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凡日子里,总有一些瞬间如星辰般闪耀,照亮我们对人性美好的信仰。中国医师节前夕,一份来自龙江航空有限公司客舱部的感谢信寄到山西省祁县人民医院,信中高度赞扬了一位医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专业素养守护乘客生命的义举。一封跨越千里的感谢信,揭开了一段发生在万米高
在平凡日子里,总有一些瞬间如星辰般闪耀,照亮我们对人性美好的信仰。中国医师节前夕,一份来自龙江航空有限公司客舱部的感谢信寄到山西省祁县人民医院,信中高度赞扬了一位医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专业素养守护乘客生命的义举。一封跨越千里的感谢信,揭开了一段发生在万米高空惊心动魄却又温暖人心的生命守护故事,这位医者就是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许建坤。
那是2025年7月7日清晨,哈尔滨飞往太原的龙江航空LT4383航班上,一段急促的广播打破了客舱的宁静:“各位旅客请注意,现在飞机上有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急需医护人员协助……”
这声呼救,让刚刚结束在哈尔滨重症医学核心技术培训、正踏上归途的山西省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许建坤心头一紧。万米高空,环境受限,患者情况不明……一连串的担忧瞬间涌上心头。“我只是个基层医院的医生,能力够不够?会不会有经验更丰富的大夫来处理?”许建坤坦言,那一刻,他本能地犹豫了,甚至想先观望。
然而,当第三遍寻求帮助的广播再次响起,看着机组人员焦急的神情,所有的顾虑瞬间被职业本能和责任担当压倒了。“我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能过去看看!”他果断起身,向乘务员表明身份。那一刻,一个朴实的念头占据了他的心:身为医生,总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乘务员的引导下,许建坤迅速来到患病乘客身边。这是一位中年女性,自述突发双眼发黑看不见,伴随头晕和双手麻木。许建坤立即俯身询问关键病史,得知其有冠心病史,并快速了解日常用药情况,探查脉搏(发现偏快)。结合症状,他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嘱咐乘客尽量平躺,并建议吸氧。机组人员的反应极其专业迅速,氧气设备立刻到位,这让他暗自赞许。
吸氧和安抚之下,好消息传来:乘客视力逐渐恢复,头晕症状减轻。许建坤判断,这很可能是冠心病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的“一过性黑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乘务组迅速协调,将乘客转移至更宽敞的前排座位。细心的许建坤发现乘客依然精神紧张、呼吸急促,双手麻木可能与过度换气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有关。他持续安抚其情绪,密切观察其状态。看着乘客面色逐渐红润,呼吸平稳,症状明显改善后,他才建议撤掉氧气。
在后续的飞行中,特别是飞机下降气压变化时,许建坤的心始终悬着,不时关注着乘客的状态,适时给予安慰。万幸,乘客平安抵达太原。得知乘客是哈尔滨人,此行是到山西旅游,许建坤在下机前再三叮嘱:务必尽快前往神经内科和心内科进行详细检查。他的专业处置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机组人员的由衷肯定。配合完成必要的身份确认、执业信息登记和事件记录后,许建坤才安心离开。
回到祁县人民医院的繁忙工作中,这段高空插曲很快被日常淹没。当收到这封特殊感谢信时,许建坤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许建坤显得格外谦逊:“其实真没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机组人员非常专业,配合默契。那位乘客能平安,就是最大的安慰。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医务人员,都会选择站出来的。这算不上多大的功劳,只是尽了本分。”
简单的话语,没有豪言壮语,却道出了无数医者的心声。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