育的渴望和对传承非遗的责任。

春风化雨 志愿帮扶

春风不负有心人。湖北省舞蹈家协会的“美育春风”迅速吹进了柏杨校园。2025年4月3日,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湖北省舞蹈家协会“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在柏杨民族小学正式启动,同时,利川市文化馆“未成年人文艺辅导基地”的牌匾也郑重授予学校。

利川市文化馆的青年舞蹈老师胡青,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沉甸甸的支教任务。从此,一条蜿蜒的山路,连接起利川城区与柏杨坝镇,也连接起专业艺术教育与乡村孩子的梦想。

艰辛耕耘 破茧成蝶

最初的课堂,困难远超想象。学校将录播室临时改造成舞蹈室,添置了基础设备。面对的是二十多个从未接触过舞蹈、肢体僵硬、眼神羞涩的纯零基础山里娃。胡青老师从最基础的站姿、压腿、手势教起,耐心细致。教导室主任冉钰被学校委以重任,成为胡青的得力助手,每堂课全程陪同,协助管理、辅导,成了孩子们眼中最温柔的“冉妈妈”。

教学并非单纯的技术传授。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舞蹈的灵魂,胡青和学校特意请来当地老人,在排练间隙为孩子们原汁原味地演唱古老的灯歌调子。“正月里是新年(哪依哟喂)……”苍凉婉转的歌声在教室回荡,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渐渐映照出家乡文化跳动的火焰。

以此为灵感,胡青决心创编一个融合传统灯歌元素的原创舞蹈,她以学校原创音乐《依尔哟呀学灯歌》为基础,反复打磨优化,舞蹈《土家细妹的灯歌情》的雏形逐渐清晰。舞蹈巧妙运用了彩龙船等传统灯歌道具元素,将土家族少女对家乡灯歌的热爱与传承之志,用现代儿童舞蹈语汇生动演绎。

从4月到5月中旬,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占据了大半时间。眼看6月初恩施州“金色童年”少儿艺术展演日期临近,为了加快进度、精雕细琢,胡青毅然决定:义务将教学课时从每周4节(2小时)增加到8节!这意味着她每周往返柏杨的频次和付出的时间精力都翻了一番,有时周末也泡在了学校的排练厅。这个决定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全力支持。胡青和冉钰带着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挥汗如雨,一遍遍地抠动作、排队形、练表情。灯光下,她们疲惫却坚定的身影,成为孩子们最坚实的依靠。

汗水浇灌出第一朵小花。在恩施州“金色童年”展演的舞台上,这群曾经羞涩笨拙的孩子,已然蜕变得自信大方。她们灵动的舞姿、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家乡非遗文化的生动诠释,深深打动了评委和观众,一举斩获一等奖!这个成绩像一针强心剂,更坚定了大家向省赛“金蕾杯”冲刺的决心。家长、老师、孩子们一致决定:保持高强度训练,精益求精!

决战金蕾 荣耀绽放

7月中旬,柏杨坝镇民族小学舞蹈队的孩子们,带着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土家细妹的灯歌情》,站上了2025湖北省“金蕾杯”少儿艺术展演的决赛舞台。这场汇聚了全省少儿艺术精英的盛会,竞争异常激烈——从全省13000余名少年儿童、近1400个节目中层层选拔,最终仅有72个顶尖节目入围决赛,近600名优秀小舞者同台竞技。

镁光灯聚焦,台下座无虚席。然而,当那带着大山泥土芬芳、承载三百年历史的《依尔哟呀学灯歌》旋律响起,孩子们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排练厅,回到了聆听老艺人哼唱的课堂。

她们化身灵动的“土家细妹”,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转身、每一段队形的流动,都饱含着对家乡非遗的深情和对舞蹈的赤诚。古老的灯歌韵律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那份源自大山深处的质朴情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穿透了舞台的喧嚣,直抵人心。

最终,她们凭借无可争议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所有评委,在强手如林的省级舞台上,摘得“金蕾杯”少儿组表演类一等奖的桂冠!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用最璀璨的方式,证明了乡村美育的无限可能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金杯的光芒,照亮了柏杨民族小学未来的美育之路。该校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成功为契机,系统整理项目资料,加强宣传推广,并计划从下学期开始,强化师资培训,深化舞蹈教学,将美育成果向更多年级渗透,让“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播撒的种子,在柏杨校园持续生根、开花、结果。

这座“金蕾杯”

不仅铭刻着一段辉煌的荣誉

更是一束照亮乡村孩子艺术梦想

点燃非遗传承薪火的希望之光

它无声地诉说着: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