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路上的历史,日本善导寺到忠烈祠一段鲜有人知的往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2:07 1

摘要:位于小鲍岛街区的黄台路,是一条历经百年沧桑的传奇老路。小鲍岛的名字来自于小鲍岛村,一个在大鲍岛村北边,有着530口人的村庄。1901年,这里的土地被德国总督府收购,村庄被拆除。但此后殖民当局并没有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将从小鲍岛村旁通过的一条马路命名为“小

青岛市市北区黄台路42号,如今是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幼儿园的园址。几经更名的幼儿园历史悠久,创办于1956年,是青岛市及海军系统内较早的公办幼儿园之一。

沿坡而上的幼儿园临黄台路的路边,是一面高高的石墙,莫名显示出这里的厚重感。而追溯这处位置的历史,却发现原来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往事。

位于小鲍岛街区的黄台路,是一条历经百年沧桑的传奇老路。小鲍岛的名字来自于小鲍岛村,一个在大鲍岛村北边,有着530口人的村庄。1901年,这里的土地被德国总督府收购,村庄被拆除。但此后殖民当局并没有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将从小鲍岛村旁通过的一条马路命名为“小鲍岛街”。日本侵占青岛后,将这条街改名为“三笠町”。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1923年将这条最初命名为“小鲍岛街”的马路被更名为黄台路,沿用至今。

善导寺旧影(郑淼提供)

1914年日德青岛之战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日本侨民随之大量涌入,数量骤增,日本驻青守备军司令部将“小鲍岛”地区规划为住宅区,这一带区域成为日本侨民的聚集区。

日本佛教势力也开始纷纷进驻青岛,它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软化中国人民的斗志,宣扬“中日亲善”。为了使侵略战争合法化,此时的日本佛教甚至到了不惜改变教义歪曲自身形象的地步。这些日本寺院成了日军侵华的前哨据点,出谋划策、鼓动诱惑、充当间谍等,直接为侵华战争效力。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净土真宗的东本愿寺派与西本愿寺派,除此之外,善导寺、妙心寺、莲长寺等大部分都选择在了小鲍岛这一区域建庙布道。至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前后,日本在青的佛教势力也是达到了一个高潮期。

善导寺,属日本净土宗总本山知恩院派,山号为终南山,善导寺因以净土宗'善导'大师而得名。

善导(613—681),俗姓朱,唐朝临淄人,著名佛学大师,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被认为是该宗的实际创始人,对中国净土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所著《观无量寿佛经疏》又叫《观经四帖疏》,在八世纪时传进日本,十二世纪时,日本高僧法然(源空)按照经义,创日本净土宗。由此,善导又是日本净土宗的高祖。

1947年,已改为忠烈祠的善导寺山门。

善导寺即是日本佛教净土宗所设立的佛寺,1925年进入青岛,主持是木原义岳,后由阵川信隆接任。1929年5月,阵川信隆申请在黄台路25号地修建“新终南山善导寺”,由小山良树设计,木舟组施工,1930年底完工。该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寺院由佛堂、附属楼与佛像亭组成。佛堂坐北朝南,采用日本传统木结构建筑样式,屋顶高耸,外观朴素。

善导寺平面图(郑淼提供)

佛堂左侧相连的附属建筑,作为僧侣的日常起居用房。佛堂右前方是佛像亭,顶部为中式六角攒尖,中央设须弥座,立有高2米多的善导大师佛像。1940年该寺升格为净土宗知恩院青岛别院。

网友“涧中细流”提供的一份“青岛创建善导寺碑记”的文章中,可以参考其中的一些端倪,该碑立于1931年(善导大师圆寂1250周年),由阵川信隆立碑,碑记由清末曾任日本公使的李家驹所写。

善导寺与日本神社及其他在青的日本佛教大同小异,时常搞一些“拜鬼”活动,1939年12月10日举行了“二阶堂部队阵亡将士慰灵祭”等仪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本佛教团体举办的各类传教机构定性为“敌性寺庙及教会”,予以取缔或接管。在青岛的日本寺院寺产纷纷被政府以敌产查封,由湛山寺接管,善导寺也改名为昭忠寺,但大殿由国防部领用物资委员会青岛分会所占用。

1946年,为表彰抗战忠烈,将抗战阵亡将士及民间忠烈之士入祀,青岛市政府奉行政院院令开始筹设忠烈祠,经勘定贮水山原日本神社为忠烈祠地址,因修建工程浩大,市财政困难,迟未办理,后终放弃。

1947年3月,复经勘定昭忠寺(原敌产善导寺)改建为青岛市忠烈祠(现黄台路42号),并拟定《青岛市忠烈祠筹建委员会组织简章》,成立了委员会负责忠烈祠筹建。

1947年改建后的忠烈祠(原善导寺)

改建的忠烈祠主要建筑有大殿一幢,楼房一座,平房两间,亭阁一座,于1947年8月完工。在该祠大殿内外,设置抱柱对联4副,匾额16个。根据1947年的这张照片来看,高耸的屋顶发生了变化,右侧的佛像亭也保留了下来。

是年9月3日,即“九·三” 抗战胜利日,青岛市各界隆重举行了抗日英烈入祠典礼。计入祠原陆军暂编第十二师师长赵保原等烈士64人,均系内政部颁发的全国性烈士。1948年3月11日,内政部又函准姜希业等173名烈士入祀忠烈祠。青岛市各级机关呈送抗敌殉难官民事迹表,经转内政部案准各烈士入原籍者计85名。同年4月5日举行入祠典礼及春祭,并招待烈士遗族。1948年10月20日及1949年3月29日,青岛市政府两次在忠烈祠为抗战烈士举行祭礼。

青岛解放后,忠烈祠被政府接管。1956年,这里被改建为海军青岛基地幼儿园,旧有建筑被陆续拆除。

2001年再次改建园舍,新园建筑面积3550平方米。如今,这所承载了几代人童年回忆与教育梦想的园所,已走过了光辉灿烂的近七十载光阴。但在其旧址上所曾存在的建筑,以及那些所发生的故事,却是鲜有人知了。

来源:青岛城市记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