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都去哪儿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4 14:52 1

摘要:西安的赵大妈今年夏天发现了一件怪事——往年让她苦不堪言的蚊子,今年竟集体“失踪”了。这位体胖怕热的老人,曾是家里有名的“蚊子磁铁”,往往跟在一旁的老伴安然无恙,而她却总被叮得到处都是红包,以至于大热天也不得不穿着长衣长裤。

西安的赵大妈今年夏天发现了一件怪事——往年让她苦不堪言的蚊子,今年竟集体“失踪”了。这位体胖怕热的老人,曾是家里有名的“蚊子磁铁”,往往跟在一旁的老伴安然无恙,而她却总被叮得到处都是红包,以至于大热天也不得不穿着长衣长裤。

今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赵大妈早早地就备齐了风油精、花露水、电蚊香,甚至准备了一些新式驱蚊神器。然而,进入夏季以来,这些东西却没怎么派上用场,直到七月底,蚊虫竟几乎绝迹,夜里也听不到那讨厌的嗡嗡声,赵大妈第一次在盛夏睡上了安稳觉。

这种变化并非个例。不少西安市民也发现,今年夏日的蚊子格外“金贵”。有人打趣道:“今年西安夏天的高温,怕是连蚊子都扛不住了!”

据西安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城区蚊虫密度同比下降72%,多个社区诱蚊灯整夜仅捕获零星个体。气象专家指出,持续40℃以上的极端高温直接抑制了蚊虫活动。一些实验数据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5℃,雌蚊(吸血繁殖的主力)寿命从3周缩短至48小时,当积水蒸发加速,蚊幼虫孳生地大面积消失。而在高温下蚊虫叮咬频率下降60%,部分蚊子甚至出现“热休克”猝死现象。

短暂“无蚊”的舒适背后,生态链的连锁反应已然显现,蚊虫作为湿地健康的传统指标,其锐减可能掩盖水体污染等问题。从西安浐灞湿地公园观测到,蜻蜓、蝙蝠等捕食者因食物短缺向秦岭北麓转移,这可能会引起生物链连锁反应,一些耐高温的库蚊品种可能会趁虚而入,也许会带来更严重的病媒传播威胁。

针对以上情况,有人欢喜有人忧,乐观派认为这是城市病媒控制的意外收获,可结合高温期集中消杀,实现蚊媒传染病减半目标,而警惕派则援引《自然》研究指出,蚊虫骤减会导致生态系统“钝化”,最终可能引发更顽固的虫害爆发。


尽管享受了“默默无蚊”的夏日,赵大妈却开始担心:“阳台上种的菜,往年蜜蜂蚊子一起闹,现在连花粉都沾不上了。”她的困惑折射出一个深层命题——当气候极端化重塑微观生态时,人类究竟该庆幸,还是该警惕?

这个夏天,不仅蚊子几乎不见踪影,就连午后聒噪的蝉鸣也稀疏了许多。曾几何时,“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是夏日最鲜活的记忆,而今,这份喧闹却成了歌词里的怀想。

西安的“无蚊之夏”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气候变化下生存规则的剧变,当我们以为战胜了恼人的蚊子时,殊不知自然正在用更复杂的方式,重新书写着新平衡。

来源:币天科学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